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我是中国人: 林语堂家庭教育故事

(2016-02-18 18:10:19) 下一个
林语堂18951976年),祖籍芗城区,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林语堂生于牧师家庭,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哈佛大学留学。192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是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科兼国学院总秘书。1927年,任武汉政府外交部秘书,同年11月,任中央研究院上海分院英文总编辑。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外语总编辑兼国际出版物交换处处长。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19368月赴美任教和写作。1938年,离美旅居法国。1947年,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文学组组长。1950年,自法返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改编工作。同年创办《天风》月刊。1954年,赴新加坡,出任

 

南洋大学校长。翌年复回美国继续从事写作。1966年,回国定居台湾。1967年,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担任《当代汉英辞典》主编。1969年,出任台湾《中国笔会》会长。1975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当选为会长。1976326病逝于香港,享年81岁。
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最著名的有人称“三部曲”的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泪》、《朱门》和《当代汉英辞典》等,其中《京华烟云》被4次提名诺贝尔奖。
参考文献:1、芗城区志2、林语堂纪念馆图解说明。
 
林语堂家庭教育故事
一、我是中国人
1936年,林语堂举家迁往美国。那时的中国连年内战,积贫积弱,日本人乘机入侵,占去北方大片领土,中国饱受外国欺侮,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低。在美国,法律上仍保留有排华法案,中国人受到严重歧视,许多中国人在国外都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林语堂却教育子女说:“你们在外国不要忘说自己是中国人。外国人的文化与我们不同,你可以学他们的长处,但绝对不要因为他们笑你与他们不同,而觉得自卑,因为我们的文化比他们的悠久而优美。无论如何,看见外国人不要怕,有话直说,这样他们才会看得起你。”在美国旅居的那些日子,林语堂时时都在教子女们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妻子则依她娘家的家教教导孩子们。
二、人要有梦想,才会有进步
“人要有梦想,才会有进步”,这是林语堂经常教育子女的一句话。林语堂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自己的父亲、同一辈家人何尝不是如此?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小时做过卖糖饼的小贩,也挑重担卖过竹笋和米,二十四岁入教会神学院,全靠刻苦自学才当上长老会牧师。那时他父亲每月收入大概二十块银元,却梦想送儿子到上海,甚至到世界最好的大学念书。他常鼓励孩子们要有奋斗精神,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他的鼓励和鞭策下,林语堂和他二哥、六弟都进了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并和六弟先后出国留学。
三、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
林语堂教育子女们要注意社会实践,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从校外所见所闻得到的知识远比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多得多。他反对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法,主张多到社会实践,边学习边实践。他希望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他说,有一部字典在手,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