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大学报告:世界经济面临大幅周期性调整

(2008-06-20 09:15:08) 下一个
世华财讯中国人民大学14日发布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大幅周期性调整,08年全球经济将告别大缓和黄金期,进入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全球滞胀威胁加剧。

  多家国际研究机构近日纷纷调低对世界和发达国家08年经济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08年世界经济增长2.6%,较07年回落1.1个百分点;美国0.5%,回落1.7百分点;欧元区1.4%,回落1.2个百分点;日本1.4%,回落0.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预测结果与此类似,增长速度都有所回落。

  报告认为,世界经济正面临大幅周期性调整。核心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世界技术创新周期和扩散效应的作用规律决定了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新技术扩散效应步入下滑期。表现较为明显的是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以全球创新的火车头-美国最为突出。数据显示,美国单位小时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力在1995-2006年处于不断提升阶段,但在06-07年出现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各项财务指标在04-07年间出现不断恶化迹象,这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并非次贷等表面因素,而是技术创新效应和扩散效应处于衰减阶段。这不仅标志本轮世界增长根本动力的衰减,更是宣告了世界经济周期开始大幅调整。

  其次,全球化红利进入递减区间。全球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济与专业化效应难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世界PPI-CPI缺口全面收窄,世界经济将告别低通胀时代。所谓全球化红利包括,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大量闲置人口进入全球生产体系,大幅降低世界生产的劳动力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在全球市场作用下快速扩散,使全球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单位产品总成本大幅下降;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分别在中美等领头羊的两级中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世界制造业与服务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效应。这种红利使得世界经济在新世纪以来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期。但是,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的基本完成,全球化红利进入递减阶段,难以抵消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持续冲击。

  再次,世界经济的不平衡问题不可能进一步持续,以相对价格调整和汇率调整为主导的力量必然借助次贷危机等事件,对不平衡进行反向调整,世界将告别贸易流量大幅增长时期。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在连续5年创下最高历史记录后于07年回调,下降6.5%;亚洲区域的顺差在07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收缩;世界贸易总量在07年开始步入增速递减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08年春季报告,预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增长率都将回落。

  最后,世界各国采取的短期性调整政策将使世界经济陷入两难困境,即通胀压力加大的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失业进一步加剧,从而延缓调整,滞涨危险进一步逼近。中心国家的中央银行为延缓危机的爆发、挽救本国经济,采取频繁向市场注资、降息等政策,但这些政策也加剧了国际流动性过剩压力及汇率相对调整力度,导致大量流动性由资本市场转向大宗商品,致使能源、材料和农产品(000061行情,股吧)价格飙升。而外围和次外围国家则采取紧缩政策以应对物价上涨,这又会加剧国际流动的异样变动及全球经济放缓步伐。

  综上所述,从表层看,美国次贷危机、能源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使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困境;从深层看,新技术扩散效应下滑、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难以持续等内在因素作用下,世界经济将于08年告别大缓和的黄金期,进入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全球滞涨威胁加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