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鱼池

来源于西方哲学分流中一个古老的东方传说。
个人资料
正文

威尼斯海滨与诺玛娜 (下)。

(2008-02-19 00:17:49) 下一个

有一天,右边新来了一位中年女子。她自我介绍: “诺玛娜。”

诺玛娜给人的第一眼印象, 就是很特别。很。。。有些与众不同。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她的货摊。看看周围别人的摊位都几乎先要侵占一下邻居然后再被反弹回来才好, 货物琳琅满目,桌上地下都摊撒着。诺玛纳的,就只有一张不是很大,铺在地上,看上去显得有些陈旧的塑料布;外加一把旧木椅,上挂一个小塑料透明袋,内装一只苹果与一盒纸装果汁饮料。塑料布上随便摊放着两幅“画”—— 蘸着很随便的笔墨,既不印象,也不抽象;看不到丝毫美感,也体会不出任何“内涵”,因而茫然不知是否应该称为画。。。记得那两姊妹“画”躺在地上整整一天,还好,有一个过路人翻弄了一下,并让诺玛娜有机会与其进行了短暂交谈。剩下的几乎所有的时间呢,她都坐在木椅上,垂头不语地用双手编织一串细小的珠子,慢腾腾地,因为我几次悄悄望去,串珠长度都不见有明显增加。

再看看诺玛娜本人。几乎没有一点鲜明透亮的地方。是那种晒成棕色皮肤的美国人,肤色却不油亮反倒有种灰尘蒙布的感觉。服饰很难说清是哪种民族的,有些近似印度的沙丽,却又不完全像,颜色混浊不清;另外她的头发很长,几乎至腰部,很有些不合时宜。。。她几乎无声无息地坐在那里一人独守着货摊,令人感觉消沉更过于安静。。。只有当她向我们走过来时。。。她的头才会抬起—— 使得我有机会观察到她的面部轮廓与体态其实比脸上刻画出的沧桑要年轻许多。

诺玛娜是走过来察看我们的古董,很显然她对它们发生了兴趣。用手挨个摆弄过几个后,她开口说她认识它们,因为她曾去过印度多年。。。“嬉皮?。。。”老公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问道。她笑着点点头。60年代的嬉皮运动,除了聚集深山开荒植树寻找精神上的解放自由,不少美国人还东渡印度探索东方宗教与哲学。这个我也听说过一些,不过了解不深。诺玛娜注意到我的好奇, 友好地朝我微笑了一下。接着又询问了几个关于古董与首饰制作环节问题,提到她自己也有作过”casting” (首饰铸造过程), 显得很懂行的样子。言谈之中,一种深藏的教养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短暂的馨智闪烁过后,诺玛娜又回到原处继续静坐直到太阳落到海边。。。

老公与我通常都很尊重他人隐私,不轻易介入别人的私有世界。但是这个诺玛娜确实有些超脱,不由得不令人担心她这样冷清的生意如何继以生存。虽然很多嬉皮青年后来都走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却也有些从此变得颓废不振。诺玛娜清贫的装束与摊位摆设,兼之不加修饰的外表,很容易使人与海边夜宿的homeless联想至一起。夏天的时候,这里海边的流浪人很常见,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无所事事,经常白天也睡在沙滩上。不过诺玛娜倒是一整天都坐在自己的摊位上,醒着(?)。。。

天黑下来了。忽然发现诺玛娜开始在卷起地上的塑料布,“画”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收好。接着她一手拿着卷好的行装,另一手提着那把木椅,转身向我们这边走来。我注意到椅上挂着的塑料袋里苹果被咬得剩了半个,果汁盒也变得凹瘪下来。她几乎一直坐在那里没有离去,那大概是她的午餐了,我暗想。

“再见了,我要回去了。”忽然听见她向我们说。看见她有些吃力的提着椅子,老公赶紧问是否需要帮忙。她回答说:“刚才儿子打我的手机说临时不能来帮助收摊,所以只好自己回去。不过, 不用帮忙。谢谢啦。” 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我们的摊位, 又回过头来招招手:“希望有机会 再见到你们!” 。。。“她有手机哪?”我略感吃惊。

我们仍然有些担心的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不知那把看似沉重的坐椅能被提着行走多远。忽然间只见诺玛娜径直走向就位于对面的一幢海滨别墅,然后可以清晰地看见她从口袋里拿出钥匙,打开一楼的旁门,一闪身消失在别墅内。。。

我和老公都惊讶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她吗?那个刚才还险些被以为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海边夜宿流浪女?用力仔细再看看:不错,是她——诺玛娜,真真切切,打开了别墅的门,进去以后没有再出来。。。



 


(文终。青衣撰写, 02/18/200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青衣0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米兰的评论:
真的想看?:)
米兰 回复 悄悄话 还有啥古董让俺看看呢...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