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老哥XD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1) 夏末立秋,一路体验中国动车组!         

(2009-10-15 08:59:08) 下一个

    
  夏末立秋,赶在建国60年前夕,为了体验中国动车组,我提前两天买了动车票。

  马路边儿一家二星宾馆前厅里有个售票点,墙上镶嵌着铁老大的铁路徽,一问才知是铁路局开设的。1级专座售罄,只剩下2级不多。售票大嫂问我有2人座和3人座的,您可以自选,要哪边的就给您哪边的。我感慨当年的铁老大能将服务姿态革新得如此温良恭俭让,真乃今非昔比。谢过票嫂的敬业精神,我说我要2人座位靠窗,以图人少安静,方便写点东东。票嫂满口答应,电脑键盘一通敲打,打出了56号座票。结算时多算5块钱,说这是站外售票点之正规合理手续费,为上级所规定。我夸赞了一句此乃巧取不“豪”夺的规定,凸显中国铁路官方之特色,同时也不妄自菲薄地记起其他各国各种巧取不豪夺的非官方套路,譬如体现在出租车,酒店和餐馆儿行业上的直取小费等风俗。

  松辽重镇,没有一个火车站的站前站内环境不让人觉得不爽,尤数哈尔滨之为甚,甚至恐怖。然说到恐怖,且无法与当年哈尔滨机场管理部门搞的那种白色恐怖相提并论。90年代中期,当北京上海机场入境检疫处专门针对手持中国护照的归国乘客的“临门一针”寿终正寝多年后,文明走进了21世纪,哈尔滨机场却为开拓内部员工奖金之源,重开抢掠之实,倒行逆施起“临门一针”来。此举即遭海外报刊铺天盖地的唾弃,许多国家的中使馆和中领馆的参赞领事们回国述职时也把意见带回到外交部。外交部设在北京,外交人员家眷回国也多从北京机场入境,因此向北京机场反映有自动力,而向哈尔滨机场传话则他动力不足。90年代前半期,我曾两次遭受过北京机场临门一针的折磨,故欲痛绝之,便于那年11月也打抱不平地写了封信,从国外寄给哈尔滨市长办公室,提醒市长若任由其机场管理当局将国人对外自卑对内自虐之三朝遗风继续发扬下去的话,哈尔滨在海外必将声名狼藉,哈尔滨机场将成为海外国人避之不及之瘟神空港。结果,哈尔滨市长收到海外来信随后赶赴机场,严肃批评了该机场领导。殊不知哈尔滨机场原属二皮脸,收敛不日,在市长人事更迭后,于2002到2007年又伺机作奸犯科,留下多次“临门一针”的劣迹,这在报上网上已备足案底。

  

  东方红,太阳出,中国有了动车组,如今可以永远对哈尔滨胡子机场敬而远之了。在绿灯时沿斑马线横穿马路进入站前广场时,比穿越敌人前沿阵地封锁线还要举步维艰,直行的车辆倒是停了下来,左右乱转车辆的司机们却像长着蝙蝠的盲眼看不见人似的横冲直撞,无间断地鸣喇叭。站前广场上展示出来迎国庆的风貌是满地污水,果皮瓜子,烟蒂和废弃物……再等进入车站大楼正门入口时,简直被眼前人为造成的拥挤不堪的乱象给雷住:靠近狭窄入口处设了两个行李扫描机和两个安检门,扫描机前鼓蛹着两堆马蜂窝状的肉体们,那便是拎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在你推我搡,如拼命三郎一般争先恐后,要将自己的行李先于别人哪怕1秒钟放上传送带,尤其是看着一幅农村大娘模样的,四脚八叉抡开架势最为骁勇。从扫描机另一侧争抢到自己行李的乘客们再接着迅速地往旁边的安检门那里鼓蛹。我就在这汹涌澎湃的民众洪流之中,心惊肉跳地被卷入安检门。

  斜拉式电梯管上不管下,拎着旅行箱上错电梯的乘客再想下来,则叫苦连天。好不容易来到了候车室,门口有个车站职员在查身份证件,一边查一边嚷嚷:如今的人怎么都在玩儿护照啊。检票进站台需要拎着行李箱从高高的台阶走下,台阶足有50级,我很不解为何咱们国内跨越站台的天桥一定要建得那么高,高过列车高度的两三倍呢?列车车顶上方又不坐乘客,高出列车1点5倍,50级台阶不就减少成25级了么,既节省建筑成本,又方便老弱病残孕少走25级台阶。我问站在站台上的列车员为何不设电梯,列车员说为了安全起见,即便有电梯的地方,也只上不下,还说所有的车站都是这个规定。我听了汗颜,真是什么大话都敢说哪。

  
  动车组停靠的站台经过翻修,加高,贴面,宽而洁净。站台上允许随处抽烟,但未设烟灰缸。进入车厢找到56号座位,一看,不是2人座位,还是3人座位。这也不好怪售票点票嫂专业知识不精,国内铁路客运列车座号编号方式一直采用连番,内燃机车厢从1编到118,动车组从1编到N,从座号上看不出左侧还是右侧,窗侧还是过道。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决定了人性化服务能够达到的水准,不同国家做法亦不尽相同。如果采用数字表示座排,字母表示位列,所谓“国际惯例”,一目了然乎?此二维坐标表示法,国内航空界采用了,一些影院剧场体育馆采用了,铁老大却未采用,担心农村大娘不识字母么?别说如今,即便在大跃进以前,农村大娘亦非愚氓哦,农村大娘打起扑克牌敲起三尖儿时JQKA耍得不比铁道部长差呢。

  铁道部长要是看到这篇鸡蛋里挑骨头的文章,就麻烦您把我乘坐的那个56号座位改成10A吧,顺便再把报站时“列车运行前方车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北京站”的套话儿也给简化则个,只言语一声“下一站是终点北京站”行不行?因为方才提到农村大娘也不是愚氓,就连坐在车上贵宾包厢里的部长家里那傻儿子,亦知下一站指的是本次列车运行的前方,而不是其他车次的列车运行的后方,其他车次的终点站也轮不着本次列车的播音员来报啊,列车运行后方的车站再多,报了就能有什么意义么?

  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时,从北京站乘专列经河北东北到满洲里出境,一路上每过一处与铁路交叉的道口和桥洞,都有当地派出的民兵,农协,妇救会员等彻夜把守。过去看到这条报道时,我曾惊叹那要动用多少千军万马,而今是凡乘坐动车组的工农兵学商妓官各行各业的乘客,也都享受到和主席当年出访一样的待遇了,即沿途每个道口桥洞都有专人把守蹲点儿兼目送,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1:动车组铁路两侧完全封闭,崭新的金属护栏清一色刷成蔚蓝色,整齐立正,延绵千里。主席出访苏联时,铁路两侧哪里有这等护栏呢?美国加拿大铁路事业不发达,不提也罢;就连现在的法国TVG和日本的新干线也没一个排得起这等靓丽陪衬,它们那儿的两侧护栏不过是些材料形状大小颜色参差不齐东拼西凑滥竽充数的样子。

  有过之而无不及其2:所有岔道口和桥洞非但有专人把守,且皆身着制服,以立正之姿,行注目之礼。主席出访苏联时,哪里有这等排场呢?那时两侧护送的民兵,农协,妇救会员,其装束要么是头扎河北的白毛巾,要么是头顶东北的高粱花子……

  以200多公里时速前进的动车组平均每隔5-6秒越过一条农村的道口,我算了算,每60秒的路程就是10个道口,需10人把守,每小时路程需要600人,1600多公里的京沪线上每天需要动用四五千人护送。中国动车组这个新生事物,也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提了速,如果考虑到双向铁轨,在每个道口和桥洞的路基两边各设一个路工的话,铁路沿线一带农转非就业问题解决率还能上升100%,并将直接盖帽中国非农指数。

  欲知动车组厕所、列车员、两男一女乘客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 建 国 60 年 连 锁 文 章 》
  1 建国60年:听老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附视频)
  2 国庆前夕,歌厅里有位坐台小姐名字叫希娅(附视听)
  3 夏末立秋,一路体验中国动车组(即本文)
  4 中国动车组:厕所、列车员、乘客及其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老哥X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硬座车厢也让躺着呀?硬卧的话,能摞4层,地板上还爬着一个呢。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哥XD的评论:
你知道79年代的硬座车厢可以躺卧几层旅客吗?
答案是哪个:
1层
2层
3层
4层
))
老哥X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是啊,你也将箩筐里的故事分享一点给众乡亲们吧。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还没机会乘坐动车~
以前坐火车到经验倒是很丰富。。有一大箩故事可写。

可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么多往事,绝不能让其埋没了。XD你这是在车里写的?好主意
秃尾巴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形象啊,好像自己去挤了一回
忘记你忘记我 回复 悄悄话 你的帖啊,支持一下,我一般从南京上海都是搭D车,我老公也和我一起搭过2次,感觉还蛮不错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