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台湾就是地小人也相对的少,虽然密度是蛮大的。 这些节目没有成为什么经典。 过年的娱乐多样性还是很浓的。 在部队里面待过两个春节, 阿兵哥们离家在外,我们曾经自己装扮了舞台,兵演兵,兵唱兵的同乐。 还有把附近的村落女孩请来一道唱歌跳舞,那时候的洗衣小姐,弹子房计分小姐,阿花阿珠的也有几个呢。
后来出国了,自己有自己的家后,过节大不了找些同学朋友,聚聚,打电话回家可是最重要最要算的准,记得是话费好贵好贵,常常父母都叫我们不要说太多,知道平安就好。 有次,有人不知那里弄来了免费密码,我们一堆人打得不亦乐乎。 想到可能是伤害别人都不顾了。 那像现在,电话,视频,便宜的很。 可惜,我也再没必要打越洋电话保平安了。
大概是96,97 年后,认识的大陆人多了,也知道他们的这一个阖家观赏的春晚。 可是,也没有啥看。 又是10几年过后,这3,4年也就看了,当然也没有同步的看。 都是后来重播时看的。 那一年的吉祥三宝可是把我们的心都占据了。 而且,场面越来越好,特技绝对是一流。 夹带着的一般政令宣导,民族团结也是见怪不怪。 各个政府都有他的立场嚒。
今年我们虽然觉得也还可以,有一些额外的新点子。 可是蛮怪的,好多大陆人说多差多差,那里能找个街头卖艺的来? 真是有阶级感啊。 没有想到其他还有那么多的批评,好像是要烂死的样子。 我们看的人也没有那么大的落差。 看看以前的节目,这次那里有差啊? 难得不同背景的人感受就是那么的不同?
看到以前的春晚,那么简陋,没啥像样的布景,服饰,小品也是差不多。 怎么就有那么多人起了今不如古的感叹? 研究了一下春晚的历史,这种垄断的形态也只可能大陆才有吧。 以前一般小老百姓没有啥事,只有这一个节目,当然欢欢喜喜。 现在什么资讯都有,人的见识多了,反而不满足了。 还有一个现象是能用网络发表意见的当然是比较先进的人,农民民工可能就少说意见。 这些节目,当然是要给广大的民众看的,不全是给这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看,所以,他们愤青式的话就不足为怪。 偶尔,有些有大学问的人来检讨春晚,核心问题都不敢碰,央视的独一无二慢慢的会被地方台消食一些。 没有彻底解决时,我看春晚就一定会继续吧!
最后一个想法是批评总比较容易。 尤其好像歌功颂德的都是官的一派样子的。 我们可没有那么多包袱,特别是好多人只晓得看胸,看漏光,评破音,说开房。 。 。 。 无语! 看到一个人留言她喜欢“天蓝蓝”的表演,还算是安慰,否则,一片损宋祖英的声音还不够啊。 也许是少数,那个电台自己做的收视评语又是一片大好,那里是真的民意啊? 工农民的感受重不重要呢? 。 。 。 总之,就是一个娱乐节目吧,不喜欢不看还不成吗? 除夕夜,只有这一个节目可以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