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数字看台湾政治 zt

(2007-09-04 12:21:37) 下一个

从数字看台湾政治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永泰,专门研究抽样调查、社会统计、投票行为和选举预测等,并且在台湾地区政治选举研究权威机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工作多年,曾经与友人合作,以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几次重大选举结果为例,出版了《2001年台湾政治纪实》一书,成为两岸学者研究台湾选举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最近,洪永泰教授再次与人合作,出版了《2004年台湾政治纪实》,受到两岸研究台湾问题学者的关注。

     作为研究台湾地区政治选举的工具书《2004年台湾政治纪实》,在体例上沿袭《2001年台湾政治纪实》的风格,基本是靠图表和统计数字说话,把台湾社会复杂的社会构成、纷乱的政治态势、不同的群体组合、每次选举的得票分布,一一用数字表述在读者面前。该书图表多文字少,图表非常细,文字非常精,以台湾地区和23个县市为章节,每一章节分为《2000年底人文区位数据》、《各下属地区1999年下半年及2000年总收入决算统计》、《各下属地区1999年下半年及2000年总支出决算统计》、《2000年“总统”选举投票结果》、《1996年“总统”选举投票结果》、《1994年省长选举投票结果》、《2001年县长选举投票结果》、《1997年县市长选举投票结果》、《2001年“立法委员”选举投票结果》、《1998年“立法委员”选举投票结果》、《1995年“立法委员”投票结果》等图表区和2001年县市长选举当选人、2001年的“立委”选举当选人介绍部分。

     此书结稿时,恰逢2004年“总统”选举投票刚刚结束,由于完整无误的资料尚未公布,该书以附篇的方式将“中央选举委员会”在投票日当天所公布的2004年各乡镇市投票结果附于书后。该书以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统计详细、分类明确而成为研究台湾政治、尤其是研究选举的一本上乘工具书。

     一、基本情况统计详细

     从图表中,读者可以系统地看到台湾地区的人口和选民基本状况。如在“人文统计数据”中,从全省到各县市和各乡镇人口都有统计,分类齐全;评估选情和助选涉及到的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人口密度、不同年龄层次、近期人口迁徙、从事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情况都有统计。如书中以2000年底为限,介绍台湾地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7人,但在北高两市高达9700人,台东和花莲县只有不到80人;如在年龄结构方面,台湾地区约有21.1%的幼年人口,34.4%的青壮年人口,以及8.6%的老年人口。大部分县市的幼年人口比例均在二成以上,各县市青壮年人口比例差异不大,只有南投县、澎湖县、和台北市的青壮年人口比例相对较少,不足3.3%。苗栗县、去林县、嘉义县、台东县、澎湖县是老年人口较多的县市,老年人口比例均在11%以上;如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是台北市,大专以上人口占25.4%,而在云林县不识字的人口达到7.2%;如平地原住民约有163500多人,主要居住在台东和花莲县,山地原住民为204700多人,主要居住在屏东、花莲、南投、台东、桃园和新竹县等地;如台湾地区从事农渔业的人口只有18%,但在台北市和新竹县不足1%,苗栗、南投、嘉义和台东等县高达四成以上;如台湾地区总共有98900多家工厂,其中台北县为27000多家,台中县为14000多家,桃园县10800多家,而在澎湖县全县还不足100家;如财政情况,台北市和高雄市分别是2220亿和782亿新台币,台北县总收入高达332亿新台币,而澎湖和嘉义市分别只有76亿和87亿新台币。

     即使以县为单位,人口和选民基本状况统计也十分详细。以台北县为例,全县3567896人分布29个乡镇市,板桥市有529059人,超过10万人的有三重、中和、永和、新庄、新店、树林、淡水、汐止、土成、芦洲等乡镇市。人口不足1万的有石碇、坪林、平溪、乌来等乡镇,人口最少的是乌来乡,只有4086人。其中永和市为全台湾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达到39947人。台北县大部为外来人口,闽南人居多,大陆籍则主要集中在都会区,尤以中和市、永和市和新店市最集中。在台北县,平均1400多人有一位医师,但在石碇乡则7300多人才有一位医师。从财政情况看,三重达到75.5亿新台币,而有19个乡镇不足10亿,乌来乡只有3.2亿元。

     因此,此书把台湾地区的人文概况相对集中到一起,便于读者查阅和使用。而且统计细致,人口和工厂精确到个位,财政精确到千元。至于如财政状况,在收入表中,分为总收入、课税、工程受益费、罚款及赔偿、规费、信托管理、财产、营业事业盈余、补助及协助、捐款、赊借、其他等收入栏目;在支出表中,分为总支出、政权行使、行政、民政、财务、教科、农业、交通、其他经济服务、社会福利、社区发展、环境保护、警政、债务、补助和其他等支出栏目。整个财务状况一目了然。

     从这些基本情况中,不仅可以了解评估选情和助选涉及到的人口分布、选民组成、文化程度、从事职业等资料,而且还对许多引起社会动荡、“立委”和县市议员、地方行政长官的公共政策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基本资料。如曾掀起政治风波的“地方统筹分配款”争论,从北多高少两市的财政收入差距看,高雄市肯定哭喊着要钱;从县市财政收入不平衡看,不少县市肯定会跟着高雄市叫穷要钱。

     二、政治选举统计详细

     关于台湾地区政治选举的各种书籍和资料很多,尤其是每逢选举投票后,一般统计数字都会公布,但是此书的好处是把相关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到一起展现给读者。书中对于选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非常详细,从台湾地区到各县市和各个选区,以及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情况都用图表表述,这在有关选举的资料集中还不多见。

     从台湾省区看选民数,在1994年省长选举时有11784258人,1995年第3届“立法委员”选举时有13888740人,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时上升到14278917人,1997年县市长选举时有11772321人,1998年第4届“立法委员”选举时有14673076人,到2000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时则增为15422119人,其中4年增加选民1143202人。至2001年第5届“立法委员”选举时达15504066人,而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时已增加为16455087人。从中可看出,台湾地区选举人数在明显上升,仅近3届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选举人数已上升达2176170人。

     在选举人统计中,以2000年3月为例,超过百万选民的市县有:台北县有2437456人、台北市有1914915人、桃园县有1134413人、高雄市有1042117人,以下是台中县992527人、彰化县896075人、高雄县874875人等。选民最少的是台东县177706人、嘉义市183325人、澎湖县64887人。

     从投票率看,分别是76.2%(94年)、67.8%(95年)、76%(96年)、65.9%(97年)、68.3%(98年)、82.7%(2000年)、80.3%(2004年),高低相差近15个百分点,地方选举反而没有“立委”和“总统”选举投票率高。国民党的得票率分别是56.2%(94年)、45.6%(95年)、54%(96年)、42.1%(97年)、46.1%(98年)、23.1%(2000年)、28.3%(2001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得票率相差一倍多达30.9%;民进党的38.7%(94年)、33.7%(95年)、21.2%(96年)、43.5%(97年)、29.9%(98年)、39.4%(2000年)、33.9%(2001年),其中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得票率相差几乎一倍达18.2%,“立委”选举则在三成至三成三左右。

     观察台湾地区的选举是研究台湾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书的选举资料收集为观察和台湾选举做了很好的工作。从书中的各类选举资料统计中,可以看出岛内政局风云变化的过程和根源。如从选民分布中,可以看出每逢选举,朝野政党为何在台北县、桃园县、台北市、高雄市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社会各界也把这些地方的选情看成全局性选举时的晴雨表。如从每年增加的选民数中,可以看出为何年轻人在选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1996年以来每年平均新增符合年龄的新选民高达285805人,虽说只占选民总数的1.85%,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轻,不满足社会现状,具有强烈的改革愿望,容易倒向号称改革的政党一边,因此极易受民进党的影响。如国民党在两次“总统”选举得票率减少超过一倍多,说明是不正常的情况所造成,是李登辉破坏国民党、扶持民进党的结果;相反民进党在两次“总统”选举中增加几乎一倍,显然也非实力的增长所致,而是由李登辉导演的国民党分裂所造成;对照民进党的历次“立委”选举得票率和各选区的具体得票数,在2001年的“立委”选举中台联党当选13席,因为民进党的得票率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台联党拉走的主要是国民党的选票。即使从宋楚瑜的得票率看,在1994年参选省长时得票56.7%,而在2000年3月选举中得票仅为三成七,也反映出国民党一分为二与国民党整体作战时不一样的战果。

     《2004年台湾政治纪实》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也没有具体的政治立场显示,但是它却是一本研究台湾选举和政局的上乘参考资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