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韵

邯郸学步,永远不会走出个性;保持真实的自我,低调内敛,让充满多变和浮躁的灵魂冷静;不断地摄取营养和自我更新,生活才不至于无聊乏趣
正文

美东随笔 之七

(2007-10-01 21:06:17) 下一个
 

(七)

此时已晚间八点左右。大巴开至码头附近的一家著名的海鲜餐厅,享受一顿波士顿极富盛名的新鲜龙虾大餐。龙虾套餐每份$19 .95,所谓的套餐乃白水盐煮龙虾一只,外加一小碟油炸虾(几只)和海贝(几粒)。龙虾仅有咸味,侍者上菜时未见配有任何调料,经本人要求侍者这才端上一碟BUTTER,面对这种油腻的调味品,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为龙虾专备,只有望虾兴叹,不知如何下筷。黑人侍者大概看出端倪,未置一词笑笑走开。那意思不言而喻,我太老土了。因没有其它的调料可选,我只好将就下咽,实在食不甘味。其远不如休斯顿一家意大利餐厅的龙虾出味。典型的名声在外。

 

波士顿历史悠久,其为马萨诸塞州首府。这里拥有美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哈佛和马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云集了各领域出类拔萃的专业人才,其中不少是诺贝尔经济、化学、物理、医学奖得主,和普利策奖得主。大学的建筑古色古香,校园内宁静幽雅。哈佛行政大楼前耸立着一座哈佛先生的铜雕,雕像底座的正面镌刻着三行小字:约翰.哈佛(John Harverd);建校者(founder)1638。导游告诉大家,这三行字实际上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三个美丽的谎言”。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来到北美大地,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其中有些移民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受过传统的高等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子孙享有很好的教育,他们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的模式,于1636年在波士顿西郊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两年后(1638年)该校因资金不足濒临解散,此时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年青牧师将自己财产的一半和全部藏书(大约二百六十册)慷慨的捐给了学校,当时这是学校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约翰.哈佛先生的善举故将剑桥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所以约翰.哈佛先生并非学校的创建人;谎言三:哈佛的学生十分仰慕哈佛先生,决定为他立像以示谢恩。然而约翰.哈佛活着时未曾留下照片,于是学生们选出一人作为哈佛雕像的模特,显然这个雕像并非约翰.哈佛本人。但这三个公开的谎言丝毫不影响哈佛大学的形象和地位,每年被它拒之门外的精英们乃不计其数。传闻用手抚摸哈佛雕像的左脚能增智开慧,铜像的左靴被游客摸得锃亮锃亮,至于为何是左靴非右靴我不得其解。此刻游客们纷纷闪亮登场,一个个将手搭在约翰.哈佛的左靴上,摆出 “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的姿势。这种“结缘”的机会我是绝不会放过的,本人还想借用哈佛先生的灵气了却自己的心愿。今生我才疏学浅有梦难圆,祈望来世开启智慧的“天门”,能被哈佛大学所接纳,再拿个诺贝尔医学奖,填补国人这段空白,也长长国人的志气。 

从哈佛出来旅行大巴拐了几条街便到了MIT。马省理工学院入口处耸立一块醒目的地图牌,可见校园之大需借助地图作向导。导游作了简短的介绍后,游客便四下散开。我只是去一趟洗手间的功夫,尚未深入校园的“腹地”,便听到导游的撤退圣旨下。我们仅仅是在校门口虚晃了一下。

  

漫步在波士顿街头,市区多为古老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这些欧式建筑保养一新,其间不时参插几座摩天大厦,崭新和古老在波士顿得到微妙而和谐的统一。这里贝律明设计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极具代表性。其以玻璃作外墙,造型大胆、风格透明、技术高超。从玻璃墙上可看到对街的建筑群,所以堪称“楼中楼”。贝律明毕业于马省理工学院,后到哈佛攻读硕士,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敬意和对波士顿的热爱,特此奉献了他的精良之作。 

       波士顿的母亲大教堂是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来此顶礼膜拜的均为知识阶层,教徒多是哈佛、马省理工学院以及波士顿医疗中心的专家、教授、医生,他们信奉圣母。该教会是从基督教分裂出来的一门新新教派,其资金雄厚,从教堂的建筑及门前装饰豪华的水镜(即人造大水池)便可得知一二。水镜约十几个篮球场大小,用大理石砌成,池水24小时缓缓循环,清洁透明,一尘不染。而且流水与水池的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似有“无风水面玻璃滑”的意境。走了美东几大城市后,我偏爱波士顿,这里学府林立,极富文化气息。它新旧文化交融得恰到好处,城市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处处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对我来说,它是一座理想而又不乏浪漫的居住城市。 

       为期六天的美东之旅愉快的结束了,因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每到一处似蜻蜓点水,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令人意犹未尽,但总的来说物有所值、不虚此行。

 

初稿 8/22/03  

修改 8/10/0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