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班夫归来不看湖(21)漫步路易斯湖畔

(2025-09-09 09:49:42) 下一个

 

    夏天的班夫,天黑的晚,大约十点钟才会日落。

    所以在晚饭的时候,我们还专门问了服务生,几点落日,服务生很不错,不只是人长得帅,服务也不错,结果就是我的钱包又痛了,小费免不了要多给一些了。

    服务生立刻上网给我查了时间。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听听他的亲身感受,大约什么时候“日照金山”。

    就是他每天在这里忙,肯定知道几点天黑。

    网络我自己可以查啊,但是数据跟亲身感受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时间虽然是网络更加准确,但是由于天气和地形影响,就会有所不同。山高就会黑的早些,林深也会黑的早些。倒不是时间变了,而是感受变了。

    而什么时候夕阳正好照在山顶,这个就只能身临其境才能知道了。

 

    吃完了饭,时间还早,自然就是散步时间了。

    餐厅外的花园里,有个乐队在演奏,估计是为了住户不要太无聊安排的,不过可惜,等我们吃完了晚饭,乐队已经下班了。

    还好,还有个小姑娘在唱歌。

    唱的一般吧,有些小野丽莎的感觉,但是气息啊韵律啊声线啊样样都差一些。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随便一个路边的歌手有那么高的水平,但是因为这里是费尔蒙特,忍不住又要求高了一些。

 

    但是这个味道真好。

    五彩的鲜花,绿色的草地,蒂凡尼的湖水,跳动的篝火,远山巍峨,清风吹拂。

    加上游吟诗人的唱诵与吟哦。

    环境如此,夫复何求。

    还有一只小松鼠大约是跟我有同感,跑来跑去,偶尔驻足,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道是回味往事,还是倾听音乐。

    我拍了视频和照片,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了,可能是在另外一只手机上,懒得找了,对不住小家伙儿了。

     

 

    听了一会儿歌,就沿着湖边散步去。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信步走来,一步一景。

    都是那么美。

 

 

    大自然的景色才是气象万千。

    苏州园林,美则美矣,但是雕琢过分,终究是匠气太多,都是人为安排,看久了就觉碍眼,不够自然。

    匠气怕被看穿,看懂了作者的用意,少了留白,则意蕴顿减。

    大约只有杏花细雨连绵之时,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独坐轩窗,与芭蕉和其声,与杨柳风和其时,才有“人生只合江南老”之感吧。

 

    一直以为,日本园林的水平,已经超越了苏州园林。

    当然,我指的是后来的禅宗庭院,而不是早期基本上照搬中国的那些传统庭院。

    无他,日本园林虽然也是人工,但是对自然的尊重和配合上,比苏州园林做的更好。

    或者说,不是做的更好,而是做的更少。

    更多回归,更少干预。

    毕竟苏州园林还是文人趣味,最多是个艺术层面。虽然很多人牵强附会到道家的天人合一,但是在设计与安排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多少。

    毕竟,中国还是儒家士大夫掌握话语权的地方。

    而日本在消化吸收了中国的禅宗境界以后,结合进了自己的园林设计,做的够不够好且不争论,在哲思与体悟上,就比文人趣味更加高明了。

    

    而国人如今对人生与境界的追求,无论官方民间,都是一言难尽。

    看看最近刚刚结束的阅兵,再看看他们接待来宾的排场,极尽奢华与炫耀之能事。

    这不还是隋炀帝招待胡人那一套?

    1000多年了,不进反退。

    没有进步的文明,时间不是一种夸耀。

    居然还搞什么集体穿着宫女服装跪拜客人,简直是无耻之尤。

    孔雀开屏,总是不小心把屁股那面露出来而不自知。

    这真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呵呵,随手写来,随口牢骚,在班夫的时候,徜徉于山水之间,却是心怀舒畅,却没有这些堵心了。

   

 

    渐渐的,天色趋暗,山风愈冷。

    于是往回走。

 

    回到园中,见几朵小花可喜。

    

    这一丛,颜色灰白,很是奇特,却不知是何植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灰白花草非常像p图,好惊艳,在百花争艳争宠的时候,它独守一份淡薄、清醒、永恒,似死却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很贴切的景与心情。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五彩的鲜花,绿色的草地,蒂凡尼的湖水,跳动的篝火,远山巍峨,清风吹拂。

加上游吟诗人的唱诵与吟哦
————————————————————————————————
回到了荷马时代,听特洛伊;几千年后,人们以为特洛伊是传说胡言的东西,竟然被考古证实了。《圣经》有3000年的历史,不仅被考古大量证实,而且已经成为中东考古的指南书,甚至是作战得胜的地图。这样的书,世上只有这一本!

人不读不信是极大损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