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无事 , 忽然想起时下众人以听剧场相声为时尚 , 便上网偶听了几段德云社的相声 . 听后有些感受 , 写下来权当解闷 .
因为本人生在北京 , 长在北京 , 所以 很小就非常喜欢相声 . 记得小时候 , 还和弟弟跟着收音机摹仿演员说相声 . 侯宝林 , 马三立 , 马季 , 侯耀文 , 姜昆 , 李伯祥 , 冯巩 …. 这些大师们 ( 前两位是泰斗 ) 的表演给我的童年 , 少年 , 直至青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回想 . 说的夸张些 , 我现在说话 , 聊天时 , 还不时加杂些从相声中学来的包袱 . 我喜欢相声 , 也爱相声 . 几乎在小品火爆前 , 收听和摹仿相声一直是我的最大乐趣之一 .
大约从 10 多年前 , 相声在大众的惋惜和无奈中 , 不好听了 , 不逗乐了 , 萎缩直到末落了 . 好象在 2004,2005, 郭德刚和德云社开始火了 , 几乎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 相声回归剧场 , 很多观众再次在剧场找回了久违的相声欢乐 . 相声又复活了 , 连天津的相声市场也一起回春了 . 我爱相声 , 虽身在国外 , 不能亲自坐在剧场体会她的火爆 ; 那就在线欣赏一下郭德刚和德云社的演出盛况吧 .
以前零敲碎打的瞧过几段郭德刚和他徒弟们的演出 , 这几天集中多看了些 , 也到国内的相声网看了看不同的评论. 现在想聊聊自己的感受 .
郭德刚 ( 德云社应该算他的演出团队 ) 的相声确实与众不同 , 有很多传统的段子和曲艺 ( 太平歌词 , 快板 …) 的表演 . 从现场看 , 逗得很多观众不时大笑 , 叫好声也此起彼伏 .
尤其是其本人演出 , 必有返场 , 而且决不止一次 . 可我自己看了有十几 , 二十段德云社相声后 , 感觉是被逗笑过 , 但离当年侯宝林 , 马三立还差的非常远 . 侯宝林 , 马三立两位泰斗的精彩节目 , 听后如饮美酒 , 回味无穷 . 象 “ 戏剧与方言 ”, “ 夜行记 ”, “ 开粥场 ”” 卖挂票 ” 等精品 , 随历经三 , 四十年 , 即便现在听来 , 仍会引人会心一笑 . 而郭德刚的段子 , 包括 ”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 “ 我这一辈子 ” “ 西征梦 ”… 无一具有这样的魅力 . 其他如重演刘宝瑞的 ” 珍珠翡翠白玉汤 ” 就更索然无味了 .
现今几乎是市场决定一切 , 观众认可了 , 剧场饱满了 , 票房火爆了 , 似乎相声就复活了 . 真是如此吗 ? 郭德刚 ( 德云社 ) 已经挽救了相声吗 ? 我个人认为路还非常长 , 而且现在旧的危机并未完全度过 , 新的危机又出现了 . 危机是什么呢 ? 举个例子 , 现在德云社在 天桥 剧场等地演出 , 演出的很多节目都来自传统相声段子 , 或略加改动 , 或加入些许新的包袱 , 如 ” 报菜名 ”,” 羊上树 ”. 我觉得观众基本是听个新鲜 , 如果您是从未听过 , 只当是尝个传统段子的鲜 . 否则实在觉得很是无聊 . 一个早应被淘汰的五十年前的节目如 ” 羊上树 ”, 或应用来练习贯口基本功的段子 ” 报菜名 ”, 被拿来一遍一遍的逗观众玩 . 其作品内容和表演效果极其平淡无趣,一次两次无人计较 , 但长此以往 , 必无人再去领教如此传统相声 . 郭德刚的师傅侯耀文曾讲郭德刚是阶段性现象 . 次言不谬 . 郭德刚好象在他的相声中提到 , 从相声祖师爷朱绍文以来 , 传统相声大约有一千多段 , 经相声同仁们的 ” 努力 ”, 到德云社兴起前 , 还剩下两百多段 ; 现在经他团队的挖掘 , 可上台演出的已经恢复到超过六百段了 . 这对相声历史资料的整理和保护无疑是一大贡献 , 使我们又有机会重新录制和保留这些历史资料 . 但是把这些行将就木或已经寿终正寝的段子重新搬上舞台 , 对于相声的发展应该是消极大于积极 , 倒退大于进步 . 一个或一些已经被历史 , 被观众淘汰的节目或曲种 , 硬被重新推向舞台和市场 , 有时会产生暂短的认可和价值 , 但过于强调对传统的继承必然窒息新生命的产生和成长 . 郭德刚和德云社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 我认为不是 . 那又是为何德云社里总是以传统节目居多 ? 这就涉及到相声至今依旧没有彻底摆拖危机的根本原因 , 当今相声创作的枯竭 . 没有高质量 , 高水准的崭新相声作品产生 , 相声演员又要将观众请回剧场 , 唯一的临时办法就是借传统节目还当今之魂 . 可此种办法可蒙过一时 , 可难混过一世 . 德云社的非传统相声节目, 如 ”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 “ 我这一辈子 ”, “ 西征梦 ”… 等真的经的起时间的推敲吗 ? 那是在用回光反照般的传统节目拢住剧场观众后 , 顺势而起之作 . 应是依靠其现有人气支撑着 , 但其作品幽默诙谐的水平 , 及表演脍炙人口的程度都远未达到精品的高度 . 其人在 ”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 中说 ” 我爱相声 , 我怕它亡了 , 可我爱它 , 可谁 XXX 爱我呀 ?” – 此仿自老舍 ” 茶馆 ” 中 ” 我爱大清国 , 我怕它亡了 ” – 可大清国还是亡了 . 要想相声不亡 , 不能只炫耀对传统的传承,要下大功夫, 真功夫,苦功夫创作和表演新的好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