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系列

在你的世界里生活,在我的世界里犯罪。每个人脑袋深处都有一个不可琢磨的罪恶。 我把它写下来,你呢?
正文

茶室闲谈(原创)-----下毒

(2011-02-28 20:47:31) 下一个

茶室闲谈(原创)-----下毒----------林起立

最近看了铊毒案件,也勾起了俺的一些回忆。

起初听到这个故事的完整版的时候,是从茶室的一个老工人嘴里。其实这个故事过去也有所耳闻,但是那个老工人讲的是最详细,最彻底的。后来一直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后来有人告知,那个老工人的哥哥就是当年办理此案的一个公安,才细细回想,一身冷汗。

这个故事要从纺织厂一个工人谈起。这个工人姓彭,真名不方便透露,工人有人叫他彭二,据说是排行老二,也不知道是谁说的。

彭二是个孤儿。解放前还住过所谓的孤儿院,当时大概也就四五岁左右。要说解放前的孤儿院,无非就是骗取人些眼泪,然后弄点捐款的机构,这些儿童当时的生活是很悲惨的。解放后,彭二被北京一对军人夫妇收养。这对夫妇当时并没有孩子,在北京还是不小的官。这彭二也过了些舒坦日子。据说是住的小二楼,门口有警卫,出门坐小车,家里有专门的保姆照顾,当然,当时叫做家庭服务员。

彭二一直享受着这种待遇到了初中。结果后来这对军人夫妇生了孩子,就把彭二交给了当地居委会照顾。当然,按照彭二说,那对军人夫妇对他还是很照顾。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来看他一次,他需要什么,二话不说就带他去买。譬如说他想要个饭盒,马上就买了个崭新的铝饭盒。学校要开家长会,军人夫妇也马上答应了去。反正彭二只要有什么要求,到居委会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一定马上到。

彭二就这样孤单的生活在一所居民四合院里。四合院是军人夫妇朋友的。后来彭二考取了外省一所大学,就去上学了。他和军人夫妇的关系,虽说不是父母和儿子的关系,但是也算是一家亲。

谁知道彭二上大学第二年,突然被几个便衣军人带走了。据说是经过查证,彭二是一对国民党军官夫妇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查出来的。彭二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父母长什么样子。也有人说,那对收养他的军人夫妇在北京出了问题,彭二就是当做个假证据硬给填进去的。当时已经接近了文革,一些人已经开始被调查背景和对党的忠诚程度。

学校开除了彭二的学籍,彭二被下放到河北一个偏僻农村当小学老师。而且户口被永久的迁入了农村。彭二沮丧过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经过几年适应了农村生活以后,他渐渐的接受了事实。其实彭二非常喜欢小孩子,见了小孩子就想照顾他们,呵护他们。看到小孩子们,他就整天笑眯眯地。当时河北农村很苦,很多小孩子都吃不饱饭,彭二虽说是农村人,但是是民办教师,待遇比一般农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记得一次彭二有几个同学来看他,顺便还带来了一条肉。当时彭二有日子没见过荤腥了。几个同学就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炖起了肉。这一炖肉不要紧,孩子们下学都不回家了,坐在门口闻肉香。说出来恐怕有人不相信,有个孩子都六七岁大了,没吃过肉。闻到肉的味道,死活也不肯走。有的孩子父母连打带骂都赶不走。彭二哭了,他把肉端出来给孩子们吃了,这个一块,那个一口,一锅肉连底都被舔了干净,就差把锅砸碎吃了。

彭二对孩子们真实的爱也感染了村民,大家对他越发的尊重和照顾,甚至有的人给他介绍对象,但是彭二一直没有答应。他内心,并不想留在农村。农村实在太苦了。

文革开始了。彭二所在的村子里来了很多政治犯。其中一个姓金,俺就且叫他金夫,真名不便透露。这个金夫一来就染上了重病。彭二看他也是个读书人,就对他十分照顾。两人后来成了朋友。

金夫说,你在这里这么苦,干脆跟我回城吧。别看我现在在这里,很快就会回去了。彭二听了当然高兴之极,但是怎么回去呢。金夫一笑,说,我有个小姨子,年龄比你小个几岁,给你介绍当老婆吧。你这种好男人不好找。

彭二当时也没细细想就答应了。过了没多久,金夫真的就回城了。后来就把彭二也带到城里,跟他小姨子认识了。

这里要介绍一下这个金夫。这个金夫解放时候就是团级别干部了。当年是华国锋手下。要说八年抗战,打日本人,他也不知道在哪里。他手里一个日本人也没打过。等到解放战争时候,金夫突然就窜出来,结果打了几次大仗。后来就被提拔了。俺说,手上沾满的也都是中国自己人的血。中国就是这么奇怪,你当年抗日,打死再多日本人也没人理你。等到解放战争,杀几个同胞,结果新中国一成立,都成了开国元勋,当了官。

金夫虽说没读过几年书,但是却很爱看书。家里的书据说可以塞满一个屋子。当年贺龙见了很喜欢他,差点就据为己有。两人还对了几首打油诗。金夫在老长官华国锋前,一直也算个红人。

金夫跟他现在这个老婆认识,也有一段故事。

解放后,金夫官拜副厅级干部,做了一县的县长,当时他也才三十郎当岁。金夫最喜欢骑着马,带着警卫员四处逛。一天,来到一个井边,正好一个少女在挑水,金夫一看就惊为天人。只见,这个少女,长发披肩,雪白的肌肤,个头有一米七八左右,眼睛大大地,仔细看时,眼睛甚至有点发蓝。据说,这个少女是方圆百里最美的一个。这就是金夫后来的老婆,金花(真名不便透露)。这个金花,仔细看时候,其实不像汉人。她腿很长,个头高大,皮肤雪白,眼睛有点蓝色。鼻子也是有点挺挺的,只是后来年纪大了这些特征才不太明显了。

话说金夫一看倾心,就骑马跟着金花一路走。也不上去搭讪。金花别看着么美,个性却是个傻大姐一样,看这样一个满脸黑灰的男人跟着,以为遇到了坏人,就丢了水桶,一路小跑的回家了。金夫马上让警卫员追上去,看是哪一家的姑娘。

警卫员打听回来,报告说,是村里王氏家的女儿。家里就俩姑娘,一个老太婆,没别人了。

金夫一听马上就找人上门提亲。这王氏一看是县长来提亲,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答应了。要说这个金花,自己也没什么主见的人,一切都是听母亲的。王氏答应了,这门亲事就成了。

金夫娶了金花后,王氏也带着另外一个小女儿,靠着金夫的权力,一起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城市。

要说王氏的另外一个女儿,银花(假名),比金花小了十几岁。长相可跟金花差了十万八千里。斜眼,塌鼻子,大嘴巴,个头一米五左右。长相属于丑的,唯一一点好的就是皮肤也跟金花一样,雪白细致。

要说这银花到了试婚年龄,找个对象,有着这样一个姐夫的靠山,应该不是问题。可是银花这个性,却是人人都怕的。银花个性火爆,一翻脸就是要对方非死不可的那种个性。而且她天生嫉妒心狠强,只要有那点不合她的心意,她马上翻脸。要说金花的个性,却是傻大姐个性,别人说什么她都信,看着什么事情都觉得可怜。你只要随便骗她几句,她就能把钱包给你的那种。

银花因为有金夫这个姐夫,所以也得意了一阵子。有人请县长吃饭,银花上桌就开吃,别人还没坐下,她已经吃饱了,脱了鞋,光脚蹬在桌子上抠脚。别人看他是县长的小姨子,也敢怒不敢言,还赔笑。金夫倒是喜欢这个小姨子,一是年纪差的多,二是金夫疼金花,自然也爱屋及乌,包庇这个小姨子。

银花虽说到了结婚年龄,却没个人敢娶他。有的不知底细的见过两次面,也打消了念头。样子丑倒是其次,主要是脾气太坏,而且惹不得。一句话不对,就摔东西。

要说这金夫倒也会选,找了这个彭二。彭二天生的顺从个性,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争辩,从来不红脸。要说他傻,也不傻,就是那个性。别人叫他倒水他就倒水,叫他帮买东西,他就帮买东西。

这金夫跟银花一见面,还真成了。本来银花眼也很高,但是找了太久找不到对象,估计也有点着急了。金夫虽说不上英俊,但也是一身书生气,不输给金夫。而且脾气好的让你不知道怎么跟他发脾气。

金夫呢,着急离开农村,觉得银花长相也中等,不瘸不傻,也就知足了。

金夫进了城就分到了纺织厂当工人。当年纺织厂可是国家重点单位,多少人想进都进不来呢。

这日子过得到是也知足。金夫因为文革一场被免了官,一直在家休息。后来几次找老领导,华国锋解决工作问题。要说这金夫也是个倔脾气,一直要求调查当年把他诬告下台的那个人。那个人也是华国锋部下,当时正在省里担任要职。华国锋几次劝说不追究往事,金夫就是不听,弄到最后,他的工作也没法安排。

金夫的丈母,王氏,在城里也过了些好日子。而且这王氏有些手段,一直掌握着金夫的财政大权,以至于后来专人给金夫送工资,都是直接交给王氏。

后来金夫觉得丈母管钱不妥,就把财政权又拿回来。王氏,一是金夫失权,二是金夫夺回财权,十分不满,后来就搬去银花那里住。

要说这事情,是金夫开始生病以后。金夫以前打仗就落下些毛病,近年来更加的虚弱。一天,王氏跟银花在厨房里诋估些事情。彭二在隔壁躺着,也能听到一些。后来,彭二听不下去了,冲过去,一该说话小声小气的顺从模样,大声道,你们下的药怎么看不出来,金夫就是你们害死的。0

王氏平时待人接物也是笑眯眯的,从来也是不发脾气的人。今天突然被彭二一叫,也吓了一跳,说,你别乱说话,小心你自己。话没说完,银花就接过话去,喊道,怎么了,你要反了你。

彭二气的晕晕呼呼的出了门,骑自行车漫无边际的向偏僻的地方去了。他骑着骑着就骑到一块大石头上,弹了出去,摔在地上晕了过去。有人看见了,就把他送到了医院。

彭二睁眼第一句话,就是,快报警,报警,有人下毒害死人了。

有人就把帮他报了警。

等到公安局问彭二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已经有点语无伦次了。不过公安局最终了解了案情。彭二说,王氏跟银花合伙下毒,害死了金夫。其实当时金夫并没有死,只是病危,进了特别加护病房。

公安局马上逮捕了王氏和银花。王氏和银花矢口否认,说彭二精神有些问题。当时彭二确实也是好一会儿,坏一会儿,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

没过多久,金夫就真的去世了。医生检查后,没有在体内发现任何有毒物质。不过公安局发现金夫非常有趣的遗嘱。

金夫要求省里,在他死后,给他子女两个房子,但是因为他子女年纪还小,金花又不善于管理,都放在王氏名下。当时房子还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就是金夫在文革十年都没有领工资,所以在平反以后,领的是双工资,也就是补给文革期间的工资。省里答应他如果不幸去世后,就一次把他的工资发放给他,再追加五年的工资,一次给他,这些钱,按照金夫的意思,也是先放在王氏名下。

这样,如果金夫去世,王氏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绝对具备作案动机。可是,金夫不是中毒死的,王氏和银花死不承认,只有彭二断断续续的说点不着边际的话。这案子没办法断呀。

彭二也不断地在尽自己的努力说着些事情,草木灰,加石灰。但是按照他所说的配发,根本就配不出所谓的毒药来。不过彭二说,那种药唯一缺陷就是有中药味道。而且配这种药需要熬煮,还要不断地加入些催化剂。

公安局正在尽力按照彭二的配方找出毒药。这些配发都是自然物品,所以不需要去买,如果真的配置的话,肯定是无人查觉。连个证人都没有。

就在拘捕了王氏和银花,公安局试图根据彭二的口供进一步追查的时候,彭二死了。法医检查,正常死亡,没有任何中毒迹象。当年彭二不过四十出头而已。

线一段了,王氏和银花就跟加大声喊冤。公安局一直觉得有问题,但是却一直没有头绪。后来有人提出去王氏的原居住地去查,这才有了那位老工人的哥哥和几位公安一起去了王氏原来所在的村子。

公安找了很多当地人问关于王氏的事情,最后找到了村子里很老的一些人,这些人才道出了王氏的一些背景。

王氏是童养媳,四五岁就卖给了夫家。夫家好几个兄弟姐妹,王氏做童养媳的时候,是家里年纪最小的一个。这个年纪本来是在家里最被疼爱的年纪,但是当时的社会,童养媳就如同卖给人家的下人一样,在家里地位是最低的。王氏小小年纪就要干很多活计,吃饭的时候要伺候别人先吃,吃完了才能蹲在角落里自己吃。大家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吃喝,她就要在旁边伺候着,不能上桌吃饭。等到别人吃完了,她就要赶紧收拾东西,直到半夜三更了,才能端碗冷饭在厨房里边哭边吃,被婆婆看到了,又要臭骂一顿,说过年带来霉气。这王氏因为做童养媳的时候年纪太小,以至于连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后来王氏长大跟丈夫圆房后,就生了金花。不久以后,丈夫就去世了。按照这样来说,银花不是她跟丈夫所生。

后来有人找出了旧县志,上面有记载解放前的村里人口情况。这也多亏了村比较偏僻,文革时候波及较小,所以县志保存完整。这一查,公安人员出了一身冷汗。王氏婆家所有人几乎都是非正常年龄死亡。王氏的婆婆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出头,公公随后几年后就病亡。全家所有大小,都是壮年死亡,有的甚至是孩童。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当时其实很多人也怀疑王氏下毒,但是这些人死的都不象是中毒死亡。乡下人眼中的中毒,一定是七窍流血,面庞发黑一类的,但这些人死的时候都面色红润,有的甚至是病了四五年才死亡的。死后尸体也有人检查过,都是正常死亡。后来村里有些跟王氏有点不和的人也莫明其妙死亡。大家都说这个王氏要不命中克人,要不就是会使妖法。以至于后来大家都很怕她。她带着女儿去城里的时候,一些老人还说,可算是走了。

突然,一个很老的老人说,王氏夫家没死光,留了个老二,现在就住在村尾巴一间破屋子里。要说这个老二,人也很怪,天生的善良,你就给他的蚂蚁让他捏死,他都下不了手。过年的时候,只要听到杀猪的声音,过年的时候,连饺子都吃不下去。平时看到杀鸡都捂着眼睛。后来家里人都死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就疯疯颠颠的跑了。后来也不成家,有人提成家,他就摇头。你们去了,他也不说话,你要逼的急了,他就又跑了。 公安这时候面面相觑,觉得这个案件不简单了。回去以后,就又开始查王氏住过的邻居。王氏进城后的几十年里搬了三次家。在查死亡人口的时候,又查出了将近十起非正常年龄死亡的案例,而且都跟王氏是邻居。

这案件查到这里,公安们已经是几乎没胆量再查下去了。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样让王氏交待。

就在那位老工人的哥哥再次被派往王氏村里寻找证据的时候,城里发来电报,王氏和银花相继死亡,无中毒迹象,法医鉴定正常死亡。

而且上边一再交待,为了避免引起不良影响,而且当事人都以死亡,案件就此告一段落。

这个案件就此打住。公安们没胆量再追查下去,而且在当时集体封口,对外界保密,知道多年以后,才开始传开来。

老工人讲完故事,喝了一口浓茶,周围人都擦汗的擦汗,撸汗毛的撸汗毛。老工人放下茶,补了一句,彭三死的时候说,他已经有办法把毒药中的药味道去掉。忘了说了,彭三大学时候,学的是化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