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嫦娥是射日英雄翌的妻子,军事目的不言而喻

(2007-11-05 08:23:12) 下一个
嫦娥是射日英雄翌的妻子,军事目是不言而喻的

庄冬

这次嫦娥一号的发射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反复地仔细看了发动机点火和火箭起
飞那也就是一秒左右时间的特写。后来我又到youtube上找了一些火箭点火发射的视
频把它们跟嫦娥一号做了一下比较。

首先,除了嫦娥一号,我找到的所有火箭点火发射都没有点火起飞那一瞬间的发动
机特写镜头,除了电影apolo13的艺术再创作不算。可是嫦娥一号却给了我们整个启
动的特写全过程。

其次,当我第一次看了嫦娥一号的整个启动的特写全过程的时候很激动,我以为整
个启动过程是相当快的,也就是整个启动过程非常短。我激动的原因是因为我以为
火箭发动机启动的时间长短对它作为武器也就是导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完全
是外行,还需要行家们说说。

任何发动机的启动过程都是需要时间的,无论是柴油机、汽油机、电动机、喷气发
动机还是火箭发动机都是一样。而把这个启动过程,也就是从点火到能够承受一定
的负荷,缩短那怕是0.1甚至是0.01秒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大家只要看看跑车加速的
时间数据就可以有个概念啦。特别是所谓的dragster,因为它们都是用喷气甚至火
箭发动机推进的,而dragster比赛的胜负往往是百分之一甚至更短的时间决定的。


另外,火箭发动机启动时间短也说明它在启动时需要处理的废弃物质少,这对地面
发射的火箭虽然意义不如对发射井发射的火箭大,但是对减小火箭发射时遗留下来
的痕迹至少是热也就是红外痕迹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导弹防御系统往往是需要从导
弹发射就开始跟踪的。当然啦,对于潜艇发射的火箭来说,在启动时需要处理的废
弃物质少一点的意义就至关重要啦。

第三,嫦娥一号的整个启动的全过程的烟雾比较小或叫淡,这也使得嫦娥一号给我
们整个启动的特写全过程有了可能,没有烟雾弥漫的影响了嘛。其实呢,这个烟雾
比较淡的事实也说明嫦娥一号的的发动机在启动时需要处理的废弃物质比较少。

第四,在我找到的火箭发射的视频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H2。H2是捆绑式的,也就
是一个主发动机在中间,周围再捆绑一些小发动机。因此,H2的主发动机的功率也
应该不是足够的。H2是主发动机先点火,然后小发动机点火。我不知道这种火箭是
否可以用发射井发射,但是肯定是不可以由潜艇发射的。

最后,可是为什么嫦娥一号给了我们整个启动的发动机特写的全过程呢?话说外行看
热闹(那是说我哪!),内行看门道。美国、欧洲、和日本还有俄国的内行们恐怕都
在开会给他们的政府写关于中国的火箭和空间技术的报告呢!

最后说一下嫦娥一号即将对整个西方乃至人类的震撼,因为我相信美国人根本没有
登过月。首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美国公司做关于它们参加过阿波罗登月并做
巨大贡献的广告,却看见过不少美国公司做关于它们参加过航天飞机并做巨大贡献的
广告。我也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民用产品从阿波罗登月发展出来的广告,却看见过
不少美国公司做关于航天飞机发展出来的民用产品的广告。再就是人类的航天只有
两种:一是近地球轨道的如苏联人搞的,美国人的航天飞机还有中国人的神舟;再
就是Apollo登月是属于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地球轨道。美国人连中距离比如几千公
里的轨道载人航天都没有实验一下就直接登月啦,看见对宇航员的人命很重视。而
且美国还是选择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去的,如果不是根本没有去月亮就又是令人
费解啦。

不载人的航天器还分近地,中距离和远距离呢。这些距离上的分类并不是什么心血
来潮,而是这距上的分类体现了这三类航天器的飞行环境和要求决定了他们在设计
上和制造以及性能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相信美国的宇航员都是基督徒,如果他们登了月的话,对圣经宣个誓说个我登过
月应该不为过。请看:美国号称登了月的宇航员不肯对圣经宣誓说他上过月亮(请看 Astronauts Gone Wild 那部分)

还有他们登月回来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表演也实在是不像刚刚登过月的人的情绪,特
别是西方人还号称很外向呢(请看 Apollo 11 Post-Flight Press Conference 那部分)

http://www.moonmovie.com/moonmovie/


如果大家有兴趣技术与科学证据,这个link比较容易看一些。

http://www.ufos-aliens.co.uk/cosmicapollo.html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