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张鼓峰事件》:苏联与日本的军事冲突

(2008-08-31 09:09:14) 下一个

美丽富饶的张鼓峰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 8 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 200 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 4 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婷婷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 1858 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

战略要地张鼓峰

  从朝鲜隔图们江与苏联接壤处有一座小山,叫张鼓峰。按 1886 年《中俄条约》,此处为两国国界,但无标桩,界线不明。苏联称其为哈桑湖。它是从东方俯瞰海参崴的战略要地。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位于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敬信镇防川村北 1 、 5 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 155.1 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俄罗斯的哈桑湖和波谢特草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 141.2 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 2.5 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 2 公里处的我国境内,海拔 77.1 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 1.2 公里。

张鼓峰事件简介

  所谓的“张鼓峰事件”,就是 1938 年 7 月末 8 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

  徐州会战结束时,日军大本营就已经拟定了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把驻台湾的波田支队编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让该支队在海军配合下从镇江乘船溯长江往西进攻,第十一军主力 5 个师团向九江和黄梅集结,第二军 4 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在合肥、舒城一带集结。命令要求各部于 1938 年 6 月底前集结完毕并发起对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总攻,于 8 月占领武汉,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但是因为发生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件事情推迟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这也就是中国军队统帅部一直没有判明日军进攻态势和意图的根本原因。

  在朝鲜、苏联和中国交界处有一个一般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从它身边经过,人称张鼓峰。从朝鲜罗津至黑龙江珲春的铁路也从山下经过,山的东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长湖的小湖泊。这里冬天长达 8 个月,就是说一年中有 200 多天都覆盖着冰雪,但到了 4 月份以后,小湖就成了黑天鹅和丹顶鹤的家园。这一带长满了婷婷玉立的东北美人松,而从小湖往东则是无边的草原。这里原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与清政府在 1858 年签署的《中俄瑗珲条约》把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强行从中国割了出去。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但是外国人为了争夺张鼓峰却又一次拚得个你死我活。

   1938 年 6 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为“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癸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癸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使战火引向东北,从而影响与中国军队决战的华中战局,大本营命令驻朝鲜日军完成此项任务。

  驻朝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于 7 月份出击,在猛烈的炮火和部份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经 3 天的战斗就夺回了这个地方,并把苏军赶到了乌苏里斯克,日军大获全胜。裕仁天皇还没有来得及为日军颁发勋章, 8 月 1 日,苏联远东军区两个甲种师 2 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 200 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咔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反击。

  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入到乌苏里斯克草原。日军原来还有点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可是 8 月 1 日这一天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还没有等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远处怒吼着的炮口,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吞噬着日军阵地。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碾压过来。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履带卷过的草原跟着发动机的轰鸣在抖动。坦克炮和机关枪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全都无济于事。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 5 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坂垣陆相奏请裕仁天皇,防止苏联进一步进攻,往张鼓峰调派军队,却遭到了比他小近 20 岁的天皇的训斥。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日本政府被迫于 8 月 11 日与苏联签字,维持日军进攻前的边界状态。

   8 月 12 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日军 8000 余人,击落飞机 24 架,击毁坦克 47 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在张鼓峰的南面,日方所持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在张鼓峰的北边。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张鼓峰事件推持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表。

失败的试探

  1938 年 7 月 ( 第一届近卫内阁 ) 上旬,苏军进入山岭地带。这时正是日军攻打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关东军从 2 月起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在此之前,还命令参谋迁政情等人前往现场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军。这是因为关东军在干岔子事件中信心大增。陆军自中国事变以后,以战线扩大为借口,要求支付庞大的临时军费,以建立装备完善的 51 个师团。四年半期间,军费已增加到 6 万亿日元以上,其中一半消耗于中国战场,其余用在以后的扩充军备,包括对苏作战的费用。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 19 师团 ( 尾高中将 ) 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然而,倒霉的只有士兵及其家属。

  海军反对陆军的做法,认为汉口登陆作战需要大批军舰护卫,以保证武器和兵员的运输,因此要避免同对手玩弄危险的游戏。陆军置之不理,执意打一场有限战争,即只动员一个师团,而又不向苏联境内追击。陆军大臣板垣和参谋总长闲院官都表示赞同。

  闲院宫对天皇说:“必须以武力夺取那个有争议的地区。”同时还提醒说:“陛下如不批难,当然不能行动。”而宫内大臣汤浅却对天皇说:“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天皇问道:“即使我不同意,他们仍要独断专行,怎么办 ? ”汤浅回答;“这样就无法控制陆军。若引起战争,不知日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担忧。”天皇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天皇是陆军大元帅,眼看着部下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却仍任其胡作非为。作为大元帅,应该说这是极不负责的。元老西园寺对秘书原田谈道:“陛下的看法似乎很不对头。对陛下来说,眼下需要的是坚决不予批准。万一对苏联使用武力而引起战争的话,近卫 ( 首相 ) 最好辞职。” ( 《西园寺公和政局》第 7 卷第 50 页 )

  板垣和闲院宫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宇佐美侍从武官长传达天皇的旨意说:“如为奏请使用武力而来,我则毫无赞同之意。”后经再三请求;天皇才接见了他们,并问道:“你们同有关的大臣协商得怎么样 ? ”板垣回答:“外务大臣 ( 宇垣 ) 和海军大臣 ( 米内 ) 都赞成。”实际上,在此之前天皇已得知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是“反对使用武力”的。因此,天皇大为震怒,正言厉色地说:“陆军的做法太不傻话。满洲事变时在柳条沟也好,后来在卢沟桥也好,完全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在当地独断专行。作为朕的军队,竟然屡次采取不应有的卑劣手段。今后没有联的命令,不能动一兵一卒。” ( 《西园寺公和政局》第 7 卷第 5l 页 )

  据外务大臣字垣的记载,在他奏请和平处理这一事件的第二天,闲院宫上安天皇,请求批准向苏联边境派兵。天皇看到奏折后扣压下来。没有批复闲院官。奏折的内容是,命令朝鲜军师团和关东军的两三个师团驻防于“满洲国”东部边境。在奏折末尾的“备考”中奏明:“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如果天皇就这样批准奏折,那么,按照“备考”的要求,对苏作战等重要权限将交给参谋总长,统帅权也将由参谋本部掌握,从而剥夺了天皇的权限。这样重大的事情竟未写入正文,而放在“备考”之中,显然是想用障眼法骗取批准。事后,宇垣感动地说:“陛下不予批准,真是英明。”军队企图夺取天皇的统帅权,策动大规模战争,而天皇处事谨镇,没有勿忙批准,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

  大本营命令日军从冲突地区撤退,而师团长尾高率领部分士兵固守不动,打算依据《军队内务令》独断专行。

   7 月 29 日, 10 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完全违背了天皇的旨意。可是,天皇听到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报告后,一反常态地命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 ( 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苏联远东军的决战》,见理性特集《昭和秘史》 ) 也就是说,天皇高兴地承认事态的发展,向多田表示满意日军的行动。“事巳至此,无可奈何”,这是天皇自满洲事变以来的一贯态度,因为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日军。天皇既然违背了自己的方针,那么不管胜败,都无意恢复原状。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虽道各国反对,但只要不使用武力,天皇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态度助长了陆军的气焰,也养成不重视天皇的习惯。

  由于上述原因,大本营承认了尾高的独断。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苏军开始炮击,从 8 月 2 日起,又以坦克、重炮进行反击。日军按照大本营的命令,未向苏联境内推进,全力坚守防线,伤亡惨重。危险把戏的灾难落到了士兵的头上。 6 日,苏联出动两个师大举反攻,日军伤亡超过 1400 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 .

  大本营甚至预感到整个师团将要覆灭,决定调关东军主力进驻“苏满边境”,牵制苏联。可是,这时正在中国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无力扩大对苏作战。大本营最终放弃原来的打算,并在莫斯科签署了《停战协定》。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对于苏军的方针即“如果国土遭到侵犯,将不断投入大量兵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还取得经验,如果自己一方不投入大量兵力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也就是说,若以儿戏般的兵力挑起战争,那就绝对不能取胜,而且损伤定会惨重。但是,实际上日军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交战地区的停战谈判,日军将坚守过的山岭地带交还苏联,然后撤退。早知如此,当初不打岂不更好。应该说,为死守这一地带而白白死撑的士兵是最悲惨的。

   ( 摘自《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 )

=================================================================================
  

张鼓峰事件亲历记

  王辉 张道森

  注:王辉历任伪满军第二教导队步兵第二团排长、副连长、连长,第二军管上尉副官,兵事处处员。事件时任驻丸沙坪的少尉排长。

  张鼓峰位于我国和朝鲜、苏联三国交界的吉林省珲春县敬信乡,在图们江入诲口的东岸,是个海拔 152 米的高地。张鼓峰又名刀山,原来在蜂顶有一块岩百,形状如刀,因而得名。张鼓峰事件时,被苏空军扔下的炸弹炸碎,已不复见。峰南麓有防川湖,湖畔是防川屯,与朝鲜的豆满江里市隔江相望。峰东是哈桑湖,峰北是波谢特草原。峰东南 3.5 公里处有土字碑。峰西北 2 公里处是沙草峰,高度略低于张鼓峰。

  所谓张鼓峰事件,是 1938 年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日本和苏联在张鼓绎和沙草峰这两块高地上发生的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伪满军也卷入了这场冲突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36 号界标附近国境线一带,伪满军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伪康德元年 (1934 年 ) 成立了国境监视部队,担任国防警备。该部全是招募的朝鲜青年,未受过军事训练,军纪涣散,滋扰百姓,不久被解散。又由吉林第二军管区指派、由延吉步兵第八因、汪清县步兵第九团和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各抽出一个加强连 ( 附重机枪和迫击炮 ) 编成国境警备部队,直接归延吉地区司令部指挥,担任吉林省东部国境警备任务。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第二营 ( 新兵营 ) 抽出的一个加强连 ( 编成四个班 ) ,调到浑春县的九沙坪担任国防警备,范围由五家子山起,经 36 号国境界标、莲花泡山、沙草峰,到最南端张鼓峰一带的国境线。兵力和人员编制为:连长风间荣二 ( 日系 ) ,连副小川一江中尉 ( 日系 ) ,第一排排长尚国良中尉,第二排排长刘春华少尉,第三排排长王斌岐少尉,机枪排长秋原胜三郎少尉 ( 日系 ) 。连的兵力部署是:五家子山 ( 含哨所 ) 由第一排担任警备;莲花泡山 ( 含哨所 ) 由第二排担任警备,第三排和机枪排驻九沙坪为预备队。各排每半月调换防务一次。每天由驻九沙坪的部队派出骑兵,沿国境线我方一例巡视。巡逻路线:由九沙坪出发,经莲花泡、三道泡、四道泡、五家子屯后,再返回九沙坪。

   1938 年 5 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 20 多天后撤回。

   7 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张鼓蜂附近的哈桑湖地区属“满洲”领土,应划归“满洲”,道苏联拒绝。

   7 月 15 日,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 3 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七们由住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云八带路,进入苏境后,让金、高二人放哨,松岛、伊藤等人分头绘苏边境军事设施图。被苏边防军发现后,松岛被击毙,其余 2 人逃遁,这是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7 月 16 日,日本向苏联递交照会,以松岛之死为由,要求苏军撤出张鼓峰,否则采取措施。苏方声明日军侵犯了苏联领土,因而开枪击毙松岛。同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驻朝鲜的日本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集中所属部队待命。朝鲜军司令官命令驻罗南的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准备出兵,控制国境线,并部署步兵 4 个中队、山炮兵 2 个大队和野战重炮兵 1 个大队。

   7 月 17 日,中村孝太郎命令尾高龟藏,部队务必于 19 日拂晓前集中到庆兴、阿吾地一带。

   7 月 20 日,日本驻苏大使星光向苏联政府强烈要求其撤出张鼓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苏方负责。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答复:‘任何威胁吓不倒莫斯科’。

  苏军加强战备, 7 月初,苏边防军 10 余人在张鼓峰西坡构筑防地,到 11 日增加到 40 余人。 7 月 20 日上午,苏边防军 10 名在沙草峰构筑了悼地。苏境沿线公路上军用汽车急增,波谢特港口开进 30 多艘运输舰。

   7 月 30 日傍晚,日军偷渡图们江,集结于防川屯,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留下 18 岁至 45 岁的男子挑水、送弹药

   7 月 31 日夜 12 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第一发落在张鼓峰北坡苏联领土上,第二发落在张鼓峰顶,第三发落在张鼓蜂西坡。日军一个大队于凌晨 4 时 40 分攻占了张鼓峰。另一个大队在炮火掩护下于晨 6 时攻占了沙草峰。日军又向哈桑朗地区进攻。

   8 月 2 日至 8 月 6 日战斗最为激烈。 8 月 2 日,苏军出动 10 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沙草蜂、庆兴、古邑等地。苏远东军司令布留赫尔将第四十师主力集中到波谢持湾西部地区,将步兵第三十二师和机械化第二旅调入哈桑湖地区,布留赫尔亲临波谢持湾指挥战斗。 8 月 4 日,苏远东军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的坦克营从南例向 52 高地进攻,步兵从南、北两测向张鼓峰进攻。 8 月 6 日下午 4 点,苏军猛烈轰炸了张鼓峰和沙草蜂。傍晚,步兵第四十师夺回了张鼓峰。于是日军出动参战全部兵力,发动夜袭,赶走了苏军,重新占领了张鼓蜂。

  在这 5 天中,日军受到苏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沉重打击,伤亡很大。加上连日暴雨、洪水通涨,大桥被冲毁,清津至罗津的铁路、公路由于被轰炸而运输中断.苏军占领了水流蜂,通往朝鲜的大桥被苏军控制,苏军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严密封锁着图们江口。日军被包围在张鼓峰上,兵力、物资得不到补给,陷入了绝境。这时,日本不得不向苏联提出停战。 8 月 10 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协议规定:苏日双方军队于 8 月 11 日 12 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维持 11 日上午 12 时的控制线;双方国界由苏联代表 2 人和日“满”代表 2 人组成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 8 月 11 日,日军和苏军代表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 11 日下午和 12 日、 13 日连续 2 次协商,决定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 80 米。 8 月 13 日,在张鼓蜂东南侧双方交换俘虏和尸体。

  在苏日激战期间 (8 月 2 日至 8 月 6 日 ) ,伪满军和苏军也有小规模战斗。苏军炮火先是射向张鼓峰一带,后来逐渐向北转移,莲花泡山和五家子山也遭到炮火的延伸射击。这样,战斗由张鼓峰转移到 36 号国境界标附近。五家子山伪满军哨所的一名朝鲜族士兵持一段炉筒子搁在哨所防近,被苏军炮兵发现,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就向五家子山猛轰,直到将沪简子炸飞。伪满军也向苏军炮击,战斗时断时续,一直到第三天夜晚。在第 36 号国境界标的苏方一例,苏军集结了约一个营的兵力,向伪满军炮击,直到傍晚不停。伪满军判断苏军有夜袭的可能,即集中兵力封锁通向第 36 号国境界标的大道,并以二道泡、三迫泡为天然屏障,隔泡部署了步兵、炮兵和游动骑兵,以防苏军夜袭。是夜只有少数苏军侦察兵来扰,无大部队行动。第 2 天清晨,在大雾将散的时候.苏军一个营越过第 36 号国境界标,向伪满军发动强攻。伪满军用迫击炮轰击,用轻、重机枪扫射,以强火力封锁大道。苏军见火力太猛,前面又是开阔地带,末敢冒然推进,接火约 1 小时后撤回其境内

  张鼓峰战斗打内的第 2 天,驻延吉市的伪满军步兵第八团急调珲春待命,其第一营急驰九沙坪来援。第 3 天清晨,延吉地区司令官吴元敏少将到九沙坪视察,当天返回延吉。日苏停战谈判前,伪满军政部代表川岛芳子少将随日本关东军本部高级参谋到九沙坪视察。

  据伪康德 5 年 (1939 年 ) 出版的《满洲年鉴》载:张鼓峰战斗中,日军死亡 158 名 ( 其中军官 8 名 ) ,受伤 740 名 ( 其中军官 17 名 ) ,伤亡共 898 名。另据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记载:在张效峰战斗中,日军伤亡总数 1440 名,其中死亡 526 名。攻占过张鼓峰高地的七十五联队伤亡员重,共 708 名,其中死亡 241 名

  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将张鼓蜂一带辟禁区,强行将洋馆坪、防川、会忠源和沙草峰四屯共 140 多户老百姓迁走。

================================================================================

张鼓峰事件的爆发

  日本陆军部 战史研究室

   1938 年 7 月 7 日,关东军监听获悉苏联波谢特地区警备队长给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哥洛夫中将的电报,判断苏军企图占据张鼓烽东北 12 公里的香山洞西方高地。当即通报朝鲜军 ( 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大将 ) 、挥春驻屯队和该地的特务机关。朝鲜军立即令第十九师团及珲春驻屯队等注意警备。

  张鼓峰位于满洲国珲春县最南端、背向图们江与苏联沿海州的国境地带。浑春县当时被划入朝鲜军的防卫地城。

  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被称为积极敢于的将军,属下各联队长也多刚强之士。至 7 月 20 日,师团将士受中央部对苏军非法越境以实力给予一击的思想影响,锐意进行夺回准备。

   7 月 30 日下午,参谋本部收到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的急电如下:

   29 日晨,约 10 名苏军士兵出现于沙草峰南方 1 公里的高地,越境开始构筑工事

  古邑 ( 古城 ) 守备队以 20 名士兵于 15 时将其击退,以后该小队为了避免战斗,撤回到洋馆坪南方 2 公里的高地,正监视敌情。

  于是以参谋次长名义,向朝鲜军、关东军两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

  沙草峰事件,目前可由正在坚持实施不扩大方针的现地部队予以处理,希命其及时报告现地情况。

  随后收到报告称:第一线部队对沙草峰方面苏军的攻击前进及非法挑衅,已断然给予反击。 30 日夜,一举夺取张鼓峰,正确保该高地

  以后的经过表明,这是使第 l9 师团官兵处于极为困难的战局的原因。

   31 日,多田参谋次长就此新冲突的战况上奏天皇, 8 月 1 日下午,奉到如下的大命。

  大陆命第 163 号

  命 令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暂时占据张鼓峰、沙草峰一带大致现已进入之一线附近,且对上述以外我军正面之满苏国境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l

  昭和 13 年 (1938 年 )8 月 1 日

  据此,参谋总长于同日发布了大陆指第 215 号指示

  一、于张鼓峰、沙草峰附近,只要苏军不进行挑战,军事行动不得超越目前范围。军的配置及行动。除准备迎击敌军反击外,应维持现状。

  二、除上述外,对军队正面的满苏国境方面应严加戒备,军队行动应注意勿刺激敌方。

  三、军队的行动应全面保持慎重态度。

  大本营在命令于张鼓峰、沙草峰一带现已进入的一线附近采取守势防御的同时,对于苏军以坦克、远射程饱、飞机向我反击,为了不扩大事态,对使用飞机加以控制。这样,装备本来劣于苏军的日军第十九师团,在缺少空军支援的状态下,完全陷于苏军优势火力攻击的险境中。

   8 月 5 日,朝鲜军参谋长向次长、次官、关东军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

  敌似在拖延外交谈判,赢得时间,依靠轰炸及远射程炮击,企图使本身不受损失,逐次消耗我战力,最后一举全力夺回张鼓峰,从而便此次事件及一般外交取得有利进展。

  果真如此,则我军在限定战面内,战术及地形上又无运用兵力之良策。同时,在使第一线攻击前进时,推进山炮、压制敌炮兵,即须越境。而且此次战斗,并非必须等待其他方面战局发展之持久战,谓为空守阵地继续忍受消耗,并非过言。

  今日师团官兵士气虽顾旺盛,得无足虑,但如长此下去,恐终将影响士气。

  当时如爆发对苏战争,弹药的保有量不足 15 个师团一次会战之用。于是, 8 月 5 日批准了关于朝鲜军撤回原驻地的命令,并派遣桥本群第一部长前往现地,负责决定传达及实行的日期。命令原文如下:

  大陆命第 172 号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将占据张鼓峰、沙草峰附近之兵力,伺机向图们江右岸地区集结,然后适时返回原驻地。

  对军正面之满苏国境应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在此期间,统帅部为了缓和第十九师团的战况,下达了第十九师团的临时动员令,并增加了重炮、高射炮、列车炮等兵力,命其对罗津要塞进行紧急战备。同时,为了牵制苏军及制止其恣意行动,于 8 月 10 日采取了命待机于大连附近的大本营直辖第一百零四师团向浑春附近前进,以及关东军向绥芬河、东宁方面东正面移动兵力等措施。

  尚未传达的 8 月 5 日的第 172 号大陆命,是为避免全面战争不得已而使防御战斗中的军队后退的命令,这对造成优秀师团的战败感,给与敌方过敏反应,乃至对日苏今后的政局和国际均有极大影响。同时由于正在促进外交交涉,所以此项传达不能轻易决定,以致第十九师团陷于战力消耗殆尽的困境。

  真是上天保佑,正当走投无路的最后关头, 10 日半夜莫斯科停战协定成立,按我方主张在 8 月 11 日正午的线上停战。原来苏方并无扩大此次战斗的积极意图。这样,由于莫斯科达成协议,得以不致蒙受败退之耻,保住了日本国家及军队的脸面。

   8 月 11 日,以大陆命第 179 号下令“应自现在起,停止与苏军在张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战斗行动”,并传达了前记第 172 号大陆命。

  据当事人回忆:由 7 月 10 日开始的一个月期间,正是汉口作战部队集中的高湖,惹起如此事件,中央统帅部一时极感不安。然而由此却得出威力侦察的结论:苏联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

  以后苏军虽在张鼓峰占领了坚固阵地,但我军并末企图夺回。苏方以张鼓蜂事件作为苏军的胜利,大肆宣传。

  据判断,苏军于 7 月 9 日占据长期以来有满鲜人来往的张鼓峰并坚决确保该地的意图,从全局观点井非认真对日作战,而是为了牵制日军的华中作战。同时为了准备对日战争,对通往北朝鲜、东满的日军作战铁路施加威胁,并侦察日军的对苏作战准备。此外,也可能由于不久前国家政治保安部长留希科夫大将逃亡满洲境内事件,为了挽回远东红军的威信而进行的示威运动。

   8 月 10 日左右,伦敦《泰晤士报》的评论认为,事件是由于现地日军的功名思想,以及受国内政治斗争刺激的远东红军的虚张声势造成的。

   9 月 80 日,大本营以大陆命第 215 号将张鼓峰方面的防卫,由朝鲜军移交关东军

  一、解除朝鲜军司令官在珲春地区保护帝国臣民之任务,解除时间自 10 月 8 日起

  二、关东军司令官为防卫图们江下游方面之满洲地区,必要时得以一部军队配置于沿北朝鲜东部线地区。

   ( 摘自《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