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自主开发的卫星定位和卫星测绘技术在救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2008-05-31 13:06:34) 下一个


  抗震救灾,定位第一

  5月12日地震以来,十多万部队在川西北地区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却面临着交通不畅,通信中断等各种难题。救援指挥中心迫切地需要指派的部队到达确切位置,救援部队和救援物资更渴望知道自己如何到达受灾地点,而地图标注的地理图形,可能早就在8级大地震中随着山崩地陷荡然无存了。

  救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里。

  此次大灾面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此次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对总参谋部相关人员公开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赴川救援部队中已配备1000余台“北斗一号”终端机,不断从前线发回各类灾情报告,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援。

  与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不一样的是,“北斗一号”的导航范围只在中国境内,但其却在导航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通信功能,这在目前国际上实属创举。

  据悉,这些终端机除实现了震区前线各点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且还实现了震区点位至北京间的直线联络,确保了信息的及时传送。在灾区通信没有完全修复、信息传送不畅的情况下,各救援部队利用“北斗一号”及时准确地将各种信息发回。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开始发射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中国自主研制,总重量约2200公斤。它具有不受通讯信号和空间距离影响的特点,一台主指挥机进行卫星定位后,可连接多部类似手机的“北斗一号”终端机,终端机每次可编写40多字的短信发送到指定手机上。

  而这个原来看似附加的功能在这次震区救援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大作用。

  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因为“北斗一号”的强大定位功能,到13日12时,导航定位系统监测到,一支携带了“北斗一号”终端机的部队,就已经沿着马尔康、黑水、理县到汶川的317国道,以每小时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进,6个小时前进了近40公里,已经进入汶川县境内,离县城还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而记者了解到,因为大山阻隔信号,传统的手机、无线电台在这时都无法发挥功能了。

  5月17日,成都军区某部救援队就通过“北斗一号”通信功能发回信息:北川县茶坪余震不断,海子(湖泊在当地的称呼-记者注)水位迅速上升,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灾。受灾群众已弃家转移高处,46名重伤员急需救助。

  地面救灾,侦查先行

  强大的地震破坏力衍生出泥石流、塌方、堰塞湖等多种地质灾害,进行救灾首先要将勘测出详细的受灾情况,而传统的勘测方法在川西北的高山峻岭和湍急河水面前显得毫无办法。

  如何获得灾区大范围、高清分辨率,且实时的数据呢?只有依靠卫星了。

  地震发生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展开了“卫星救灾”工作,其利用地震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获取的高分辨率数据,制作出灾区平面和三维影像图。

  据了解,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5月13日就开始对灾区进行监测,已获取20米分辨率卫星图片累计16万平方公里,并调用灾前该地区高分辨率卫星图片累计29万平方公里、20米分辨率卫星图片84万平方公里,经加工处理获得北川县、安县等部分地区灾情监测结果。

  而以前并不为人所知的“北京一号”小卫星,在13日、15日、16日三次对灾区进行监测,获取4米分辨率卫星图片累计5.1平方公里、32米分辨率图片累计50万平方公里。

  此外,国防科技工业局还组织利用“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加强对灾区的气象观测,及时、准确预报当地天气状况。

  中国在充分利用国内卫星资源的同时,还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内,按照“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启动相应国际减灾合作机制,提请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印度、欧空局等11个主要航天机构的20颗卫星为中国提供灾区图片。目前,已获得欧空局ENVISAT环境卫星、日本Alos雷达卫星、美国LANDSAT-7陆地卫星、加拿大RADARSAT卫星、法国SPOT-5资源卫星、印度IRS-P5测绘卫星、意大利COSMO SKYMED雷达卫星等数据。

  5月1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在《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下,日本航天局已于5月13日14时向中国提供了由其ALOS遥感卫星拍摄到的受灾地区雷达卫星遥感图片,该图分辨率为100米,而美国、台湾地区提供给我们的卫星照片分辨率也基本为百米级。

  就分辨率来看,国内目前卫星侦查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相关的卫星提供了20米和32米两种高清分辨率,这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卫星镜头变焦这样的高、精、尖技术,这一发现实在令国人兴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