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经济在全球、亚洲地区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三个层次上都存在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主要经济伙伴及其所在地区构成中国地缘经济的现实空间,其他地区则是中国地缘经济可以拓展的潜在空间。中国地缘经济面临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脆弱和对主要经济伙伴的依赖过重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在承受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同时,也在对外传递着自己的外部性, 现实和潜在的经济冲突颇多。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不仅需要从全球层次上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需要借助地区的力量, 从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着手,规划中国的总体地缘经济战略。总体上, 中国地缘经济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 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思路, 以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推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地缘经济整合,并进而在全球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空间; 地缘经济挑战; 地缘经济战略
所谓地缘战略就是/ 利用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地缘经济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 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资源, 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 维护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要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中国地缘经济战略, 就必须明确认清中国的地缘经济空间,明确辨识中国的地缘经济挑战, 并明确界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和手段维护中国地缘经济利益的战略选择。
中国的地缘经济空间、地缘经济挑战和地缘经济战略选择, 可以从全球层次、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首先考察中国的全球地缘经济空间,亚洲地缘经济空间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地缘经济空间, 进而将三个层次综合起来概括中国地缘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最后再提出中国地缘经济战略的可能选择。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全球地缘经济空间
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塑造了中国的全球地缘经济空间。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推行的, 它不仅显著地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环境,而且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空间的影响力。/ 由于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快速增长和显著开放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贸易结构、投资结构、金融结构、经济制度结构等多方面。中国经济在这些方面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互动,一同塑造了中国的全球地缘经济空间。
从全球贸易结构来看,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 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并且全球排名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但几十年来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一直是中国的主要伙伴。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欧盟和美国属于全球层次, 日本、东盟和韩国属于亚洲地区层次,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则属于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 即/ 大中华经济圈0。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也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依赖对象。以2006 年为例,在全球层次上, 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分别占中国贸易总值的15. 47% 和14. 92%, 总计接近达到三分之一。但除此之外,中国在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以及非洲地区都缺乏类似的贸易伙伴。这些地区因此应该成为中国今后努力拓展全球地缘经济空间的主要目的地。
从全球投资结构来看, 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 又进一步表现为中国贸易对外来直接投资的依赖。在全球层次上,欧盟和美国的对华投资占据相当高的比例, 是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对华投资总额和比例都极低, 而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不平衡格局都不会改变。相反,这些地区有可能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随着/ 走出去0战略的提出和推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日益扩展, 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截至2004 年, 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与实际使用外资的比例仅为1 B11。1而且,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非常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香港。中国在全球层次上的主要投资对象是美国和欧盟中的德国与西班牙。这说明在全球投资结构中, 中国至多还只能算是一个潜在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在空间一致,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将是中国在全球层次上扩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从全球金融结构来看, 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中国的贸易依赖和投资依赖, 说到底就是中国的金融依赖,即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相对而言, 中国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参与程度较低, 中国在资本自由化、货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等方面都走在后面, 尤其是中国货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更没有成为国际上的主要结算货币或储备货币。要让人民币成为一种真正的强势货币, 中国的发展空间可能还是在于中国可以有效发挥金融影响力的那些地区, 即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以及中国的周边地区。
从全球经济制度结构来看,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参与不断深化, 不仅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拓展了全球经济空间, 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而且还反过来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高了自身的发言权。正是鉴于中国的贡献和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6 年9 月决定将中国的基金份额从2. 98% 提升至3. 72%, 相应地,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占的投票权也从2. 98% 提升至3. 72%, 排名由第8 位升至第6位。当然, 总体上, 中国在全球经济制度中的空间还相当有限,所受制约还非常明显。尽管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和投票权有所提升, 但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权力结构和表决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类似的世界银行中,在以/ 协商一致0为决策机制的世界贸易组织中, 中国的地位也与此类似。. 因此, 在国际经济制度结构中中国可以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这种空间的拓展可能仍然需要中国依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概而言之, 北美地区和欧盟地区是中国在全球层次上的主要地缘经济空间, 中国经济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空间中从贸易、投资、金融、制度等角度与全球经济体系的积极互动。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则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全球层次上进一步拓展的主要地缘经济空间,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要求中国在稳固现实地缘经济空间的基础上, 积极拓展这些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 从贸易、投资、金融、制度等角度与发展中地区进行积极的互动。
二、地区化进程中中国的亚洲地缘经济空间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 更是对亚洲经济的巨大推动。中国不仅推动亚洲经济走出了1997 年) 1998 年金融危机的困境, 而且已经成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以/ 雁行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亚洲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正在取代日本成为新的地区发展模式中的/ 领头雁或/ 火车头。虽然就此断言亚洲经济体系已完全以中国为中心还为时尚早,但中国经济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推动大大改善了中国在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的地缘经济空间,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亚洲贸易结构来看, 中国的贸易伙伴在亚洲地区层次上主要是日本、东盟和韩国, 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主要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但不论在哪个层次上,中国都没有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的主要依赖对象。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其他经济区域, 如南亚、中亚、中东和南太平洋地区, 则构成中国经济发展尚待开发的潜在空间。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多跨境自然经济区域。其中首推中国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中国台湾与长江三角洲之间的经济联合体, 二者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大中华经济圈0。o 其次,发展较快的还有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但相对而言,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朝鲜和日本, 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 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之间的自然经济区域等,与/ 大中华经济圈0在贸易水平上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 .并因此成为中国地缘经济有待拓展的潜在空间。
从亚洲投资结构来看, 中国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外资来源地主要是日本、东盟和韩国, 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主要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相比而言,在这两个层次上, 其他经济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是很少的。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 中国的主要投资对象是亚洲地区层次上的韩国、澳大利亚、伊拉克、东盟部分国家和日本,以及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的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在这两个层次上, 其他所有国家或经济体都是中国投资发展的潜在地缘空间。具体而言, 在亚洲地区层次上主要包括: 南亚、中亚、中东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各个经济体,以及东盟中获得中国投资份额很少的几个国家( 菲律宾、文莱、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 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主要包括: 中国台湾地区( 由于台湾当局拒绝/ 三通0, 因此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直接投资几乎为零) 、已经有所发展的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 以及尚待推进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跨境自然经济区域。
在金融结构方面, 相对于北美经济区和欧洲经济区, 亚洲经济区还远远走在后面。中国尚无法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完善亚洲自己的金融结构,人民币也不具备成为/ 亚元0首选货币的条件。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这正好为中国提供了可以拓展的潜在空间。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中国的发展空间则更为广阔。正如很多中国学者所设想的那样, 在两岸四地实现货币统一, 建立/ 华元区或/ 中元区, 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 推动/ 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扭转中国的地缘经济劣势,使中国可以在整个亚洲金融体系中提高竞争力。
相对来说, 亚洲地区不仅缺少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 而且缺少全局性的贸易制度安排。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东盟为核心的10+ 3 机制是亚洲地区层次上的主要经济制度。中国不仅参与了这些制度, 而且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亚洲地区层次上,中国还创建了有亚洲/ 达沃斯0之称的博鳌亚洲论坛。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中国目前参与的主要制度安排是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澳门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即/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0,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等。但是,除此之外, 在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的其他空间中, 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则缺乏类似经济论坛、经济伙伴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之类的制度安排。而这恰恰构成了中国地缘经济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潜在空间。
概而言之, 日本、东盟( 尤其是其中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和韩国是中国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主要地缘经济空间, 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则是中国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的主要地缘经济空间,并与中国大陆形成了意义深远的/ 大中华经济圈0。在亚洲地区层次上,南亚、中亚、中东和南太平洋地区, 以及东盟部分地区( 主要是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则是中国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潜在方向。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 有待中国拓展的地缘经济空间主要包括, 已经有所发展的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图们江流域开发计划, 以及尚待推进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跨境自然经济区域。
三、中国地缘经济的主要挑战与威胁
中国的地缘经济空间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全球层次、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构成了中国地缘经济空间的三环结构。在每一环节上,中国的地缘经济空间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 有些挑战和威胁是某个层次独有的,有些则是所有层次共有的。它们可以从中国地缘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外部性和冲突性来加以概括,并从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 中国地缘经济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成长虽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卓著, 对亚洲经济的推动能力突出, 并使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经济的/ 中心舞台,但不论从全球层次上看, 还是从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看, 中国经济都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对外依赖不断增强的过程。总体上, 中国经济是一种依赖经济, 在贸易、投资、金融和制度等方面都对国际或地区经济体系存在着很强的结构性依赖。正如西蒙# 库兹涅茨最早指出的, 贸易依赖度与一国的经济规模成反比。. 经济规模越小,贸易依赖度就越大,反之亦然。然而, 尽管中国也是国内市场广阔、经济规模较大的经济体, 但中国经济的外贸依赖度却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 2006 年高达66% , 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小国贸易依赖特征的大国。
这种独特的结构性依赖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层次上处于明显的边缘地位, 而且说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不足, 中国经济必然易受外在经济动荡的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主要是靠数量扩张而不是质量优势来维系的。尽管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但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和制度结构等方面都与世界上传统经济强国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经济的有限竞争力说明中国至多只是经济大国, 还没有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经济由于存在着很高的对外依赖度和较低的经济竞争力,因此抵御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能力较差, 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的波动较为敏感和脆弱。
第二, 中国地缘经济的外部性。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使之容易遭受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消极影响, 但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在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外部性。不论在全球层次上, 还是在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 中国经济都对其他经济体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形成了冲击,并在资源、环境和人口领域带来了压力。由于/ 中国制造0的商品主要是通过劳动密集优势和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的,因此中国经济外部性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产品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经济外部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投资的冲击。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人民币紧盯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政策,因此当世界各国在感受中国产品冲击和投资冲击的时候, 就会明显体会到这些冲击背后的更为根本的人民币汇率冲击。
中国经济的发展迄今为止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优势与资源密集型优势, 因此, 贸易的数量扩张是以耗费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宝贵资源为代价的。中国的劳动力耗费,除了会对发达国家的就业产生有限的影响之外, 可能不会对外产生严重的外部性, 但资源耗费一定会对外产生严重的外部性。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还有环境和人口压力。如果按照当前的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就会到达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在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严重外部性的同时, 会引起后者的强烈反弹, 并因此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陷入难以避免的经济冲突。
第三, 中国地缘经济的冲突性。中国经济的外部性使之必然与其他经济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冲突, 包括产品冲突、贸易冲突、投资冲突、汇率冲突、资源冲突、环境冲突、人口冲突等等。其中,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来的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竞争、中外贸易纠纷和资源争夺是中国经济冲突性的主要体现。在全球层次上, 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首推欧盟和美国。中国与这两大经济伙伴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一种主导地位之争。在亚洲地区层次上,中国与日本、东盟和韩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一种发展模式之争。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 中国与邻近经济体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之间则主要是在一种依赖关系( 增加依赖与减少依赖) 的竞争。
中国经济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纠纷不断增多。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与其他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 年) 2006 年, 中国连续12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全球层次上, 欧盟和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纠纷对象。在亚洲地区层次上,与中国存在贸易纠纷的主要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相对而言, 在中国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除了中国台湾数量有限的反倾销调查之外, 中国没有与其他经济体发生明显的贸易摩擦。中国经济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资源争夺愈演愈烈,尤其在能源领域。在全球层次上, 欧盟和美国是中国获取石油资源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亚洲地区层次上, 中国的能源需求面临着与日本和韩国展开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相比而言,中国在亚洲地区层次上并没有与其他经济体存在严重的能源冲突, 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更是如此。
概而言之, 中国经济是脆弱的, 而且是结构性的脆弱。但中国经济在面临和承受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同时, 也在对外传递着自己的外部性。中国经济在与其他经济体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冲突,并往往在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经济的冲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引发的, 但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归根结底又植根于中国经济的脆弱性。
四、中国地缘经济的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威胁说明, 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必须寻找恰当、有效的地缘经济战略加以应对。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世界经济强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不仅需要从全球层次上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需要借助地区的力量, 从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着手,规划中国的总体地缘经济战略。
第一, 拓展全球地缘经济空间。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就必须减少因结构性依赖而形成的脆弱性, 增强自主性。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和投资,因此,中国的战略选择不应是削减与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关系, 不应走排斥欧盟和美国的道路, 而应是在现有贸易和投资结构基础之上, 寻找新的增长点, 拓展新的地缘经济空间。具体路径就是,在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等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上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跨国企业。而这也正是西方发达经济体在中国拓展地缘经济空间的基本战略。中国现在应该学习西方的做法,在西方以外的地区拓展自己的地缘经济空间。这一战略选择需要中国将部分过剩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对外直接投资, 并鼓励私人资本到海外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就必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为此, 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争取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藉此不断改善中国在国际金融结构中的地位, 为进一步建设经济强国提供货币支撑。从地缘经济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层次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努力方向应该是中国金融影响力比较大但汇率冲击比较小的地区, 即欧洲独联体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从周边和亚洲地区层次开始推进, 即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南亚、中亚、中东和南太平洋地区, 以及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的东北、西南和西北跨境自然经济区域。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还必须借助主要国际经济制度的力量, 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该是,积极参与和影响主要国际经济制度的发展, 为其添加更多的中国元素, 进而稳定世界经济体系, 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
第二, 整合亚洲地缘经济空间。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必须借助亚洲地区的力量,将中国崛起与亚洲复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正如西欧各国通过地区一体化进程建立欧洲联盟, 从而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地区经济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为此,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该是, 借助东盟舞台, 完善10+ 3 机制, 深化地区经济合作, 在亚洲地区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推动亚洲崛起。
中国要借助亚洲地区的力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必须致力于维持和增加亚洲经济的稳定性。为此, 中国的主要战略选择应该是,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制度建设, 尤其是帮助建立亚洲共同货币体系。鉴于目前人民币在亚洲现有金融结构中的弱势地位, 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地区影响, 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范围,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同时, 中国还需要在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推进/ 大中华经济圈0的货币整合和金融中心整合。
中国要借助亚洲地区的力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还必须致力于解决与亚洲各国的潜在冲突, 消除它们对中国崛起的疑惧,提升中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990 年代以来, 中国通过努力已经大大消除了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潜在误解, 被周边大多数国家看作/ 好邻居、建设性伙伴、认真的倾听者和没有威胁的地区大国。但是, 中国需要做的更多。中国的战略选择主要是, 以南海和东海为重点,联合开发有争议地区, 变冲突点为合作点, 并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在亚洲地区层次上加强中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 发展周边自然经济区域。与美国和欧盟相比, 中国在周边地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格局, 不仅直接接壤的邻国多,而且不直接接壤的邻国也多。从传统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 这是中国的明显劣势。但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也必须跟美国和欧盟一样有一个稳定的周边。中国要在周边层次上变地缘劣势为地缘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与邻近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和地区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经济区域, 在巩固现有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基础上, 在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上进一步发展新的跨界区域经济合作,创建更多的经济联合体和市场共同体。这一战略选择需要中国结合/ 振兴东北和/ 西部大开发计划,大力推进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跨境自然经济区域。与此同时, 中国还必须致力于进一步整合/ 大中华经济圈。中国的战略选择主要是,尽量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 充分利用经济互补性, 借鉴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澳门之间/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
中国要在周边层次上变地缘劣势为地缘优势, 大力发展自然经济区域, 还必须加强交通和能源网络建设。中国在东南和东北地区拥有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结构,可以为大力发展跨境自然经济区域提供可靠的硬件结构和地缘基础。相比而言, 在西南和西北地区, 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结构建设还不够完备, 尽管这几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无法给跨境自然经济区域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 中国的战略选择主要是, 从战略高度, 大力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交通和能源网络建设,为促进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种战略选择不能单纯着眼于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 还要着眼于中国在亚洲地区层次上对潜在地缘经济空间的拓展, 如建设中国) 南亚自由贸易区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
五、结 论
自二战后/ 去殖民化运动以来, 通过武力征服实现经济扩张的传统地缘经济逻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经济共享增长的新逻辑。尽管借助武力进行经济扩张的现象并未消失,今后也不会完全绝迹, 但这种做法已经不成为主流趋势, 而且与现时代的主流国际规范是完全相悖的。因此, 在全球化和地区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必须根据中国在全球层次、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地缘经济空间的不同特点,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转型。
鉴于中国的大国诉求和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基本目标, 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应注重在各个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改善国际经济环境, 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 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鉴于中国在不同层次上地缘经济空间的不同特点, 中国地缘经济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思路: 以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推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地缘经济整合, 并进而在全球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 作者:潘忠岐,黄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