个人资料
StillH2ORunDee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内对污染奶粉的报导已经开始了“新”动向-<南方周末>编辑不再回答问题 (图)

(2008-09-27 12:10:32) 下一个



图1,奶粉污染丑闻给中国的奶制品工业带来严重打击。河北省的农民把无法出售的
牛奶倒掉。China Photos, via Getty Images

图2,河南省郑州,堆积的收回的奶制品。几个月中,厂家无视对收回产品的要求。
Agence France-Presse ù Getty Images


纽约时报文章: 尽管有一再的警告,中国的监管机构仍未能阻止污染的牛奶

石家庄,中国-仅仅一个月前,中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证明了共产党如何能够调动其
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但是,正在展开的中国奶制品污染的国际丑闻再次展示了这
一制度的弱点。

在最近几天里,温家宝总理为奶制品污染道歉。奶制品污染已经致使53,000名儿
童患病,至少3名儿童死亡,破坏了中国的乳品加工业。他答应要进行改革。

但一年前,温先生针对其他安全丑闻提出了类似的承诺,彻底检查食品,药品和其
他产品的安全规定。政府拨款11亿美元,并派出30万名检查人员检查食品和药物的
生产厂家,但监管部门不能阻止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厂出售含有工业添加剂三聚
氰胺的婴儿奶粉。

乳品丑闻引起的关键问题是,共产党能否在一党制体系内创造一个透明的,负责的
管理架构。党的领导人认识到,有效的调控对说服世界中国的产品是安全的,保持
快速经济增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有助于保持党的政权。但是,许多分析人士认
为,党的对经济和信息保持控制的需要破坏了任何规管制度的独立性。

北京把举行一次“和谐” 的奥运会作为政治优先事项也是一个因素。试图做举报人
的父母被一个反应迟钝的官僚主义体系挫败了,而中国记者受到在奥运会前禁止报
导政治敏感议题法令的阻止。

官员现在承认,中国领先的乳制品公司-包括三鹿集团,此次丑闻中最严重的罪犯-被
免于政府的检查。事后看来,检查本身可能并不是关键: 2006年5月,政府的最高
食品质量评级机构认为乳品企业是中国食品工业中最安全的生产厂家。报告说,其
中99%的厂家通过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检查。现在,政府说22家乳品企业,包括
出口品牌,如蒙牛和伊利集团,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含有三聚氰胺的痕迹。

“这一系统需要从上到下重新审查。”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的管理和
能源政策专家Eliot R. Cutler说。

大部分的公众对于中国乳制品丑闻的愤怒是集中在这个问题如何被隐瞒了几个月,
而父母们仍然在购买导致他们自己的孩子中毒的奶粉。北京当局说,他们只是在这
个月才得知这一问题。他们指责贪婪的跨国公司和地方官员隐瞒危机的错误。但是

早期的预警被北京的新闻审查或过失而遮盖。

一个中国领先的独立的出版物南方周末的编辑付建峰-Fu Jianfeng,最近用个人博
客描述了该周刊如何在7月份发现患病儿童的案件-在丑闻被公开前2个月-但不能
在如此接近奥运比赛的时候发表文章。

“作为一个新闻编辑,我深感不安。”付先生在9月14日写道。“我已经意识到这是
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健康灾难,但我没能派记者去调查和报告."

甚至更早,在6月30日,一位湖南省的母亲写了一份详细的信,请求食品质量机构,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帮助。在被张贴在该机构网站的信中,她介绍越来越多的
饮用三鹿的奶粉婴儿在当地儿童医院被诊断患有肾结石后。

这位母亲说,她已经徒劳地向三鹿和地方官员抱怨过。

“紧急!紧急!紧急! ”她写道。她呼吁北京当局下令收回产品,向中国媒体公布
消息,并对服用过三鹿奶粉的婴儿提供医疗检查。“请调查奶粉是否确实有问题。”
她写道,“否则更多的婴儿会生病。”

在数百英里的北部,甘肃省卫生局在也面临着不寻常的爆发的患病婴儿病例。甘肃
省卫生局发言人杨晶克-Yang Jingke说,卫生局在7月份向卫生部发出了紧急报告,
描述当地医院报告了多起婴儿肾结石。杨先生在本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议上说,所
有的婴儿都服用同一品牌的奶粉。他说,卫生部答复说,它把这一问题标为“非常
重要”,将会进行调查。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北京通常试图以与大张旗鼓地解雇和逮捕来处理丑闻。在处理去年的粮食和药物安
全危机时,负责中国的食品和药物管理的干部被以腐败而判处死刑。他的死刑被解
释为党对下级官员要划清界限的警告。

政府还发动了一个全国性的为期4个月的打击行动:1,187起刑事案件被立案调查,
300家制药厂被关闭,192,400个无照食店被查封,1,400 家不合格的屠宰场被关闭。

这次针对乳制品丑闻的打击很像去年的运动。国家最高食品质量检查官员李长江辞
职,而低级的官员被解雇或逮捕。

但是,监管部门和企业界间的基本关系似乎没有改变。本星期在河北省接受采访的
一些奶农说,牛奶掺假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许多声称他们不知道三聚氰胺被用
于牛奶掺假。 一些奶农经常稀释牛奶以增加利润,然后加入其他廉价成分以通过蛋
白质的检验。

“在使用三聚氰胺以前,经销商向牛奶中加稀饭或淀粉来增加蛋白质含量,但这种
方法很容易被查出来,所以他们改用三聚氰胺。”一个石家庄市附近的奶牛场农民
赵会斌-Zhao Huibin说。

赵先生说,三鹿公司的质量检查员接受农民和牛奶经销商的贿赂,对用三聚氰胺掺
假的牛奶网开一面。“在这种行业里,贿赂使每个人都保持沉默。”他说。

三鹿公司发言人在收到传真的问题清单后说,该公司对这一点以及丑闻的任何其他
方面不发表评论。

分析人士指出,缺乏一个真正独立的监管系统意味着那种大张旗鼓的措施,如死刑
或解雇官员,影响有限,尤其是因为当地的产业常常与地方官员利益相关。

“这些事后的行政措施不起作用。”总部位于北京的Dragonomic咨询公司总经理Arthur
Kroeber在最近给客户的研究报告写道。他说,问题植根于共产党对价格控制,公司
管理和信息流通的继续参与。

“党认为对所有这三个方面的控制是维持政权的必需措施。”他补充说。“进一步
的重大丑闻因此是不可避免的。”

总部设在这个工业城市的三鹿集团的结构,就是一个例子。河北省委任命该公司的
女董事长,她也是党的官员。与此同时,石家庄的市政府官员现在被指控帮助掩盖
问题,而不是试图提醒市民。

对于三鹿公司,8月2日是一个重要的的时刻。当时公司官员告知董事会三聚氰胺的
污染问题。三鹿公司是一家与新西兰乳品巨头Fonterra合资的公司。Fonterra拥
有百分之四十三的股额,有三名董事会成员。Fonterra的管理人员说,他们的代表
在董事会上立即主张公开收回产品,但遭到其余董事会成员的反对。

据国家媒体报导,三鹿在去年12月第一次收到对其婴儿奶粉的投诉。3月份,该公
司聘请私人公司测试其奶粉中的污染物。然而,三鹿从未发表任何公开警告,也从
来没有停止过推销它的产品。5月18日,在四川省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几天之后,该
公司大张旗鼓地捐赠了价值125万美元的婴儿奶粉给孤儿或流离失所的儿童。

但问题还是暴露了。5月21日,一位名为王原平-Wang Yuanping的父亲在受欢迎的
互联网留言板,天涯,上张贴了一个警告,他详细地写了他与公司几个月的沮丧交
涉。他的女儿饮用奶粉几个月后已经患病。“她的尿液变稠和黄色,有颗粒。”王
先生写道。“她停止服用奶粉,这种现象就停止了。一开始服用,症状又出现了.”

他先在2月份通知三鹿,因为他担心可能有人假冒该公司的产品。三鹿让他送样品
去进行测试。后来公司的官员证实,样品是他们的产品。但是,他们告诉王先生,
测试结果是“商业秘密”,拒绝透露。到3月下旬,王先生还向他的家乡浙江省官
员投诉,但当地官员说他需要支付昂贵的检测来证明该产品有问题。

到盛夏,一些中国记者们得知患病的婴儿到医院看病。

南方周末的编辑付先生在博客中写道,三鹿施加压力以阻止报告,并利用其政治关
系,防止其他报章对这一问题发表文章。但是,离奥运会开幕式仅仅几个星期,这
使得媒体不可能报道此事。“在那个时候,为了和谐,我们对像这样的问题不能做
任何调查。”富先生写道。

两年来,中央宣传部一直在双月刊的共产党公告内部文摘上发布广泛的报导规则,
重点是推动奥运会的好消息。但2007年关于中国食品和药物出口安全的丑闻使得这
一规则变得复杂了。在美国召回的大批宠物食品追溯到中国动物饲料有三聚氰胺掺
假。在国内,中国消费者被坏猪肉恐慌震惊。

中宣部官员答复,国内出版物报导有关食品安全和其他政治上微妙的问题必须事先
获得许可。

7月24日,湖南省电视台报告说,有肾脏问题的婴幼儿服用了相同的奶粉。电视台显
示了三鹿奶粉的包装,但很小心没有暴露该公司的名字。

然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被掩盖了.“我觉得非常沮丧,有负罪感。”付先生
写道。“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告诉认识的每一个朋友,告诉他们不要用三鹿奶粉喂
养自己的孩子。”

这个问题终于在9月份暴露出来了。新西兰政府在与Fonterra的管理人员讨论后,与
北京当局接触。北京官员说,他们在9月以前对该丑闻一无所知。但Fonterra公司发
言人说,公司相信中国的中央政府在8月份就知道。

此后,中国领导人已经对这一事件采取有力措施,同时他们与丑闻的责任保持距离。
本周,媒体对这一事件采取的积极报导已开始改变。国家媒体,象新华社,官方的
通讯社在报道中,强调有多少市民感谢政府作出的反应。新闻审检查员在检查互联
网,删除某些文章,包括付先生的博客。

付先生星期五在电话中说,他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包括他的博客。

这星期,中国中央电视台,政府的网络,已在提供保证,仍然在货架上的乳品产品
是安全的。


Despite Warnings, China’s Regulators Failed to Stop Milk

By JIM YARDLEY and DAVID BARBOZA,Published: September 26, 2008
http://www.nytimes.com/2008/09/27/world/asia/27milk.html?_r=1&hp=&pagewanted=prin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