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轩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正文

闲侃太白的婚外情

(2011-09-11 06:38:07) 下一个

又到中秋,或许又见清明夜空中的一轮皎皎明月。月虽不如钩,寂寞梧桐深院依旧锁清秋。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真益笃。

 

说到明月美人,绝对无法回避青莲太白。李白对明月是情有独钟的,据好事者考证,在他现存的九百余首诗歌中,有关明月(秋月)的诗就有74首。

 

遂决心仔细考证,who is 明月?

 

据考证明月妹妹来自终南山,有诗为证,“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翠微横沉,绿竹幽径,青萝袅娜,景色恬静悠美。暮色来临,明月姑娘登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脉脉含情,善解人意。一下子用她的清辉照亮了太白的人生之路,二人遂携手彤归。

 

终南山下,月明星稀,松涛阵阵,清泉石上流,四处弥漫着罗曼蒂克的气息。明月姑娘自然性情大发,让太白回头去,她要沐浴净身。太白哪能耐得住,就连埋伏里面的金城武见了姿色平常的章国际都忍不住,更别说沉鱼落雁的明月姑娘了。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说的就是当时的场景。碧水、素月、白鹭,色彩极其明快清新,意境如许恬淡明丽,充分表达太白当时的心情。另外,为什么是碧水,那是由于鱼儿都沉底了。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树上栖息的白鹭,被明月姑娘的洗澡声吵醒,猛一睁眼,结果一下被电到,从树上落了下来,然后狼狈的飞起。太白诗中讲的含蓄,仅提到了白鹭飞走。

 

之后回到家中,太白还是很有小资情调的,明白酒是激情的催化剂。遂“举杯邀明月”,为了减轻明月姑娘的心理负担,甚至讲起了人生哲理,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明月姑娘也慢慢被这罗曼死征服,醉在了这暧昧的氛围里,慢慢的“对影成三人”。这句太白说得很含蓄,月光照在二人身上,地上自然要留下两条影子,对影成四人才对,为什么要说成三人呢?这就是诗仙的高明之处,连拥抱相吻都能说得如此有意境。

 

接下来,“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慢慢地明月姑娘的衣服被慢慢脱下,开始露出白皙的皮肤。风吹过,地无痕,然而连风都有色心大动,停下了脚步。

 

另一首诗,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形和太白矛盾的心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大意可概括为:明月姑娘已经脱光,皮肤白嫩得犹如地上的霜。抬起头望着这位光光的明月姑娘,低下头不禁想起夫人远在故乡。这反映了太白诗人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独自在外,寻花问柳时的矛盾心情。

 

然而,这种内疚只不过是暂时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里面的意思不用明说了,意思可以说是很黄很暴力。不知是因为羞愧,还是含蓄,太白用“明镜”一词替代了“明月”。另外,“鸟”一词是个多义词,现仍有很多地方使用“鸟人”一词骂人。

 

爱情中的男女总是晕晕乎乎的,太白也不能例外。“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在他看来,明月姑娘简直是上天的赐予,绝非故乡的凡妻所能比的。太白也就慢慢地忘记了那个牵挂着他的人,虽然那个断肠人仍在西方天涯。

 

爱情中的男女又是才华横溢的,太白甚至比宝玉早几百年前就懂得了“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为此写下了“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的诗句,意思就是说明月姑娘来自水中,而青莲居士自己是泥做的。

 

这时的诗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明月的依恋——“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像风一样四处漂泊得太白,为了明月姑娘留了下来,然而明月姑娘却像天上的白云,随风而去。太白剩下的只有无可奈何,不禁感慨,“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于是太白开始长相思,感叹“孤灯不思欲绝,卷帏望空长叹”。那时太白还不太好意思直接表达,遂把明月姑娘隐藏在了诗中。漫漫长夜,无心睡眠,于是又有了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用情之深,可见一斑。

 

可是,“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明月姑娘一去杳无音讯,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只剩下太白愁色满苍梧。

 

于是,偶尔也会发一下感慨,“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虽然诗词中充满了大胆俊逸和豪迈情怀,然而这都是酒后之言。醒来之后,只能感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白的心情也慢慢得到整理。既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思念;又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超然;还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

 

之后,太白重新开始了那如风的生活,只是此情已经成追忆。

 

多年之后,随着太白诗篇的流传,人们开始用风月表述男女相悦之事,也可以说从一定层面上了却了太白的一种心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