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

(2007-12-11 14:50:04) 下一个

(三 十九) 败之鉴

《 成 败之鉴 : 陈立夫回忆录 》, 陈立夫著 , 1994 年 ( 民 83 )6 月台湾正中书局初版一 印。平 装本,毛笔的签名和日期,无上款。 8.5 品( 8.5/10 )[ VG: Fair+/Fine ] 。 2007 年 8 月得标于 台湾 雅虎 电子拍卖。售家 , 奇魔和露天两 大网拍上独树一帜的“李仔糖旧书”,于绝版旧书方面有相当的垄断。缺了他家,“ 雅虎奇魔 > 拍卖 > 图书与杂志 > 古书善本”那条线将会逊色不少。

 



“ 蒋家天下 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 陈家党, 国民党史上由 陈氏兄弟 果夫、 立夫主 导 的“ 组织派 ”( 又号 “ CC 派 ”) 政治 势力 , 当年权倾一时 , 威震四 方, 更两手 ( 昆仲 ) 遮天 ( 老蒋 ) 。四九年 “ 转进 ” 入台湾,在 国民党的回炉改造中,小陈 顺带被修理了一回 [1] 。以五万美金的开拔费,给放逐到美国去退思补过:养鸡、制酱、做皮蛋。一晃十九年,到 1969 年才被请回台湾。之后,政治就几乎和他没多大干系了,唯有 “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堪称其晚年的杰作。 回忆录竣工 出版之际,陈 立夫已届九五高龄。台海两岸、国共两党的主政者们,政治资历 ( 非以年龄 ) 上排排看,多是他的孙辈、重孙辈,他也因此当得起 “ 六朝元老 ” 的荣誉了。 “ 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 阳 红 ”应该为 回忆录 的基调?------倘如是,书则会名 《 成 败皆空 》 。 《 成 败之鉴 》 ,道出了几分的执着、感慨和不平。



回忆录的 超脱与否,从作者的人物臧否上可窥得一斑。 “ 打天下靠军事,治天下靠经济。国父是 经济长才,而乏军事长才为之助,故不能得天下 ;蒋公是 军事天才,而乏真正经济长才 ( 尤其于抗战胜利后 ) 为之助,故得天下而复失! ” [2]



论断有无道理,不必就教于共产党对手,怕是在国民党党内,乃至自由派、第三党那厢就通不过!李宗仁的控告: “ 蒋先生既不长于将兵,亦不长于将将 ” [3] ; 唐德刚的转述: “( 蒋 ) 充其量指 挥一个师,还很勉强 ”( 出处待查 ) ;曹聚仁的挖苦: “ 老蒋的脾性才略,指 挥一个排也就到顶 了” ( 《 听涛室人物 谭 》 ) ; 胡适之的旁证: “ 讲起大陆,说 ‘ 纯粹是军事征服 ’”( 张爱玲 “ 忆胡适之 ”) ; …… 。再 演绎下去,国民党半世纪后继续丢掉了东南一隅、半 壁 江山,并非缺乏 “ 经济长才 ” ,盖因 缺乏 “ 选战 长才 ” 罢 ?至于 孙蒋以降,少有不为陈立夫所贬者,尤其对国军的将领们:何应钦、胡宗南、白崇禧等。最受诋毁的,竟还是国舅宋子文!简直到咬牙切齿: “…… 见识小、度量小的人,绝不能治大国的。又如果他中国书很少读过,他写的说的都是英语,他自然不能治理中国了 ” [4] 此论 ------ 和毛氏讽“二十八个半”不谋而合 ------ 灭了超级 “ 海龟 ” 们的威风 , 尽管陈自己也是两年速成的幼 “ 海龟 ” 一 。

回忆录的局限,环境使然。唐德刚披露过: 陈立夫 “ 应约在哥大口述历史学部,盘桓了好几年,说尽了他的一党一派之言,真是十分精彩 ” [5] 。后来 回到台湾,又“ 另起炉灶,自己执笔,从头来过。 ” [5] 那时已人在屋檐下 ------ “ 这部在 台湾撰写的回 忆录,与他早期的著作,就是不 同的 两部 书了 ! ” [5] 假使陈留在美 国,或者投共, 《陈立夫回忆录 》一定不亚于 《李宗仁回忆录 》,会一样的有味道。举例一, 唐说的 这个掌故,绝绝对对进不了 《 成 败之鉴 》:

“原来 这是当年国民党中,‘ 政学系’官僚所 导演,离间他们蒋陈关系的一幕最精彩的演出,‘ 蒋家天下 陈家党’ ,可能也是他 们叫出来的。事缘在某次国民党中央的选举上,陈立夫得票,居然比蒋还多出几票,虽然蒋中正的‘ 正’字也被 监票人,当成五票,数了进去。 蒋一 见此选举结果,顿时大怒,竟举起台上的木椅,向陈立夫砸了过去。其实,这只是政学系一桩高明的阴谋,来离间他们蒋陈的关系而已。当我把这一真实而有趣的小故事提出,向陈公请益时,陈还含笑地说,这不是阴谋,是他当时的确比蒋公在党内,更得人心!” [5]

陈立夫先生享高寿一百零一。原以为他的心胸内秉或豁达坦荡,或知足常乐,或老僧入定,延年益寿不外的类型。读罢回忆录,则有大相径庭的印象。比如,遭老蒋贬斥后,他 “ 不禁郁结填胸,久久不能释然。 ” [6] 因是,陈氏的养生法 ------ 录下贡献给书友 ----- 对长命百岁应有关键的功效。 窃以为该回忆录之妙,正 存乎此道。如果付诸行动、融会贯通,比起得手作者的题名签字,岂不更加地益人!




此签名本原为台北市万寿路 27 号的社会局文山老人服务中心所有。当初如何进去?猜想是和大陆籍老荣民们有关联,属批量赠送。由此,只见签名,不见印章 ------ 陈 立夫那样老派 文人 的 私授不应缺失。却又如何出来?没有向李兄打探。它的品相一般,书脊残存贴签的痕迹,扉页大概因有印章被撕除 ( 签名是在封后原第三空白页上 ) ,商家是怕公书而不好交待吧。留在书口的蓝章还是漏了馅儿 [7] !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残酷地清除馆藏污染。 即便扉页有章,即便脊背带标,还够得上九品书况;“哗嗤”一下,目的是退伍转正,书却降到八五品了。




备注:

[1] “ 复听总裁继续说: ‘ 如果你们不相信我来改造,你们跟陈立夫去好了! ’” 《成 败之鉴》 p.380

[2] 《成 败之鉴》 p.455

[3] 具体理由: “ 抗战时, 他常常直接指 挥最前线的师长,抗战后对共军作战,他竟然连团长也指挥起来。他指挥的方法是直接挂电话,或直接打电报,故战区司令长官甚至集团军总司令和军长都不知其事。” 《李宗仁回忆录 》,政协广西文史资料版,1980年, p.839

[4] 《成 败之鉴》 p.338

[5] 见唐德刚 “ 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

[6] 《成 败之鉴》 p.381

[7] 汤姆 ∙ 拉伯的 告诫:“ 用 签字笔在书口补上一个大大的签名,如此一来,就算有人发狠撕掉有签名的那几页,总不至于把整本书全拆了。” 《嗜 书瘾君子》, p. 17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