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39)
2009 (67)
2010 (75)
日本公布2009年GDP 中国经济超日本仅一步之遥
美国财政部公布,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外汇储备规模已增至8.1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外储增幅全球最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称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主要依据是“2009年,中国GDP达到4.9万亿美元,仅仅比日本的5.1万亿美元少3%。”报道援引数据说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本年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0.5%,而日本预计只有2.4%的增长率。这一句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赶超日本意味着什么?
1、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中国改革开放独特模式取得的成功。中国30年不间断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该国经济实力在2005年超过英国和法国,并在2007年超过德国,这一经济发展趋势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包括富国与发展中大国的二十国集团中的主要成员。”中国经济总量及规模的发展证明中国市场的庞大及潜力,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正在崛起,中国在与世界经济密切融合的同时,应转向内需立国。
2、不能只看到经济规模令人自豪的一面,更要看到中国人均GDP还不及日本的零头,世界排名也比日本落后92位,还有经济结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与日本、美国的差距。日本的企业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中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一些制造业的科技、工艺能力、管理水平与日本也有差距。
伊朗媒体也报道称,尽管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产品制造商,尽管在GDP数值上超过日本足以让中国引以为豪,但其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美元,这仍然差美国和日本很远。
工业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国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有条件力求扩大内需来促发展。
3、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或超8万亿,有望全球第二,中国政府确保有财力大幅提高在社保、医疗、教育、保障房等方面的支出,解决国民的后顾之忧。就在全球发达国家财政收入1%左右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中国今年前五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达到30.8%。今年前五个月全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这一数字比去年前六个月的收入还要多2000亿。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如此快速恢复并实现如此高的财政税收增速,的确令世界惊叹。
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4万亿美元 增幅全球最高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外汇储备规模已增至8.1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外储增幅全球最高。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2.4万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为9970亿美元,较2月水准增加0.2%,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各自持有近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财政收入巨大、政府手头宽裕,也表明政府可以更方便更有效进行收入调节,通过合理公共支出来反哺民生、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公正。中国政府确保有财力大幅提高在社保、医疗、教育、保障房等方面的支出,解决国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提振消费,而不是通过大量基建项目来拉动GDP。
4、“市场基础—国家主导”的双重调节机制纠偏“市场调节失灵”和“国家调节失灵”,中国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既挤压经济泡沫,防范通货膨胀,又要防经济大起大落,还要保证社会和谐稳定。2008 年10月份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包括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4万亿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又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扩大消费需求、扩大节能降耗产品的消费以及发展生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为缓解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增长,不仅赢得了时间,也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较的基础。2010年4月又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有效遏制房价疯涨,缓和社会矛盾。虽然中国经济还存在各种问题,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今年经得起检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
5、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会引发两国民族心理调适及变化。中国崛起是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心理秩序带来重大冲击的事件。中国需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以及同时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对地区事务主导力的上升,将使中日两个国家的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的过程变得更加微妙,也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
中日历史问题、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问题上还存在严重的分歧,中美日三方关系依然极其错综复杂,中日两国民间认知和情感,依然非常脆弱。有专家分析说,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同时也使一些人产生自大心理。在应对一些涉日事件尤其是日本的公然挑衅时,自我伸张往往会战胜必要的理性、克制与忍耐,出现一些过度的或过激的反应。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互厌和敌意迅速增长,主要原因固然在日本方面,但各自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无疑也是导致事态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对中国的印象在不断发生改变,尊重、赞誉中国的声音不断增多。对许多国家而言,对中国的发展和本国的国际地位因这种发展而发生的变化,还需要一个心理调节和适应的过程。作为一个至今依旧对中国保持经济优势的国家,日本自然不愿意看到,甚至不愿意承认中国赶超自己甚至最终双方经济地位发生逆转的现实。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允许日本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作者:蔡律
4亿人口每人多交一石米就能转化成国防力量?制度的腐朽、科技的落后、人心的涣散是GDP能解决的吗?
GDP这种伪指标除了招徕外国的敌意和围堵,一对百姓生活没有实际帮助,二对外不能御侮,对内造成严重资源错误配置,真是误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