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说来说去回到原点:我们每个人的根--何为中国文化?

(2011-08-25 11:20:27) 下一个

什么是中国文化?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各个地域。我们今天的人有时说大都市是没有根的,我 们生活在大都市里面,建的立交桥、高楼大厦、酒吧、歌厅全都长得一样。其实去去这些地方吧,去接近草原,我们知道内蒙的气质是什么。去走进高山,我们能听 进彩云之南的歌唱,走进浙江的一泓湖水,走进这些地方,文化会变成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虑这种文化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它告诉我们的是,我是 谁、我从何而来、我怎么样生活、我将走向何方,我在这里讲的“我”是中国。


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或者说所谓的“灵魂”应该是“平衡”与“和谐”。我们的文化主要有三大主流:即儒家、法家、墨家。


儒家:重点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一条“黄金法则”。


佛家:重点解决人与心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假如他们读读《金刚经》就好了,其实所有人类的疾病在中国文化中都能找到答案,也许你不相信,但这是事实。


道家:重点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於丹:什麼是中國文化

什 麼是中國文化?它要回答的是,中國人從何處來,並且向何方去。我們會走到哪里去,這是一個全球迷茫的問題,在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有自己清晰的呐喊,有的時 候,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讓我們靜下來回望歷史。《莊子》有一句話說得好,叫“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也許,現在是讓我們心靜下來的時 候。大家都知道,水能照見萬物,但水只是在一種情況下可以照得見,那就是它安靜的時候。水如此,人心也是如此。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喧囂,為什麼會感到迷惑? 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靜下來,那些湍急的溪流,那些洶湧滂湃的洪澇是沒法照見世界的,也不能看見自己的心。 




什 麼是中國文化?其實中國文化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看清中國人的人格座標,什麼是人格座標?我想從一個古老的神話說起,就在《三五曆記》這本書上,講了一個中國 人創世紀的神話,我們中國人認為天、地、人之間是什麼關係?大家都知道,盤古開天闢地,那麼盤古是怎麼開天闢地的呢?他並不是像西方神話說的那樣,他拖著 一個大光環,一下子就打開了。《三五曆記》裏寫得非常的從容,很細膩,它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天和地也是一團混氣,無形真氣,包含在無形 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也就是說,天每天長,地每天長,盤古也在長。“一日九變”,這四個字非常讓我感動,九在中國是極言其多,一日 九變就是說盤古這個人一天之內有多種從氣息到形態無窮無盡的轉變,這是什麼呢?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生命的成長。我們現在老百姓經常說,人過三十不學 藝,人到四十天過午,這都是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我們只有認為自己不再變化了,我們的成長就真的停頓了。如果一個60歲的人,一個70歲的人,他還好奇,他還天真,他還渴望變化,並且可以學習,那就是永不衰老。因為盤古是一日九變,他一共長了18000年,他每天都變化,他這個人格了不起啊!所以這種氣息長長長,長到18000歲,天地開闢,18000年 之後,天和地終於分開了。分開了的時候,陽清為天,陰濁為地,陰陽分開了,天數極高,地數極厚而盤古極長,盤古跟天地一樣了不起。當一個人割裂了和自然的 關聯,往往覺得人很壓抑、很渺小,會覺得自然跟我們是對立的,那種永恆的力量,讓我們總感到震懾。當人跟自然融合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跟他一起談天高地 厚而人長。盤古這個人,最後長得比天比地。所以《三五曆記》上,他的人格有六個字用來描述,這是我很喜歡的六個字,我認為就是中國人理想人格的描述,叫 做:“神于天,聖於地。”神聖這個詞大家都比較熟悉吧,我們從小就說實現理想就是神聖的使命,但神聖不是一個層面,人要在天空上像道家那樣擁有一種生命飛 揚,跟歷史自然永恆的聯繫,讓自己能夠遨遊於天際,做個神仙,這叫神於天。而在大地上,像儒家那樣做一個聖賢,去承擔使命,認同規則,去擔負為他人的那種 神聖的使命,然後能夠為他人做出付出和犧牲,這就是聖賢。也就是說,一個人聖於地就完成了自我實現,神於天就在實現之後完成了自我超越。一個人聖於地,就 在群體中付出了他的貢獻,而一個人神於天就完成了生命自我的成全,這實際上就是我要說的儒道兼濟,才是我們中國人的人格。 




真正的文化,一定是多元共生的。中國的儒家文化,固然重要,它可以說是我們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為什麼我們會有過1919年 的砸爛孔家店,為什麼到今天很多人還要說儒家的思想腐朽,其實罪過並不在孔子,而在從漢代以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那一刻,它真正強勢了,但那 一刻,它變得不再健康了。因為它過分的一元化,我們深受這個詞的影響。罷黜百家,什麼叫罷黜啊,你罷黜了一個官員拿走他的烏紗帽,這個就叫罷黜。學術思想 能罷黜嗎?當你一種行政意識的力量來進行罷黜的時候,來惟我獨尊的時候,儒家一定不再健康,可以說中國的儒家思想,我們不能全盤肯定它。再過三天,928號,是孔子2559年誕辰,我們不能要求他在那個年代為21世紀提供一個標準答案,我們只能從中汲取他依然活著的對我們自身生命建設有價值的那一些元素而已,但不是全部。




同 樣為什麼要說道家,道家是一種了不起的學問。我們過去,從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就看出了道家的消極,道家帶著懦弱的奴隸的那種立場,道家是讓我們出世,讓 我們順應,不讓我們抗爭。道家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一片神仙的天空?《莊子》裏面有這樣幾句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 說”。這三句話多好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個世界上至極的美麗是無法言傳的,你說不出來,你只能去感受;四時有明法而不議,春夏秋冬,四時風物,他該是 什麼樣子,有明明白白的法則,你不用去議論它;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世間萬事萬物,他的因循都有繼承的道理,不必言說。我們真的懂得嗎?如果讓我們的心明靜 一些,謙恭一些,我們就看到這種人與自然的迴圈,我們就不會再那麼的急功近利。




什麼是自然?人真的到了自然以後,會由熱愛而產生敬畏。當人與自然真正取得呼吸上的節奏的默契,我們能夠像牛羊那樣熱愛青草,像溪水那樣熱愛大地,那我們就會有那種感恩和敬畏之心,這實際上一直是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所 以,什麼是國學?我想它是多元共生的,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態度。什麼是文化?我讀書的時候,曾經認真地去查過文化的出處,後來我查到是在《周易》的 《易篆》上,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句話是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關於文化的解釋。“觀乎人文”就是觀察我們人文世間百態,“以化成 天下”,用來幹什麼呢?提升一種理念和信仰,再來靈化天下。所以它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觀乎人文,要有慈悲的情懷,要認真的去觀看正在生成的人間百態,第 二步是要提升價值理念,化成天下。這一句話給我一個啟發,就是文化文化,本意在於文而化之,它應該是個動詞,而不僅僅是個名詞,我們現在一說起culture這 個詞,覺得它是一個古老的範疇,我們說起的文化,讓我們尊重的文化,都是那些發黃的典籍,散佚的曲譜,或者是那些殘損的畫卷,那是文化,但那僅僅是一部分 文化的信物,但他不是全部。真正的文化,是我們深處其中的生活方式。大家會覺得一個國學講座,你幹嘛要講次貸危機呢?因為它也是文化,因為我們沒有人能夠 逃脫這個座標,我們每個人只有能深處其中的時候,文化才不是裝點我們自己的孔雀毛,而變成為我們內心的一種醒目的力量,文化絕不是外在的裝飾。




真 正的國學是對我們生活中有幫助,比如說人格的建立,為什麼我要講盤古神於天,聖於地這六個字,是因為我覺得我們人人皆可修煉它,因為它沒有斷了力氣,它不 讓我們孤立,它不是讓我們架在空氣浮游之中。所以我說,中國的儒、道、釋三家,如果用一個通俗的解釋,就是神於天,聖於地,侦缎摹H寮易屛覀兟}於地,做 一個聖賢的成長,道家讓我們神於天,像神仙一樣生命遨遊,而佛家,讓我們心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