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蔡逸儒 中美台关系盘整待变
(2007-09-05 23:35:22)
下一个
中美台关系盘整待变
● 蔡逸儒
说台湾政治难搞、两岸关系复杂、中美台三边互动纠葛,绝非无据。离台、返台不过一个星期,虽不能说是世事已非,但确实又发生了许多问题。忙啊!
陈水扁出访归来,继续对美呛声,一再畅言正名、入联、公投,摆明硬干到底,要向不可能挑战;而民进党内部也通过了所谓的“正常国家决议文”,虽然不敢正式碰触中国的底线,更动国家领土、名号,但也决定弃民国年号改用公元纪年。
华府则已由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表态,反对台独,明言台湾此举涉及改变台海现况,未来美国是否痛下重手有待观察。至于中国大陆方面,台湾媒体报道,胡锦涛已然在内部讲话表明,解放军的责任就是防止台独,台湾公投已然触及北京《反分裂国家法》底线,必要时中国或有军事威慑行动。
正往坏方向发展
这正和笔者日前和多国驻台湾外交官员所说,以及为本报所撰文章所提警告内容一致。看来中美台三方现在都已无转寰空间,民进党要继续挑衅,国民党同样参与飙车,台湾内部已然没有制衡力量,美国的警告至少到目前都未能发生效应,中国的自我节制没有作用,两岸三边关系正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向下坠落。
大家都陷入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以及懦夫游戏(chicken game)的两难困境,空口说白话(empty talks)的空言警告已然无用,情势仍在往坏的方向发展,最后如何全身而退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笔者还是不禁要问,是谁非要把局面搞到今天这个双输、三输的局面?还真是老话一句,陈水扁(民进党)玩火,台湾民众陪着玩命。
8月30日,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部门资深主任韦德宁公开表示,不管台湾或中华民国都不是个国家,而且预告在澳洲亚太经合高峰会上,布什总统一定会和胡锦涛讨论此一议题,美国已然对台痛下重手,但事情恐怕未必就此打住。美国这次是把蓝绿的入联公投提案一起骂了进去,台湾内部也产生严重反应。吕秀莲说事态严重,呼吁蓝绿各退一步;胡志强也警告,美方对台保证可能生变,大家要审慎因应;但两大阵营的候选人则还是大打泥巴仗,马英九说是民进党恶搞的结果,这才导致美国表态伤害到台湾人民的尊严;而谢长廷则说,美国认知台湾现状未定。
真不知有些人是智商不够,或是能力不足,还在信口开河,胡扯八道。在笔者看来,此事之严重性不亚于1971年台湾当年被赶出联合国,及1979年美国与台湾断交事件,两者都对台湾造成了无可弥补的长久伤害。过去,美国虽然不承认中华民国,两者并无外交关系,但好歹还没把话挑明了讲,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民国是个国家。如今美国首度出此重话,而且如果这是美国定调后的长期立场,台湾的下场已可预见。
从美国和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既然台湾和中华民国现在都不是个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无实现的可能,显然不只台独是条死路,就连中华民国也同样是个死胡同,两者都没有出路,那么台湾的选择空间其实就已经被压缩的相当有限了。国际社会现在唯一关心的只是两岸关系的和平解决,大家的立场都在往后退却,至于最后“一国两制”是否成了台湾可能有的最好选择,这显然已非大家关切的重点。这还得了?
被过滤广告
蓝绿都难有转寰空间
前些天,笔者才和一位欧洲国家朋友讨论问题,他就诚恳建议,不要再将心力完全放在这些没完没了、尔虞我诈的台湾内政和两岸关系上面。他说,大家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切入,想想十年、十五年后的亚洲、中国大陆及两岸关系到底会是一个如何的光景,台湾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有何利基、有何缺点,如何克服困难才是重点。他特别指出,企业家如果对未来三、五年的两岸关系不确定性太高,他们就不会愿意来台投资,但政府的政策则必须要有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评估,并以此做为国家的亚太战略发展篮图。他想听听笔者的看法。
笔者则开玩笑说,给民进党和陈水扁这帮人恶搞,短期的事已经忙得大家晕头转向,明天就快活不下去了,哪还有时间去思考中期的问题。至于长期的问题,反正到时大家都已不在人世,管他去吧。后代的事让后代人去烦扰,干嘛老把国脉民生往自己身上背,给累得个半死,还惹人嫌。反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它去吧。玩笑归玩笑,尽管陈水扁这帮混人惹出的问题可以说是自取其辱、咎由自取,但大家好歹还是要想想办法来帮忙解决问题。
眼前蓝绿都难有转寰空间,一种可能是两方同意同时撤回入联公投的案子,谁也别想由对方的退却中捞到政治及选举的好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发挥阿Q精神,再在文字上动点手脚,把公投题目改得面目全非,不具意义,以拆除即将引爆的炸弹;最坏的做法则是,陈水扁等人还要逆向操作,非要玩个过瘾不可,要把义和团精神发扬到最高境界,反正缩头也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早死早超生,倒也未尝不可。外交部长黄志芳不是说过,不做美国的龟儿子吗?只是不知如此硬搞下去,到时候恐怕连要求当龟儿子而不可得,只有当龟孙子的份了。
至于短、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的亚洲局势等相关问题,看来笔者只好挪到以后再谈了。
·作者是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