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代价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正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我亲身经历的“年龄门”事件

(2008-08-23 08:03:17) 下一个



我百分之百地相信中国体操运动员为了参加奥运夺取奖牌而虚报年龄一事。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中小城市进体校训练了整整5年,我的年龄就在此期间被教练改小了1岁。因为当时参加比赛是按年龄分为儿童甲组、儿童乙组、少年甲组、少年乙组之类的,大孩子跟小孩子同组比显然占优势——我参加的不是体操项目,而是较量体能的游泳项目。不仅是我,我所知道的我的队友们也都被改小了几岁不等。那时的户口本是手写的,大家也许想像不到,究竟改小几岁有时还得看出生年份的末尾数字是否容易涂改。

我还记得当时我父母对我长“小”了1岁的看法是:将来我工作后可以晚退休一年。

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年龄的篡改带给我的无尽痛苦,很多人也可能无法理解。怎么说呢,一个人的出生日(还有出生地)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也就是天定的,是人的生命里最重要的烙印。如果这个作假了,感觉就是生命的属性变了质,感觉就是在欺骗上天、欺骗良心。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一直不愿面对自己的“年龄门”,特别是碰上那些介于我真实年龄和证件年龄之间的朋友,我就非常尴尬,难以坦然。

还有,每当与孩子们谈论家庭成员的属相时——可爱的小动物总是孩子们喜爱的话题——我也特别矛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并简要介绍了一下前因后果。不过弄得孩子们有些糊涂了。

既可笑又可悲的是,我还真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我的实际年龄。我所有的证件从户口本、身份证到学历学位证书到护照驾照,全部都是白纸黑字、言之确凿的假年龄。

这正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

今天终于忍不住说出这段亲身经历,我希望自己能卸下一点包袱。

在中国,年龄弄虚作假除了“帮助”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好名次为国(省、市)争光这一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就我所知至少还有三大原因,使得不少平民百姓也想方设法虚报年龄:

之一是为了打结婚证。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各自规定的远超婚姻法的晚婚(还有晚育)年龄,控制手段就是不到年龄不给出具单位证明。于是那些为了早成眷属的有情人,有的打擦边球到农村老家去找关系疏通领导以换取结婚证,有的则采取将户口上的年龄改大以符合单位要求的作假手段。

之二是为了孩子上学。真的有不少人希望孩子早点上学(关于这又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了)。有的走“曲线救国”之路,先将孩子弄到有关系有根基或卡得不那么严的地方入学,上了一个学期或一年后再转学回来;还有的就是改动年龄,通过疏通单位保卫处甚至公安局的熟人等等不一而足。

之三是为了孩子户口“农转非”。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所谓“半边户”,即男方在单位工作有城市户口而女方在农村没城市户口的家庭。根据规定,孩子随母亲为农村户口。每年各单位都有若干“农转非”的指标来解决“半边户”的“一家两制”问题,但对能随母亲“农转非”的孩子有年龄限制(有些类似美国亲属移民类别中对子女年龄的限制)。“可怜天下父母心”——城乡真的是天差地别,为了让超龄的孩子升级成城市户口,父母将孩子的年龄改小就顺理成章了。

上述这些绝对不是我的丰富想像,而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实实在在的经历。但是,我不知道这几年的情况是否有所改善,因为户口本现在是打印的了,领结婚证也听说不需要单位证明了,户籍制度似乎也有所松动了。

其实,种种令人困惑不已、争论不休的现象,围绕的中心命题就是:为了达到目的,是否可以不辨真假?由此衍生出两个副命题:一、如果目的足够崇高足够集体化足够有经济效益足够具战略意义,是否就可以忽略真假?二、真假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说,到底如何从长远和就眼前权衡真假不辨的利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红笺小字平生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影云的评论:

弄虚作假的最可怕最可悲的结果就是: 没人相信真相了!

的确是应该从制度上找原因。

谢谢你的留言!
影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相信你所说的。

这个不健全的制度迫使了人们为“生存”而做假!

这就是在中国,人们对做假视而不见,而是认为有门路有能耐的人才可以办得到,
人治!落后的信息科技助长了这一切。但,科技是可以被人控制的。

希望国民的素质和经济一样能够变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