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拍的电影,“吴清源”,我还没看。
不过稍微流览了一下简介。想起来很多他的事情。
关于吴清源,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他在1936年抗战时加入日本国籍以及之后十多年凭个人之力打败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和被誉为“昭和棋圣”的事迹了。
前者让他在当时国内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得而唾骂的“汉奸”。
后者,那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几乎使得吴清源成为传奇,围棋的化身,甚至神话。
可惜这成就和缺憾是毫不相干,无法互相抵消的。
于是骂者不乏,褒者亦众。
本来,苟存性命于乱世之中,却一心逃离到自己宁静世界的人,如吴清源,是无可厚非的。
我猜也许那就是他的初衷。
要命的是他逃去的世界是日本。
两国对峙时,加入日本国籍,那个宁静世界,是否真的如他所愿呢?
田壮壮似乎用了些后续的情节,如征兵体检和签名的情节,表述吴清源后来遭遇到的巨大心理压力和不安。
我还是看不懂。
如果他承受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又何必当初?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吧。
梅兰芳。他演的京剧我没看过。又或许他在京剧上的成就,也还没吴清源在棋届的成就那么震撼和辉煌。但恰恰在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的当时,身处沦陷区的梅兰芳,力拒日本人演出的邀请,坚持卖画为生,一直到抗战胜利。
那么,变了国籍的吴清源的压力,在梅兰芳的事迹前,是不是变得灰暗无力了点?
也许民族主义本来就只是捏造出来的高帽。时过境迁,我们也许可以对那些过去的人物宽容点,不必高声痛骂难听的“汉奸”或极力赞扬“民族英雄”。
但,如果一个不懂围棋不懂京剧天生愚钝大字不识个把的农民,因为有外人拿着刺刀悍然开进自己的村庄,面对冷冷的刀刃,明知必死,还本能的,赤手空拳的奋起反抗。这算什么?
那个时候中国有多少这样的人?
中日对峙,国军阵亡的将士对日本军阵亡比率是8:1;共军对日本军阵亡比率是4:1。那这些人,这些成了炮灰的人,他们的压力是多大的?
我决无意贬低吴清源的人格。那是他的个人行为。也不认为去脱光了冲向敌人的刺刀去拼命就算勇敢。
更不想拿民族主义来说事。活在治世,国家尊严自然有人料理的周到。轮不到我。
只是,如果要做什么事情,既然做了,就承担起责任。不用回头看了。那小小的借口,弥补的内疚或压力,是不能挽回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