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韵

邯郸学步,永远不会走出个性;保持真实的自我,低调内敛,让充满多变和浮躁的灵魂冷静;不断地摄取营养和自我更新,生活才不至于无聊乏趣
正文

第三只眼睛看《色戒》

(2007-10-18 06:01:19) 下一个

    上个周末《色戒》终于在本市露面了,该片上映为期一周,仅限于downtown一家影院。十天前我便在网上盯着本片的上映日期,今天总算是一包眼福。进场时,站在检票处的两位老美,见人便递上一支铅笔和一份调查试卷。我匆匆扫了一眼,借着场内微弱的灯光,赶在开场前将前半部分的提问一一打勾,后半部分的问题因涉及到对电影的评价,只待看完电影后才能完成。

    我对《色戒》的关注,源自于电影宣传的成功和龙应台那篇《我看色戒》的影评文章。一段时间来,无论是华人网站或是报纸,每天均能见到谈论《色戒》的文章,其中褒多贬少。篇篇少不了对性的“感慨”,似乎李安的《色戒》基调便是“色和欲”,何况片名本是“色”字当头呢。

    张爱玲一篇看似平淡、却蕴涵极深、且暗流汹涌、讲述年轻女特工和成熟男子的情感纠葛的短篇小说经李安之手被拍得有声有色,李安通过视觉效果调起观众的胃口,这便是李安的高明之处。

    说实话,电影《色戒》比我期望的要好,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震撼。震撼于故事结构的严谨;震撼于情节编排得井井有条;震撼于一切都顺然发生、水到渠成;震撼于李安对原著的领悟,恰到好处而近乎完美到的艺术加工(小说中性的描写仅仅是点到为止),即多一点则造作,少一点显不足,同时又保留了张爱玲原著的神韵。

    关于《色戒》的评论,可谓百花齐放,不同人的眼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效果。媒体中的某些好色之徒便将视线过分的聚焦在床上的巫山云雨和对电影中激情色惑的联想。我以为《色戒》并非仅仅渲染色的“香艳”和“欲”罢不能,色欲只是为王佳芝的悲剧产生和她被强加于身无法把握自己命运之无奈做铺垫,这就是戒。这个戒来自敌我双方,当戒被人的本性所“出卖”,破戒之人便注定要酿成人间的悲剧。在此我浅薄的谈谈王佳芝悲剧的必然性。

    王佳芝原本是单纯的,单纯的一如她的面孔,难怪李安挑选汤唯时看重的就是那份清纯的气质。王佳芝的可爱在于她的单纯,她的单纯亦表现在对爱情的执着。因为她单纯的暗恋邝裕民,所以为了成全邝裕民的爱国大梦,她毅然决然地扮演起色诱汉奸的女特务,甚至因为行刺行动的需要,将自己的初夜交给了令她生厌的梁闰生。邝裕民也是暗恋着她的,但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意,两人间的关系便有些朦胧。当她的无私奉献换来同道朋友背后的窃窃私语和嗤笑时,于是就有了“我傻,反正我就是傻”的觉悟。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王佳芝逐渐由清纯蜕变为成熟,她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邝裕民手中的一颗棋子、一道工具,由此演变成对邝裕民的恨,恨邝裕民当初的窝囊、虚伪、和行不由衷,恨他跟那些人一样,让曾经嫖过有性经验的梁闰生在她身上教学示范占尽便宜。“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这是她对邝裕民感情的质疑,也是她走向成熟的标志,邝裕民的爱情参杂了太多的元素。 

    王佳芝陷入易先生的情海绝非偶然,她毕竟是一位有着七情六欲的平凡女生,尽管肩负着除奸的使命,但她并非训练有素的女特工,即便是饱经沙场的老手在感情问题上也难保不出“意外”。所以当王佳芝在6克纳钻戒面前觉察到易先生破了戒的真心时,爱就成为必然。于是她对易先生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为了爱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在捕获易先生的心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我以为王佳芝并非在意钻石的贵重,她看重的是易先生的那份心,心到意到,情真则意切。相形之下,邝裕民的爱显得如此之单薄,他可以借王佳芝之身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大业。戒指象征着“戒止”即破戒,这便是小说中张爱玲埋下的玄机。钻石成了王佳芝通向爱情之路,通向背叛大义的破戒之路,通向黄泉之路。色戒,色戒,戒不掉的是王佳芝唯情感是尊、唯情感是大的本性;为邝裕民的事业她可以献出自己的肉体,为易先生的真情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便是王佳芝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电影的结局李安处理地比较凄美,更符合人性。刑场上,邝裕民回头一瞥是否想表达对王佳芝的歉意之情,此处小说没有,李安则留下了伏笔......易先生呆在王佳芝住过的房间,抚摸着她睡过的被褥十分的伤感,沉默间透出易先生最终选择的无奈......

    走出影院外面已是灯火阑珊,霓虹在月光下放肆着,黑暗中是否期许着更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