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红

把鲜活的日子,装进文字里。。。
个人资料
红豆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一本旧书

(2017-09-27 16:22:15) 下一个

一本旧书

两年前回国,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前,看到一位老先生在卖旧书,我就选了几本,其中有这本:

几年前,刚刚学填词时,常常在网上找词谱,总是用龙先生的,但真不知道他离我们这么近,以为他是很久以前哪个朝代的呢。更不知道他就是写《玫瑰三愿》的龙七(因他在家排行第七)。。。

正抱着喜滋滋地看时,三嫂来了,问我是不是又没讲价就买了,我笑了,她说:“看你那傻样,下次买书,我带你去好书店,买新的”。。。

要说新书,以前我每次回来,都会买一些,可自从买了这套“四大名著”,读的时候发现:漏缺的,重复的,不菲的价格,也只是做个装饰了。

 而这书虽然旧,但印刷极其认真,仅是它的出版说明,就值得反复阅读:

词兴于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和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的。在代,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已经大量传入,民间歌曲也很发达,故《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种西域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后,创制出无数动听的新乐曲,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词的产生和创作,主要就是配合这种新型的乐曲,因而当时把词叫做“曲子”或“曲子词”。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它的固定形式。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位也是参差不同的。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这些严格的声律,使词比诗更具有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词的每个曲调都表现一定的声韵,表达一定的情感。前人作词,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一类慷慨激昂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一类和谐婉约的曲调。这样,就能达到声文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

  词到了南宋,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复歌唱了,但这种“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的方法,依然一直为后世所应用。

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远远不能用新旧来衡量的。

好女儿。秋晚


悲戚戚琵琶,

无奈叹芳华。
竟在离人心处,
点了颗朱砂。


碧水影芦花。

一念间、却又天涯。
玉杯空执,
长风正起,
雁字披霞。

祝朋友们:秋天安康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