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第十九课:路易斯 布努埃尔(Luis Bunuel)

(2008-08-23 12:50:32) 下一个
西班牙:“布努埃尔是一个恶名昭彰的堕落者。”
美国:“布努埃尔应该被抓去倒吊在第五街的灯杆上示众!”
墨西哥:“把布努埃尔驱逐出境!”
意大利:“布努埃尔如果胆敢踏上意大利国土一步,等待他的一定是监狱。”
法国:“世界上最残酷的导演——路易·布努埃尔……”
 
      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布努埃尔,以他的才华,完全可以为自己换来荣华富贵,但卓尔不群、毫不妥协的天性让他总是处在流亡之中。这是一个终生与政府、教会、整个中产阶级、甚至与自己为敌的人。
 
生卒
1900年2月22,路易•布努埃尔出生在西班牙东部德尔埃附近阿拉贡省(Calanda, Teruel, Aragó)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和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他的家乡阶级划分明显,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世袭的,民俗根深蒂固而且十分神秘,宗教信仰氛围异常刻板,布努埃尔的四个妹妹都选择了在此地以一种奇特的宗教仪式自杀。幼年经历深刻影响了布努埃尔日后的创作。
1983年7月29,布努埃尔在墨西哥城去世。据说,他晚年在墨西哥喜欢用手枪向花园里的蜘蛛射击,其实,他的一生都在用电影瞄准一些东西不停地射击。
 
成就
l         导演32部电影;编写39部剧本。
l         4次在戛纳获得大奖;2次在威尼斯获得大奖;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l         第43届戛纳电影节首次设立路易·布努埃尔特别奖。
l         布努埃尔更与众不同的荣誉恐怕就是他的“不受欢迎”,他曾经几乎被所有他去过的国家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种种责难不仅来自于政府、教会,也来自于媒体、民间和个人,甚至包括他的朋友,可贵的是,面对如此多的不理解,他始终可以保持清醒。
 
生平
求学
l         1916,16岁的布努埃尔和年轻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成为朋友,一起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



l         1920,他与达利共同成立了西班牙第一个电影俱乐部。
l         1923,布努埃尔来到巴黎,成为法国先锋派导演爱浦斯坦(JeanEpstein,1899-1953)的助手,并爱泼斯坦创办的学校进修。
 
超现实主义
l         1928,布努埃尔和达利合编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一条安达鲁狗》(Un chien andalou),这部作品被列入“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列——因其率先运用了象征、省略的影像和印象主义的剪辑技巧”。在这部影片中显露出布努埃尔作品中的一贯主题和美学倾向:对暴力、欲望和幻觉的迷恋。



l         1930,布努埃尔和达利分道扬镳,在巴黎一个富商的资助下,拍出了他的第二部影片《黄金时代》(L' Âge d'or)。作品的讽刺色彩近乎刻薄,由于影片被认为伤风败俗、并且侮辱了《圣经》,被禁映长达50年。

纪录片
l         1932,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之时,他回到了西班牙,拍摄了《无粮之地》(Las Hurdes),显示了他对电影纪实特征也进行了极致的探索,是世界纪录片的经典。由于鲜明的批判精神,此片遭到西班牙政府禁映。

流亡
l         法国:西班牙内战时期,布努埃尔来到法国
l         美国:随后又应米高梅公司邀请来到了美国,但其影片预算和独立风格吓得没人愿意为他投资,此后他的创作走入了类型片的广阔天地,虽有平庸之作,但是片中强烈的批判和个人风格为他赢得了“丑闻电影工作者”的称号。40年代,他的批判现实态度引来了“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调查,不得不离开美国,直到1975年,布努埃尔的名字才从黑名单中剔除。
l         墨西哥
Ø         1946年,他来到墨西哥,1949年后加入墨西哥国籍,在墨西哥18年中拍了20部影片,都是低预算,除了《鲁滨逊漂流记》,所有影片的工作日都在24天以内。
Ø         1950,他拍摄《被遗忘的人们》(Los Olvidados),反映墨西哥儿童悲惨命运,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显示出已沉寂多年的布努埃尔在影坛上的重要地位;但影片触动了墨西哥国内多方面的指责,包括工人联盟在内的许多组织要求把布努埃尔驱逐出境。
Ø         在墨西哥怕的“美国电影”。1952年,《鲁滨逊漂流记》。1960年《年轻人》遭到评论界一致的谩骂。
 
Ø         1959-1964《纳萨林》Nazarin(1959)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维莉迪安娜》Viridiana(1961)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国际奖;《沙漠中的西蒙》Simón del desierto(1964)威尼斯电影节包括银狮奖在内的五项大奖。这3部作品被称为“宗教三步曲El Ángel exterminador(1962)获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l         法国·西班牙:
Ø         1964—1972《女仆日记》Le 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1964) 、《白日美人》Belle de jour (1967)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特里丝丹娜》Tristana (1970)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3部作品被称为女性三步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还有《银河》(1969)。

Ø         1972之后,《资产阶级的隐秘魅力》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1972),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由的幽灵》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1974)。《欲望的隐晦目的》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1977)影片在旧金山上映时,一群愤怒的观众炸毁了剧院并抢走电影拷贝。以上3部作品被称为“真理三部曲”,表达了社会惯例的根深蒂固及其顽冥不化的本质,同时也在不断争论着巧合、个人节操,以及神秘的必要性,并强调人必须维持并尊重这些要素的存在。

言论
l         “在精神和诗的范围内,有比宗教道德更高的境界。”
l         “影片的创作过程完全不同于解一道数学题,或一道代数方程……我从不事先设置一个虚假问题,比如慈善、贞洁、残酷的问题,从不按照这个问题设置任务,准备好答案。我认为那种拍片方式是欺骗。”
l         “一部好影片必须兼有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关联的要素……即真实与幻想的融合……”
l         “我认为,资产阶级道德就是非道德,应当反对。这种道德的基础是我们的极不平等的制度,譬如宗教、国家、家庭、文化,总之,就是所谓的社会基础。”
l         “如果有一天把我丢到很远的地方,任何地方都可以,就是不要到拉丁美洲。”这是布努埃尔年轻时说的话,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多数时间是在墨西哥度过的。
l         “电影本身就是催眠,观众被强迫去看别人要他看的东西。”
l         “我喜欢自己的固执,也喜欢别人的固执,我认为固执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特点
l         西班牙艺术风格:布努埃尔为西班牙电影的艺术风格起到了一种示范与引导的作用。西班牙电影中独特的个性和浓郁的民族色彩,诸如日后的绍拉(Carlos Saura,1932-)、阿尔莫多瓦(Pedro Almodovar,1951-)在影片中呈现的娱乐因素、鲜艳的近乎广告的色彩,大约都是他的某种延续。
l         怪癖:超现实主义者都视自己的怪癖为珍宝。例如布努埃尔自述自己喜欢在电影中表现“重复”,比如重复的语言、动作、情节等,追究原因,他自称自己也“无法理解,感到迷惑”;再比如,他的作品种总是表现一种完成不了的事情,《黄金时代》——两个人总是聚不到一起;《欲望的隐晦目的》——一个老头追求性的满足,但是总无法获得;《克鲁兹的罪恶生涯》——一个人想自杀,总是无法如愿;《中产阶级审慎的魅力》——一群人想聚餐,始终无法实现。而就因为搞不清楚,他宁愿放任自己的这种怪癖。他的怪癖还有对偏执狂、性变态、侏儒、死亡、暴力、神秘主义、梦境的迷恋。
l         叙事:通常会比较零散,甚至是看上去毫无关联和荒诞。布努埃尔电影充满了重复,离题,以及进出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移动,情节安排尤其依赖令人焦急的推延手法。
l         题材:他的电影题材分为三个大类:中产阶级、宗教、欲望(性)。
l         立场:反政府、反教会、反传统、反一切陈规陋习。他大量地使用讽刺、反语、象征或者干脆用一种很暴力的方式攻击和揶揄政府、宗教和陋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产阶级出身的他,一直是个固执和带有诸多偏见的人,他的批判锋芒所及他人的种种弱点,他自己也一样都有。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l         源流: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它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超出文学达到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领域。它在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上都试图独树一帜,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也进入它的关注视野。
l         应用:布努埃尔对我们最大的启事在于,他通过电影的形式为我们揭开了心理学上潜意识作用的神秘面纱。《一条安达鲁狗》(Un Chien Andalou)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与肯尼斯·安格(Kenneth Anger,1927-)。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35-),大卫·林奇(David Lynch,1946-)。
l         深解:超现实主义不是象征主义或抽象派。因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是要去创造或者说保留另一种现实,一种高于生活的现实,即超现实。超现实主义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可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超现实主义者确信,人类的无意识可以“自动”寻找真理,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可能是真正反映现实的某种思想形态,为了达到超现实的境界,艺术家要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自由。超现实主义者反对一切迂腐陈旧的东西,在思想解放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佳片赏析
《一条安达鲁狗》 An Andalusian Dog   1928
这部长度只有15分钟,由导演本人与画家达利联手编写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多年以来已被视为先锋电影最初的典范。反叙事、光怪陆离、与残忍刺激相伴的天马行空,后来的先锋与实验,即便再怪也不过如此了。虽然电影史学家萨杜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该片骨子里所包含的“世纪病”以及“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但它还是作为先锋艺术家青春期盲动所导致的一个良性结果,而受到长久的关注和赞誉。它的叛逆并非是荷尔蒙压抑中的学步,而是第一次把“不健康”升华为想像力和美学标准。

《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    1930
半有声半无声影片。电影以一场蝎子和老鼠的大战开始,用各种疯狂的影象来隐喻基督教的背谬和人类狂乱的现状,被法国当局视为伤风败俗而遭到禁映。影片首映后戏院被捣毁,一周后,警察宣布关闭戏院;投资者被教会威胁开除教籍;从此,这部电影被禁映长达50年之久,直到1980年才被允许在纽约公开放映。布努埃尔在超现实主义中寻找其与电影方法的一致性,尤其是借由蒙太奇带来的极度的创作自由,在影片中追求无意识“自动书写”的倾向。也正是由此开始,残暴的欲望和幻觉结构的穿插成为他的电影最具先锋性和亲和力的特征,尤其构成了西班牙导演的传统之一。

《糊涂虫》The Great Madcap   1949
这部影片在介绍布努埃尔的资料中很少被提到。布努埃尔在墨西哥拍娱乐片,是他早期拍摄的最通俗、最商业、最好莱坞的作品,同样表达了他对中产阶级的讽刺。

《女仆日记》Diary of a Chambermaid 1964
(“女性三部曲”之一)妙龄女仆克里斯汀,洞悉了富庶之家这样或那样的隐秘。布努埃尔表面上讲了一个女仆劳作、调情、嫁人的故事,其实他是在说,那个优雅和合理的社会,其实骨子里早就烂透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那么精致的构图、那么出色的摄影、那么出神入化的表演中展示的。大师无弱项,而且是最具平衡才能的人。

《欲望的隐晦的目的》 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1977
布氏最后的电影。影片改编于彼埃尔·卢维的小说《女人与木偶》,小说曾经4次搬上银幕。布努埃尔受到小说男主人公的一句话的启发,将片名定为《欲望的隐晦目的》。故事几乎用一句话即可概括::一个上流社会的老头马德奥企图占有美丽的女仆孔奇塔。布努埃尔采取现实、倒叙反复交叉的叙事结构,通过一个“简单”故事,由浅入深地剖析了现代人类内心世界的种种隐秘欲望,剖析了人的占有欲、复杂心态以及物质危机对人类精神危机的影响。
表现了神秘的女性世界里各种奇异的欲望与幻想。他自如地往返现实与超现实梦幻世界中,使超现实信仰和叙事体获得了完美的结合。标志着布努埃尔的“黄金时代”
”,由于强烈的无神论思想而受到梵蒂冈教会的抨击。由于影片《维莉迪安娜》被评委会授予最高奖,梵蒂冈方面对西班牙政府施加压力,不仅导致剧组被迫就地解散,影片也从此在本国禁映;影片在意大利遭到抗议,影院被迫关闭,拷贝被没收。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还有《毁灭天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