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文化始因一瞥
美国的汽车文化代表的是美国社会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高效率精神。在美国,无论谁,只要拥有一辆汽车就拥有了相当的自由和自主。幅员辽阔而人口稀疏的美利坚大地,廉价的石油消费,以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是美国社会汽车文化形成的"得天独厚" 的条件。
美国人对汽车的钟爱是那样的深切和狂热。将近四分之三的美国家庭拥有自己的汽车,在大街上跑的车子五花八门,有豪华车,运动休闲车,经典车,箱型车,迷你(mini)车,巨无霸车等,也有崭新的,以及陈旧不堪的二手汽车。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车的种类,制造商家,以及车的型号等与车主人的身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比如,Dodge Caravan 最典型的驾车人当是四十开外的中年男人,日本运动休闲车的车主以年轻妇女以及所谓的 "Soccer mom" 据多,医生有很多开 Volvo,白人富佬们情有独钟 GM Cadillc 或 Lincoln Towncar,半大的男孩子驾著GMPontiac或BMW在高速公路上狂驶,年轻成功的专业性人士则以 SAAB 为荣,华尔街的新贵在 GM Hummer 里招摇过市,东方女性偏爱日本的 Sedan 车,这种车以人分的现象也算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部分。
在探讨美国汽车文化的成因时,历史学家们通常会提到亨利.福特的贡献。当十九世纪末 (1893年),私人轿车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街头时,它们只是富人和上流社会的玩具。只有在亨利.福特成功的在他的工厂里建立起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后,汽车的普及才成为可能
亨利.福特的故事可以聊上好几天,譬如福特汽车厂的生产流水线,他想成为政治家的梦想,福特和工会的冲突,以及福特基金会的故事等,但这些都不是金笔今天想讲的故事。
今天,金笔想讲的故事来自于十年前金笔在 PBS 的电视频道里看到的一部纪录片 [Taken fortheride](买票乘车)。当年金笔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所叙述的故事深深的在金笔的头脑里划上一道又一道的惊叹号和问号,故事的情节一直到今天还是那么清晰的留存在金笔的记忆中。
用 [Taken for the ride] 的制片人 Jim Klein 和 Martha Olson 自己的话来说,纪录片 [Takenfortheride]是在促使我们反思,我们是怎么走来到今日世界的。当我们已经习惯了被阻留在拥挤和堵塞的高速公路上时,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的公共交通 (Public Transit或者PublicTransportationSystem)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落后的?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高速公路会一直插入到我们城市最美丽的地方,将我们的城市撕裂开来?
追寻历史的脚步,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即使已经有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美国家庭平均私人轿车的拥有率还是不到十分之一。那时代只有城市和乡村之区分,没有现代人的Suburban(城郊)概念。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质的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Streetcar)的服务。这是一种行驶在铁轨上的电动车,轻便,平稳,而且较少污染(这仅仅是相对而言。美国的电力大约百分之五十来自煤炭(这跟中国是一样的,但中国更依赖煤炭且燃烧效率较低)煤炭燃烧转变成电能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汽油燃烧产生同样能量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二倍,金笔注)。那时候,美国各大城市各主要街道上都安装着铁轨,有轨电车定时(频繁),定点 (线路繁多) 的接送着乘客们。
一方面公共交通的捷便,城市居民不需要私人轿车,另一方面铁轨的存在阻碍了轿车的运行。时任GeneralMotor(GM)董事长的AlfredP.Sloan在为了牟取公司最大资本利润的利益驱使下,认定了公司发展的前景在于拆除铁轨,消除公共交通工具,大力发展轿车事业这样一种策略。
于是他们在纽约的曼哈顿下手,先插手铁轨交通的经营权,在经营公共交通的同时,逐步拆除铁轨,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公交汽车。当他们在曼哈顿得手以后,他们又移师各地,以曼哈顿作表率,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继续功陷有轨电车。在每座城市的拆除铁轨行动中,都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来自 GM !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短短的十年间,全美大中城市的有轨电车服务基本停止了。现在,全美十六座大城市中,只有旧金山市等少数城市还继续保留著有轨电车系统!
被拆除的有轨电车车箱象垃圾一样被堆积在一旁。据有关专家估计如果今天在全美恢复有轨电车系统,这将花费三万亿美金,大约是美国政府一年财政预算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这还只是第一步!
1936 年,在 GM 和 灰狗长途客运公司 (Greyhound) 等的背后运作下,一个名为"National CityLines"的公司成立了。这家公司的成立,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破坏公共交通事业!
在台面上,这个公司是由来自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名字叫RoyFitzgerald的人经营着。但公司的资金以及背后的操纵则来自GM,灰狗,以及后来加入的StandardOilofCalifornia,Mack Truck,Phillips Petroleum 和 Firestone Tire Co 等产业巨头。
他们还是在玩原来的游戏,只是换了角色而已。
National City Lines 具有充足的资金,他们每到一个城市就购买下该城市的公共交通公司 (当时都是私营的公司)。到 1964 年,该公司经营着 83 座城市的公交事业。公共交通在 NationalCityLines的经营下,损坏的公交汽车不再修理,而是报废,也不做更新;公共交通的服务线路是砍了又砍;而主要线路的班次,则是减了又减。
于是乘客们感受到公共交通的"不便利"以及"不可靠",不少人开始自己驾驶,购买私人轿车。乘客人数下降以后,公共交通公司继续砍线路,减班次,犹如雪上添霜,不!是在恶性循环地破坏着公共交通事业。
就这样,乘客人数减了再减,如今大城市的公交运输的服务对象一般只剩下穷人和少数族裔。
其他无辜的人们,被赶出了公共交通以后,被赶上私人轿车,接着又被赶上高速公路,最后被赶出各大城市。居住在城郊Suburban的他们,每天驾车平均一百分钟,在高速公路上度过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喷放出无数顿燃烧后的碳化物。于是为了满足居住在城郊民众的需要,一架又一架的高速公路,竖立了起来。
于是有人开始问为什么我们要拆除有轨电车?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公共交通?为什么?! 于是有识之士,如 Edwin Quinby,开始坚持不泄地向大众揭露 National City Lines 是一个阴谋。
此后,联邦政府的检察官员介入调查此案。当证据确凿后,联邦检察官将 GM 和 National City Lines 等公司告上法庭。可惜当时的法律还不健全,唯一可以起诉他们的法律依据是 AntitrustLaw。政府的Case在法庭上进展非常迅速,这些公司被确定有罪,每个公司各被判罚五千美金。加入阴谋的个人,如GM的财长因为密切参与NationalCityLines的经营,也被确认有罪,但仅被象征性的课以一块美金的罚款。
大约六十年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任GM董事长的CharlesWilson曾不无自豪地夸耀说,"goodforGeneralMotorsisgoodforthecountry"(即,只要是对GM有利的,就必然对美国有利)。真的是这样吗?!在我们面对气候改变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反思这段历史呢?美国的汽车工业曾经在许多年里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促进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撇开赚钱牟利不谈,我们也不能否认GM的老板们将轿车送入寻常百姓家的平民思想。
但是,当我们在惊叹资本主义的创造力的时候,我们也在承受著资本发展的破坏力所带来的恶果。尤其在今天,当我们每个人的能源消耗,我们每个人的物质生活不再能随意奢侈了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集体面临着气候转暖,气候改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考虑运用社会主义的手段保护全体民众的福祉,约束资本主义这种无边无际,无孔不入的创造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