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九年1
(2009-09-14 11:07:08)
下一个
一九八五年五月一日晚上,我在开封乘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53次特快列车,开始了新疆之旅。大约在五月四日早上七点左右,列车进入新疆地界。星星峡是新疆的大门,天山也是从这里开始,向西直到哈萨克斯坦,将新疆分为南北疆。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的地方,其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70多米。出了吐鲁番再往西,兰新铁路就要穿过天山,才能到达位于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兰新铁路穿过天山的时候,有许多隧道,有的隧道相当长。后来听我一个搞预防医学的学生说,当年开凿隧道青年突击队的动员口号是:我们一天打不通隧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就睡不着觉。突击队员中许多人得了矽肺,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的健康。这个学生说,要是她,才不不管别人睡着睡不着呢!人心不古矣。天山崔嵬欲折,黑秃秃的,这一段山上什么都没有,偶尔在有河的谷底长着杨树,有个村庄,旅店什么的。在这里没有看到王母娘娘的桃园,也没有看到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的侠客。虽然是白天我还是想起了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于晚上十一点半到达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由于火车晚点四个多小时,出了车站,天已经黑了,这时相当于内地的九点半。车站外边有许多载客的三轮车,但是我不敢坐,生怕上当。三轮车的司机多是维族人,人高马大,挺吓人的,他们说的是带维语腔调的汉语(新疆回回话)。不敢在夜间乱闯,就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小旅店住下,一晚上收两块钱。第二天天刚亮,搭乘2路公共汽车,向着此行的目的地出发。在公共汽车上观看街景,与内地大大不同。街两边的房子多涂成黄色,房顶涂成绿色,是铁皮做的,典型的俄式风格。乌鲁木齐的中心大小十字还没有楼房。公共汽车的维族女售票员用没有四声,维语腔调的汉语通报站名,听起来软绵绵的,有一种令人销魂的感觉。大概到了西北路的时候,我下了公共汽车,观看街景。乌鲁木齐的主干道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杨树,街道宽阔,人们的衣着比较时髦,当时年轻的女性流行外穿运动服,妩媚中透露着矫健。乌鲁木齐的姑娘和内地的比起来,个头挺拔,脸盘比较大。虽然过了五一,乌鲁木齐早晨的空气显得很凉,幸好我带了件棉大衣。正好这天是星期天,路上的人不多,我边走边问,乌鲁木齐人说普通话,待人很热情。走过明园,友好路等,路上碰到的最高建筑是昆仑宾馆,当地人叫着“八楼”。由于是清早,没有注意道大街两边有卖羊肉串的。当时被着简单的行囊,说着家乡话,一定是很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