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例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
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 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
2.忌乱脚
无论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联尾最后一个字若出现平声对平声或仄声对仄声,均为乱脚。是对联大忌。
如: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下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还有的联家也忌上联末三仄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尽管诗律中没有提到,但同三平尾一样(特别是音调也一样)读起来很单调,还是应当避免才好。
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但“可”是三声,有时还可通融。(参加比赛当中,最好连此能避免则能避免)
4.忌孤平和孤仄
孤平句只出现在句脚是平声字的下联里。
同理,孤仄句也只出现在句脚是仄声字的上联中。
关于何谓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联界一直有争论,下面引用一些老师的话,我觉得足以将本题搞清楚了:
关于“孤平”,目前大多数都赞成王力教授的定义:除句脚是平声字外,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属于孤平。王力《诗词格律》:在五言“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大蒙)
关于“孤仄”一说,是由“孤平”的概念类推出来的,忌孤平和忌孤仄应该是为了使得对联声律和谐,孤平的句子,会造成音韵不顺,当然要尽量避免(犯孤平为诗家大忌)。孤仄的句子,因为仄声还有上去入几音,尚不显呆板。所以可以通融.(苏三)
简单明了地记着以下的这三种情况:五言七言律句犯孤平,只有三种情况: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阳光在线)
孤平是诗律的专有名词.但在联律中,为了提倡音节交替和音律和谐,在提倡马蹄韵的论述中,借用了这一名词并衍生了相对于孤平的"孤仄"的说法.但往往会和诗律混淆而造成不少误区.在联律中确实可以放宽要求,只要音节交替,可以不避所谓的孤平孤仄之说.但要做古体的律诗或律绝,则应遵守诗律.在比赛中,因要区分优劣,当然在联意第一的前提下,符合马蹄韵的得分会更高.故弄明白诗律中孤平的规定还是必要的.( L翠拨青松)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的词性、作用等相一致。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又如: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如:且咏清风寻皓月;不教清风问浮云
此上下联第三、四两字均为“清风”,属同位重字。
又如: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若将下联的“不”改为“无”,就与上联的“无”同位重字,即属犯忌。
再如:有李先生满腔热血;无李先生满屋诗书。
这副对联,上下重复“李先生满”四字,不作对联则已,若作对联用,就显得太单调了。
有两种情形例外:
一是个别多少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可以重复。这可视为骈句影响在对联中的残留。明代学者薛暄,山西河津人,学宗程颐、朱熹,死谥文清。其故里薛文清公祠有联云:
开绝学于胡叔心、陈公甫、王阳明之前,享祀方堪从庙庑;
集大成于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后,诞灵应不愧河津。
胡叔心、陈公甫和王阳明,皆明代理学家。大成,文章精华。西河氏,春秋时子夏,孔子弟子。太史公,汉司马迁。文中子,隋人王通谥号,著《中说》十篇,亦称《文中子》。三人皆河津人,且以文学著称。这副对联就重复了“于“、“之”二字。
又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二是个别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实词,也可以重复。湖南岳阳楼就有这样一副: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这副对联重复了“天下”二字,不但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而且充分显示了岳阳楼的非凡气势。这种情形应视为一种积极的修辞,但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采用。
所谓异位重字,也就是不规则重字,即 :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
如:玉女飘飘如天降;珠花滚滚似玉倾
此联上联第一字、下联第六字同为“玉”字,属异位重字。
又如: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即属犯忌。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
如: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又如: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
又如: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6.忌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联中部分词语或整个上下联表达同一个意思,即:是同义相对,又称雷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部分词语合掌者,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远”对“遥”“夜久”对“更深”等
上下联合掌者,如
“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青波永泄”对“碧水长流”等。
合掌,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上下联词语同义、句意相近,语意表达上没什么区别,就好象左掌和右掌的形状一样,毫无变化。其所以忌“合掌”是因为对联一般都很短小,要求每个词语都要表达不同的、丰富的内容,内容如果合掌,就会显得字乏意寡。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7、忌上下联无关
指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即:格调不同,上下无关联。
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前言不搭后语。
所谓对而不联:上下联或上下联各分句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各自孤立存在,或关联性不强,难以表达完整的主题,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意境,造成联意脱节,也叫“隔”。
如:囊无半卷书,心中羞涩;军备几颗弹,国内安宁
8、忌失替,失对
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联中“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