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军事评论家: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zt

(2007-10-28 07:34:15) 下一个

拉瑞斯约本.海黙(美国军事作家,评论家):是谁能够使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以贫弱的美国北方军,经过多年苦战打败了先进的南方殖民军,使美国获得了统一与和平。但是,在东方一个大国----中国,他的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的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

1949年毛先生建立了他领导的中国红色政权,同时也开始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1950年我们的可爱的总统大人,他觉得北韩十分不听话,同时他更加厌恶这个新生的红色大国。为了灭绝赤色,他决心先打掉北韩从而占领亚洲大陆一端,再谋求最终消灭这个赤色中国。随即他调兵遣将,以18国集团为核心,联合国安理会为民意。

总计出兵51万3000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3,4,7四只庞大的航母舰队群,以排山之势杀向北韩。在他看来,这样的现代化的庞大的军群,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当时的苏联也不敢与之交手。然而,他似乎忘记了毛先生的伟大的军事战略胆量。毛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悍然单方面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于是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援,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集群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依靠着火器兵器时代最原始的卡宾枪(冲锋枪),手雷,打败了美国联军。这也是人类现代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力量的先例。当然,中国人也遭受了525000人的惨烈伤亡。但是,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在几年后,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最强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奇迹除了毛先生敢于创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美国就这样丢下113000名阵亡士兵,带着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苏联的伟大人物赫鲁晓夫先生,上台了。他觉得中共的毛太不懂的什么叫----尊重苏联,竟敢违背他的指令。因此,他发动了一场更加荒谬的战役-中苏珍宝岛战役。

苏军以1个远东集团军的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战争初期,苏联对于中国的军队装备几乎是比自己的还清楚。他在韩战前后,送给了中共毛先生4个坦克师,10个步兵师,3个防空炮师,3个机械化师的全套装备。而中国当时最强的主战坦克就是T59型也就是前苏联的T54A。战斗全重只有36吨。如果与前苏联最新的T62型坦克对比,可以说对方无需开火,使用自身就可以把T59撞翻。

他打了!毛先生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也做出了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气恼的回家去了。赫鲁晓夫接到失败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4名中将,24名上将、少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在毛先生对外战争历史中,还有一场值得提起,那就是中印边境之战:麦克马洪线之战。其实在印度背后有输了韩战无处撒气的华盛顿,有已与毛交恶的格林姆林宫,有企求可以捞足好处的大英帝国,等等。他们几乎出现了从所未有的合作!苏联低价贷款给印度尼赫鲁,装备了7个印度陆军师。华盛顿给了尼赫鲁大批战后物资。英国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都给了出来。一时间印度成了当时世界2大集团的宠儿。

但是,短短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散。在第2师做战术指挥教导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它们不如印度军队溃逃更快。 8940名印度军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1名准将被击毙,亚洲第一美国旅:“锡克”旅完了。英国全资资助的“廓尔柯”营完了。而毛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战前就曾说:不管你是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毛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击溃了印度联军,打击了美国与苏联的再一次恐吓。这就是毛先生。毛先生一贯坚持自力更生。由于他的英明,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业,制造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打造了核潜艇战略部队,研制了以TU16(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为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

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在的改革成就。国家资金薄如白纸。但是他依旧搞了这些在今天华盛顿严重感到最难以承受的军事工业。他叫一个贫弱无力的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

我的国家:美国!

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