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贴]中国五千年来首场县长选举:华人民主第一道曙光

(2009-09-03 21:21:23) 下一个
中国五千年来首场县长选举:华人民主第一道曙光

作者:彭昱融  出处:天下杂志 427期 2009/07

一九五○年十月十五日,是五千年中华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天。

清晨六点半,东北季风稍歇,花莲市关帝庙前已排满了人,合作金库经理吴阿庆排在队伍的最前头,手里紧握着印章和身分证。

七点整,铜锣「匡」地一声,里长温紫麟第一个步入城隍庙领票,绕过「回避」、「肃静」木牌,在纸质屏风后面提笔圈出候选人。票投进木箱后,顺道给高坐庙堂的城隍爷上香。

虽然对报纸上天天出现的新名词「民主」与「地方自治」还不了解,他们心中却带着「当家做主」的感动与骄傲。

脱离日本五十年殖民统治才五年,对日本警察「大人」的压迫还记忆犹新,他们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可以一人一票「选」县长。

三民主义在台湾

这是中华历史五千年以来,老百姓头一次有权决定自己的地方父母官。

六人参选竞争激烈,经过二轮投票,十月二十二日,中华民国第一位民选县长、由无党籍的杨仲鲸胜出。

华人世界的第一道民主曙光,就从太平洋岸的小城花莲射出。

一九四九年初,国共争战剧烈,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风雨飘摇中陈诚执掌了台湾省政,准备建设复兴基地。

为了安定民心,元月五日,他一上任就发表「人民至上,民生第一」施政方针,要在台湾真正实践三民主义。

为了实现「民生第一」的原则,陈诚推动了一连串的土地改革,打破佃租制度的同时,也赢得广大佃农的民心。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人民至上」,他展开了地方自治,向本土扎根:组成「地方自治研究会」重新划分行政区,由八县九市,改为十六县五市,随后决定在隔年举办县市议员、县长直选,扩大执政权的正当性。在二二八事件两年后,为人民提供参政机会。

这两项改革,源自于大陆失守的主因:中共采取「农村包围都市」,发动底层群众挖掘国民党基层,国军兵败如山倒。

痛定思痛后,国民党为了确保最后据点,决心维护并实践三民主义,从地方自治向本土扎根,也藉此联合世界其他民主国家反共。一九四九年底,两百万军民随着国民政府撤退来台。

一九五○年一月四日,仍在野的蒋中正在日记上写道,「在政治方面,必须推行民选县长,必定要使人耳目一新。」

另一股促成台湾地方自治选举的力量,是延续日据时代不断争取民主的努力,以林献堂、杨肇嘉、蔡培火为核心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的杨肇嘉,留学期间就曾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奔走,因为发言气势汹汹而被日本报纸称做「台湾狮吼」。

返台成立地方自治联盟后,杨肇嘉巡回全台演说,倡议地方自治选举,他的演说场场爆满,甚至被民众灌录成唱片,四处用留声机播放。

日本殖民政府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举行台湾首次民意代表选举,「市议会及街庄协议会选举」,投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但选民的资格却有严格限制。规定须缴税五圆,且年满二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排除了妇女及低收入人民的参政权。

台湾地方自治联盟虽然于一九三七年在日本政府高压下被迫解散,却已将地方自治、主权在民的概念传播出去

为什么办在花莲?

历史的偶然,让国民政府的三民主义理想与台湾地方自治联盟两股力量,在台湾汇聚,激荡出了民主的新芽。

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杨肇嘉受邀担任省政府委员、民政厅长,五千年来第一场县长选举,委由他负责展开。

有别于日治时期选举规定男性、纳税达一定额度才有公民权,这是真正的普选,不分男女、职业、族群,年满二十岁一律平等。

选择花莲与台东两县首先试办,则是因为民风淳朴、人口少易统计:当年花莲县人口总数十七万人,仅八万人满二十岁,具有投票权。

杨肇嘉在回忆录里写道,「以其地处本省东部,不致遭受外来影响,且县下的选举区有以往成案可资借镜,毋庸重划。」《更生报》上的投书则呼吁,「使偏乡知识水平较低的选民,都明瞭地方选举的意义,才有做全省模范的把握。」

从花莲步上「自治」这条路,台湾人民开始学习起参与、竞争与多数决的民主规则。

五千年来第一位民选县长杨仲鲸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四百元打赢选战

他身材不高,留着长胡子、穿中山装、手上总拿一支铜拐杖,特别引人注意。

杨仲鲸民国前十四年出生于高雄左营,父亲是前清秀才。十四岁留学福州及日本,曾经在神户听过国父孙中山演讲。

民国三年,十七岁的他成为台湾第一位留美学生,到南达科达州立大学专攻采矿,直到二十六岁才返国。

乡间传说杨仲鲸极具语言天分,通国、台、客、福州、阿美族语,还通日、英、德等外语,也因此成为受地方尊敬的仕绅,五十三岁在亲朋好友推举下参选县长。

今年八十岁,当年刚嫁入杨家的长媳廖金菊还记得,决定投入竞选后,婆婆卖了两条猪才凑足了四百元的竞选登记费。

无党籍杨仲鲸的五位对手,其中四位是国民党员,有政党强力支持竞选。许多民众因为知道杨仲鲸无党无派也没钱,免费替他跑腿、宣传,菜市场小贩每天还把整篓的鲜鱼和猪肉送到他家里。

有别于今日县市长选举宣传大开建设支票,当年《更生报》上的候选人广告,多半以品德和过去经历为诉求,显然当时民众心目中青睐「贤能」。

杨仲鲸因为仕绅身分加上翘胡子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街头巷尾总说「投给有胡子的」。

第二轮投票当天晚上六点,民众早把投票所挤得水泄不通,花莲广播电台更每小时播报开票结果。九点五十分,在各方瞩目下,杨仲鲸获得三万五千四百四十四票,以近四千票的差距胜选。

他的当选证书上写着「台县选举字第零零壹号」,左上是杨仲鲸穿西装翘胡子的大头照,左下则有选举监督「杨肇嘉」大印,象征着从日据时代以来前仆后继争取民主的果实。

上任不到一年,他就遇上花莲百年来最大的七级地震,死伤数百人,也让杨仲鲸决定将县府机关大举迁出旧市区。

尽管经手大规模土地重划与县政府迁移兴建,杨仲鲸却一介不取。三年任期卸任后孑然一身,还必须租房子。

在民主起点重寻清廉

经过了六十年的岁月,一谈起杨仲鲸,地方耆老王天送对他的印象仍是「清廉、正直」。地方上也还流传着台语顺口溜「杨仲鲸,做人真正经」。

一甲子后的今天,扩音器洪亮的竞选宣传车呼啸而过,年底花莲又将选出新任百里侯。即将卸任的花莲县长谢深山在议会质询时坚定表示,若年底县长选举国民党提名不够清廉,他「不惜退党」,唤回国民党魂。

花莲,曾是台湾民主的发源地,一甲子后,会不会是国民党改革、重寻清廉的起点?

沿着花莲府前路上坡,县政府大楼屹立美仑山脚,年底新选出的县长将入主其中。大门右侧墙面,大厦落成始末最后一行斑驳写着:「中华民国四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县长杨仲鲸立」。

五千年历史上首任民选县长立下的清廉典范、选贤与能的民主感动,令人追忆省思。

来源:《天下》杂志,地址如下(无需翻墙即可阅读):
http://211.20.182.56:8080/m2m-0000/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8449

注:本文原题为:《五千年来首场县长选举 民主第一道曙光在花莲》,现题为转帖者所改定。原文及其标点均一字未改。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