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这两首曲子形成印象大约是25年前的事了。那天从收音机里听到《流浪》曲,感觉不错,就给录了下来。反复再听,越听越好。由于当时不知此曲名,就想有一天能再听到。果然,机会来了,又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似曾相识的曲子,曲名是《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录了下来,一比较,不一样……
过了很多日子,有幸又从电台里收听到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越听越像前面提到的那两首,照样没听到头,也录了下来。怎么听怎么像《流浪》和《引子》的合成之曲。因为特别喜欢,这些年来我一值在找它。遗憾的是,竟然找了20多年都没找到。我有时安慰自己:恐怕当时自己搞错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许根本不曾在。如果哪位网友能帮我指点迷径,那就不知怎么感谢好了。
说来也怪,这两首曲子我必须连起来听,否则会觉得缺少点什么。顺序是先听《流浪者之歌》然后再听《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也许正是因为圣桑与萨拉萨蒂之间的默契,才会让我能从这两首曲子中听出相通的东西吧。您说呢?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
萨拉萨蒂的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作品20)是C小调小提琴与乐队的曲子。《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巴勃罗·德·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
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
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Saint-Saëns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Op.28
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a小调第一大协在同类中有不错的知名度和上演率,但他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虽然篇幅不大(仅402小节),那怕与老贝的“f大调浪漫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肖松“音诗”等名篇相比,在艺术性、可听性和普及知名度上却不遑多让。
圣桑的作品中,较有名的如第三交响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等大型作品,要与贝多芬、勃拉姆斯,老柴等人的同类作品相比,其在古典乐中的地位显然要矮一截。
此曲圣桑为萨拉萨蒂而作,简洁、精致的音乐线条,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光采夺目。两种情感对比十分动人。特别是乐曲的尾声,急速的小提琴跳弓音阶和琶音把音乐推向高潮后嘎然而止,效果华丽辉煌,十分过瘾。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创作于1863年,是作者题献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而创作的。圣桑对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的高超演奏技艺十分赞赏,于是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特色。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这部作品。
从标题看得出,乐曲有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引子是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音调,略含忧郁但富有动力:引子过后为节奏感很强的回旋曲主题:突出的切分音在跌宕起伏的旋律进行中不断出现,使音乐富有弹性,显得魅气许多。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奥波得·奥尔曾对其学生说过:切分音是这首乐曲的“脊柱”。回旋曲有三个插部,都呈现为不同风格的舞曲,第一插部以颤音为主,节奏或张或驰,第二插部跳跃奔放,第三插部尤为精彩,旋律悠长如歌,其中的降6(la)音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乐曲最后在小提琴的快速琶音和一连串的上下行音阶的流动中结束,充分展示了小提琴的炫技能力。
这部作品采用“引子+回旋曲式”结构,回旋部分主题A和插部依“ABACDACEBA”的次序穿插,主题A强烈而鲜明,经过反复出现而最终走向高潮。取名为“随想曲”,意为作者凭幻想而创作,性格活泼、形式自由,很大程度上具有即兴的意味。
整支曲子荡漾着两种情绪,犹豫而苍凉和光彩照人时时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的乐段交互浮现,左右着听者的心情,热情与忧伤并存,抒情与叹息同在。圣桑将一对矛盾一一融在他的音乐中,非但不影响曲风的和谐性,反而使其相得益彰,凸现出圣桑独特的风格并略带一点人生观在里面。
在弦乐器连续低音的衬托下,独奏小提琴缓慢地奏出“引子”部分的主旋律,优美雅致,又带有忧郁的色彩。它让我想到深夜巷子里孤独的流浪人独行,昏黄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投在石板路上。他必定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必然是感到了孤独,饱经风霜的心还有柔软的部分,这才有那饱蘸忧伤的旋律。或许他还是乐观的,或许是他的不愿追溯,小提琴在将那忧伤的语句演绎了两遍之后,便用两串快速而跳动的音符将种种忧伤带过,并引至主题。主题A已经出现,那个行走的影子荡然消散,在乐队给出的清晰的节奏中,独奏小提琴奏出强烈的颤音,引子的尾部给出了足够的暗示,每听至此仍不免为之一动。它像沉思之后的猛醒,又带有某种偏执。它是丰富的,它让不同的影像和不同的情绪叠加;它又是极富特点和形象鲜明的,一经入耳,永难忘却。
插部B由主题A平缓过渡。此插部共出现两次,比较短小却比较重要,它与主题有明显对比。它是由全曲中最为轻快、最为愉悦的一段,略有些俏皮、乐队的气氛也不在那么严肃拘禁。短暂的插部B是有色彩的,它是那种明亮的金黄色,透露着阳光的信息,让人想起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气氛重新聚拢,回到主题A。A之后在鼓声强烈的节奏中转向插部C,这段乐曲恢弘而壮阔,稳重而成熟。行至插部D,悠扬的琴声让我形成些许憧憬,和浅浅的满足感,却在将有释怀之时感到一点预兆——再次到来的A略失从容,甚至夹杂一丝来自对暴风雨的惶恐。重而强烈的鼓点砸下来,C、E接连铺开,平和稳定,直到熟悉而明亮的B第二次出现,用我说不清是热情还是急躁的情绪鼓动着,推波助澜,步步逼近,最后一次再现的主题终于从低沉的背景音中浮现,而对奏小提琴快速而华丽的演奏将全曲推向高潮,小提琴的风华和洋溢的热情如华锦般徐徐展开,露其面目而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19世纪产生了两位伟大的小提琴家,像两座巨峰耸立在这个世纪的首位两端。前者是意大利的帕格尼尼,后者是西班牙的萨拉萨蒂。圣桑的这首曲子便是写给萨拉萨蒂的。创作此曲的第三年首次公演,由圣桑亲自指挥,萨拉萨蒂独奏,双美同献时间传为佳话。萨拉萨特由衷地赞美了圣桑的才华。这首曲子应该是承袭了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西班牙风格而作,二者并称是当时小提琴两大杰作。
圣桑始终没有告诉我们他在表现什么,或者说什么都没有试图去表现而仅仅只是一段随想或者一声叹息;我也没有根据他的生平去索隐什么,只是在很客观的听,却不妨碍我主观地想。一千个人的耳朵里也会有一千个圣桑。也如同他自己的话语那样,“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最好的语言,就是音乐本身吧。
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1963年首次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64年起与美国、欧洲主要管弦乐队合作演出。其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极有名望小提琴演奏大师。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作品中的顶级作品,由帕尔曼演奏更是对作品无与伦比的演绎!
流浪者之歌---由当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演奏
Itzhak Perlman plays Sarasate / Zigeunerweisen
Itzhak Perlman - Ziegeunerwiesen
圣桑Saint-Saens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Introduction & Rondo Capriccioso (Per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