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兵法 续三 zt

(2007-09-02 16:06:11) 下一个
第一页 | 第二页 | 第三页 
 

第三十三计/随机应变——将对手截成数段

时间/一九四七年二月
地点/鲁中莱芜地区
策略/伏击突围之敌,截成数段逐一歼灭
结果/歼灭敌军七旅六万馀人

 二月五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向毛泽东提出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以一个纵队进攻白塔埠附近的郝鹏举部,吸引右路之敌北援 或调动中路和左路之敌北进,造成各个歼敌的战机。
   第二方案,如第一方案未能奏效,除以一个纵队位于临沂以南监视敌人 外,主力均集结到临沂以北地区休整待机。
   第三方案,如果南线敌人仍不北进或北进时不便歼灭,除以一个纵队留 临沂地区与敌人纠缠外,其馀主力急行北上,彻底解决北线敌人,平毁胶济 线,威胁济南,以吸引南线敌人进入临沂以北山地或增援胶济线,然后进行 全力反攻,各个歼灭。
   报告着重讲了第三方案的好处。
   毛泽东接到电报,大喜,立即覆电:“完全同意五日十五时电第三方案, 这可使我完全立于主动地位,使蒋介石完全陷于被动。”
   二月六日夜,共军第二纵队奉陈毅、粟裕命令,以突然迅猛的动作向东 南挺进,七日在白塔埠、驼峰地区,一举歼灭了敌人右路军侧翼的第四十二 集团军郝鹏举部主力,并生擒郝鹏举。在攻打郝鹏举部时,欧震集团未敢增 援和北进,左路军反而向后收缩。三月八口,北线的敌军也进占新泰。
   毛泽东依据战况发展于二月九日电示:“解决郝鹏举部很好,但就全部 战略方针来说,如你们方针是解决南面,则似乎打得早了一点,可能影响敌 各部进得更谨慎。打了郝鹏举后你们似应按兵不动(要有极大耐心),让敌 各部放手北进,然后各个歼灭之,如你们方针是先解决北面,则打郝鹏举部 并无妨碍。你们需在两个方针之间首先有所抉择。”
   二月十日,华东野战军最后决定,集中五十三个团的兵力,首先解决第 七十三军及南北师庄第十二军的一个师,然后再转移兵力,解决进占新泰的 第四十六师,并向胶济线进攻,以撤底解决北线问题。毛泽东同意这一决定。
   于是,华东野战军主力,除留下三纵队和二纵队在南线继续阻击和迷惑 敌人外,迅速放弃临沂连夜回师北上,直向李仙洲集团扑去。
   毛泽东在华东野战军主力北移后指示:“为彻底解决北面敌三个军二十 三个团之众,我韦国清纵队及八师似宜北上参战。”
   临沂,当时是华东共区首府。放弃这个重镇之后,南京宣传部长陈学沛 宣传:“攻占临沂为国军在鲁南决战的空前大胜。”陈诚也说:“陈毅残部 已无力与国军作战,欲与刘、邓会合,国军正追剿中。山东大局指日可定。”
   其实,共军主力正日夜兼程开往莱芜、新泰一带。
   坐镇济南的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发觉共军主力有北上莱芜、新泰的 迹象,即令刚进占新泰的李仙洲部急速回师。但陈诚却被共方地方武装在西 线运河上架桥和主力迅速西进北上之举所惑,他断定:“华东共军迭经重创, 无力与国军决战,企图偷渡运河与刘、邓部会师。”因此不顾王耀武的主张, 要李仙洲重占新泰,向蒙阴进击,切断共军西退之路。并说:“歼灭华东共 __军主力在此一举。”李仙洲无奈,不得不再命四十六军和七十三军重新赶回 新泰和颜庄地区,正当国军六、七万人往返“游行”之际,共军已由远道而 来,包围了新泰、莱芜之敌——李仙洲集团。
   二十日夜,共军八纵队、九纵队首先在何庄地区消灭了由博山南下归建 的敌七十三军的第七十七师,切断了通往博山的退路。
   二十一日晨,共军一、四、七、八、九纵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 莱芜城及其以北地区,李仙洲率领的七十二军和刚从颜庄撤回的四十六军成 了瓮中之鳖,当夜,六纵队歼灭莱芜以北吐丝口的敌十二军新三十六师;李 仙洲逃济南的后路也断了。
   经过连日激战,莱芜城东、南、西面的重要高地皆被共军占领。王耀武 感到济南空虚,命李仙洲率部向北突围,向济南靠拢。这时,国军空军总司 令周至柔亲自指挥大批飞机轰炸、扫射,力图为李仙洲打开一条生路。
   李仙洲接到王耀武的命令后,于二月二十三日早晨率七十三军和四十六 军人马离开莱芜,分成三路钻进南北不到二十里、东西约五六里的山沟里, 立即遇到共军伏击。
   共军从四面发起攻击,将敌军截成数段。经过六个多小时激战,全歼突 围之敌。李仙洲被俘,他所率的两个军一个师尽数被歼。
   这次战役不仅歼敌六万馀人,共军还收复了十三座城市。对方四十天不 敢出战,山东被共军控制了。
   共军在毛泽东导演下,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七年二月,又歼敌 四十一万五千人。在这四个月内,共军放弃八十七座城市,但同时也收复了 八十七座城市。在前后八个月作战中,共军共歼敌七十一万,国军在这八个 月中,只是占领了共区城市一百零五座,这就相当于每占一座城市,要付出 七千血肉之躯的代价。
  

 

第三十四计/蘑菇战术——空城计人地皆存

时间/一九四七年 地点/陕甘宁共区大本营——延安
兵力对照/二万馀对二十三万
策略/暂弃延安,主力隐蔽游走,伺机突袭,待敌军兵疲粮缺时予以 痛击
结果/历时一年馀,收复延安,歼敌十万

 看官,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务请牢记——
   存入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这句名言是一九四七年在指挥延安之战时说的。
   那年三月初,蒋介石集结三十四个旅二十二万人的兵力,准备向陕甘宁 共区发动攻击,其首要目标是毛泽东的“巢穴”——延安。
   向延安进犯的胡宗南部共十五个旅,共军兵力过少,仅为国军的十分之 一。因此,毛泽东决定撤出延安,诱敌深入,以便各个击破。
   当时,许多人对放弃延安大惑不解,很不愿意。毛泽东耐心说明撤走的 必要。他说:“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年,挖了窑洞,种了小米,指挥全国革命, 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死保”。他反覆 说明,作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毛泽东又说:“敌人有二十三万人,我们才两万多。两万多人要消灭二 十三万人,是有困难的。要战胜敌人,得有正确的作战方针。现在,就靠你 们‘磨心’,牵敌人,磨敌人,让敌人围着团团转。这种办法就叫‘蘑菇’ 战术,陕北山高路隘,你们牵上敌人去爬吧。等它爬够了,疲劳了,饿饭了, 就寻找机会歼灭它。”
   三月十六日,胡宗南的人马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进抵垦区金盆湾、南泥 湾一带,逼近延安。在敌军兵临城下时,毛泽东仍在那里坚持工作。十八日, 敌军开到延安城郊三十里铺,枪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才最后离开办公处。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还为着妄图首先解决西 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 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三月十二日,胡宗南部十四万人为主攻,从洛川、宜川一线分两路向延 安进犯;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十二个师、榆林第二十二军两个师为策 应,相继由西、北两面出动;国军统帅部先后抽调一百架左右的飞机,对延 安及其附近大举轰炸。
   三月十六日,共军还奉毛泽东之命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以彭德怀为司令 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为副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陕甘宁边区所有部队的作战。
   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陕北共军主力决战,西北野战兵团采取 神奇莫测的运动战法,以一小部分兵力佯装主力边战边退,把敌军主力诱向 延安西北安塞方向,而将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以南设伏。三月
   二十五日,胡军担任侧翼掩护的第三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二千九百馀人进入 伏击圈内,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即被全部歼灭。
   四月十七日,毛泽东亲自发出《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
   __毛泽东指出:“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 未极端困难。”“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 办法叫做‘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青化砭一役后,胡军发现西北共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就由安塞转向 延安东北追击。其数万大军在延川、清涧、瓦窑堡一带兜圈,处处扑空。四 月中旬,胡军以八个旅由蟠龙、青化砭向西移动,以驻瓦窑堡的第一三五旅 南下,企图歼灭西北共军主力于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西北共军以一部向 西吸引其主力,大部在瓦窑堡以南设伏。四月十四日,南下的胡军第一三五 旅四千七百人进至羊马河地区,经八小时激战,全部被歼。
   四月下旬,蒋介石以为中共中央及西北共军主力正在东渡黄河,遂命令 胡宗南部迅速沿咸榆公路北进,第二十二军由榆林南下,企图夹击歼灭西北 共军于吴堡地区,或逼迫其东渡黄河。西北共军以一部佯装主力,诱敌主力 北上,而集中四旅秘密南下,袭击对方重要补给基地蟠龙镇。五月二日,对 蟠龙镇守军发起攻击,经两天三夜激战,全歼驻蟠龙之敌一个旅部及一个团 共六千七百馀人。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十日,歼宁夏马鸿逵部四千四百人。
   八月六日至十一日,歼榆林外围守敌五千二百馀人。
   八月二十日,在米脂东北之沙家店地区歼敌六千馀人。
   这样,经过七次作战,便将胡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完全打败。
   仅仅过了一年多,延安又被毛泽东占领,胡军损兵折将十万人之后,不 得不撤走。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在延安写过最出色的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延安失而复得,毛泽东更有王者风范矣!
  

 

第三十五计/长驱直入——利刃插进敌心脏

时间/一九四七年六月~八月
地点/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大别山区
策略/舍弃后方,中央突破敌阵后即长驱直入,直趋大别山区立足 结果/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之心脏地带——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国共相煎形势起了根本变化,即共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国军则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共军渡 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火烧到国统区为标志的。
   这一转变,并非毛泽东时来运到,而有局势发展为基础。
   此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巨大变化。国军总兵力,已由战争初期 的四百三十万人,降为三百七十万人;其正规军则由初期的二百万人,降为 一百五十万人。国军在整个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已经大减。这时的共军,已经 从战争初期的一百二十多万人,增至一百九十五万人,其中正规军超过一百 万。由于共区多是农村,共军不需分兵守备后方城市和供应线,机动兵力就 显出优势。
   毛泽东及时作出战略决策,“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 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 方针。”
   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何处?毛泽东满脑子主意,他选定在大别山地区。
   大别山,位于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国 军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又曾是共军根据地,共军再去,容 易立足。共军一旦长驱直入,一举插进大别山,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 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蒋介石必不容卧榻之旁有人酣睡,必会调动其进攻山 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共军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就可正中毛泽东下怀, 达到其预期的战略目的。
   为实现跃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毛泽东作了三军配合、两翼 牵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即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力实施中央突破,跃进大别山;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 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等率领的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
   三支大军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布成品字形阵势, 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同时实施西翼牵制,即由陕北共军出击榆 林,调动胡宗南集团主力北上,山东共军则在胶东发动攻势,继续把顾祝同 部往东引向海滨,以利三军的行动。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地区共军主 力部队十二万人,在鲁西地区三百华里宽的正面强渡黄河,进军大别山,揭 开全国性大进攻序幕。
   蒋介石不甘示弱,于七月七日宣布全国戡乱总动员,同时集结大批兵力, 欲将刘、邓大军歼灭于陇海路和黄河之间,或将其逐回黄河以北。
   面对这种情况,共军何去何从?
   毛泽东发出指示,“进军大别山不能像北伐时期那样逐城逐地推进,而 必须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以半个月行程直趋 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毛泽东分析了共军跃进大别山有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 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他 告诫共军要作充分思想准备,从最坏处着想,朝最好处努力。
   渡河大军于七月中旬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九个半旅后,八月上旬向南推 进,攻占了豫东南、鄂东、皖东大部县城,八月二十七日到达大别山地区。
   此后,经过三个多月血战,建立了三十三个县的共党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 据地。这样,便在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武汉至南京之间),插进一把利刀。
   八月二十三日,晋冀鲁豫共军之另一部,在晋南强渡黄河,向豫西进攻。
   渡河军在陇海线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以及豫西地区,曾连续歼灭敌人,占 领了豫西及豫陕边界广大地区,孤立了对方豫西重镇洛阳,并威胁潼关。
   八月底,华东共军主力部队,由鲁中西出津浦路、运河,向鲁西南的敌 人进攻。九月八日在鲁西荷泽之沙土集歼灭敌军整五十七师,并于九月下旬 越过陇海路南下,攻占了豫皖苏边区二十馀城,孤立敌方战略要点开封。
   实行中央突破,采取跃进方式,打向敌方战略纵深,是击中要害,转变 战争全局颇为高明决策。这种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方深 远后方去作战,是史无前例的独特进攻方式,是毛泽东兵法之美妙高招。
   从此,共军打出战争的外线,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 于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纵横一千多里的机动作战的战场。几个月奋战,三 路大军共歼敌十九万人,攻占县城一百馀座,建立了中原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毛泽东向共军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 针》。毛泽东指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 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 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
   当年,共产党被国民党称为“共匪”,毛泽东却要共军“使广大群众获 得利益”,主要是分田分地。这样,就自然使数以千万计的穷人“为匪张目”。
  

 

第三十六计/快刀斩麻——予敌毁灭性打击

策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旨在不予敌人有些微 翻身机会

 看官,一九四七年十月的毛泽东,气焰万丈,咄咄逼人,他发表了《中 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声称共军“现已大举反攻”、“南线我军已向长江流 域进击,北线我军已向中长、北宁两路进击。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 人民欢声雷动。”毛泽东又下令:“我全军将士必须提高军事艺术,在必胜 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
   不久,毛泽东又公布震惊中外的共军十大军事原则,使毛泽东军事艺术 攀上巅峰——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 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 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 反覆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 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 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 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 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 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 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 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 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 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 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
   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 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 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开始,共军奉毛泽东之命,先后在东北、华东、中原、 华北和西北战场上,发起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
   秋季攻势的一个重要战役是夺取济南。
   济南是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和连结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 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__当时驻守济南的是国军名将王耀武,率十一万重兵守城,修筑了以内城 为核心,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防御地带,以距城二、三十公里城镇为外围的 永备性防御体系,总面积达六百多平方公里。
   在济南战役之前,国军在华东的主力编成三个兵团:第二兵团邱清泉部 集结于商邱一带,第七兵团黄伯韬部集结于新安镇一带,第十三兵团李弥部 集结于宿县、固镇地区。
   毛泽东决定战争第三年的共军谋略,共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作战,争 取歼敌正规军一百个旅以上。
   毛泽东要求华东野战军歼敌四十个旅左右,并于八、九月间攻占济南。
   毛泽东明确提出“攻济打援”的方针:“这次战役以既攻济南又歼灭一 部分援敌为目的;在兵力部署上,应以一部分兵力攻济南,集中大部分兵力 打援阻援。”
   一九四八年八月下旬,华东野战军高层开会研究作战部署,决定以山东 兵团全部,加外线兵团一部共七个纵队,组成攻城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 指挥;另以八个纵队组成打援兵团,主力部署在运河两岸巨野、嘉祥、济宁、 兖州地区,准备阻击和歼灭敌方援军。攻城兵团又依据济南地形和敌情,划 分东、西两个集团。主攻方向置于西面,先夺取飞机场,断敌空援,然后东、 西两个集团协同攻城。
   九月十六日,济南战役开锣。午夜十二时,共军攻城部队东、西两个集 团,在南、北、东、西各百馀里的广阔战线上,同时向济南守军外围阵地发 动进攻。
   战事以东郊最为激烈。十七日上午,共军以榴弹炮及重迫击炮,集中火 力掩护步兵进攻济南东面屏障茂岭山、砚池山,与敌十五旅激战一夜后,占 领两山。
   东面激战,王耀武便认为共军主力可能在东,急忙调兵遣将到东郊,俱 被共军击退。
   十九日子夜,王耀武的外围阵地全部失守。共军攻城兵团从西、南、北 三面包围济南市的商埠,占领了机场,切断敌方空运补给。敌方西守备区总 指挥、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领所属三个旅约两万人投共。
   形势不妙,王耀武考虑弃城突围,上司则严令其坚守待援。
  

 

第三十七计/攻城打援——节节堵击为至要

时间/一九四八年九月
地点/山东济南
名称/济南战役
策略/层层围堵,防止被围之敌军窜逃,并阻截援军
结果/经八昼夜攻克济南,共溃敌八万四千馀人,随即“赤化”山东 全境

 毛泽东根据战况及时电示:“为预先准备在我军攻入城内,王耀武卒其 死党突围而出分路逃窜时,全歼该敌勿使漏网起见,你们应在其主要逃路及 次要逃路,近距离及远距离,布置多层堵击力量。”并指示除由正规部队负 责外,应布置通往各路之地方部队及民兵“节节堵击,是为至要”。
   王耀武其时也在调整部署,把主力撤入城内,同时留下较强兵力防守商 埠。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就设在那里。
   九月二十日晚六时,共军攻城西集团各纵队同时对商埠实施突击。经过 四十多分钟猛烈炮火轰击和连续爆破,共军多路突破守城敌军阵地,向纵深 挺进。
   第十纵队由商埠北面攻克对方装甲车防守的火车站,直插外城脚下,堵 死商埠守军后退进城之路。
   第十三纵队和鲁中南纵队由商埠南面向东北猛攻,切断城内外守军的联 系。
   第三纵队从横贯商埠东西的经二路和经三路迅速前进。直追第二绥靖区
   司令部。当时王耀武早已撤入内城,那里仍有其精锐部队防守。防区由几座 钢筋水泥的高大建筑组成。四面马路有明碉暗堡控制,院内外工事密布,共 有一百多个机枪火力巢和一千多个步枪射击孔。
   二十一日晚,共军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突破严密设防的高大围墙,冲进 院内。经过激战,共军战士二十二日下午冲上这群高大建筑最高层,结束了 肃清商埠守敌最后一战。
   共军一鼓作气,当晚六时三十分,发起向外城猛攻。各纵队在强大炮火 掩护下,连续爆破,迅速多处突破城垣,先后攻入城内,与敌展开激烈巷战。
   到二十三日就攻占外城大部地区,迫近内城。
   为解济南之危,蒋介石一再督令徐州各兵团迅速北援,并派飞机对共军 已占的市区进行轰炸。
   共军攻城兵团决定二十三日连续对内城发动总攻。当晚六时,共军集中 炮火向高十四米、宽十米的内城墙及防御工事猛轰,攻城各部跨过护城河一 齐扑向城垣。
   王耀武督率守军拼死抵抗,战情激烈。共军攻城东集团第九纵队一部由 城东门南侧突破,一个多连登上城头,与敌军肉搏。
   攻城西集团十三纵队两个营突破西南角,其中两个连击退敌人反扑,迅 速入城,与敌巷战。
   二十四日夜间,共军再次发起猛攻。攻城东集团第九纵队七十三团突破 成功,占领黑虎泉对面的城东南角。
   攻城西集团十三纵队一○九团顽强坚持在突破口上,浴血奋战,终于控 __制了跑突泉附近城西南角。
   第十三纵队主力和第三纵队相继冲进城里。入城部队东、西对进直插纵 深,与敌巷战。
   共军东、西两路大军,迅速肃清守敌,像一把大铁钳,合拢起来,钳住 王耀武撤入内城固守待援的指挥部——山东省府。藏在地下室的第二绥靖区
   参谋长罗辛理招架不住,向共军投降,王耀武后在逃亡路上被俘。
   济南战役歼灭国军一个绥靖区司令部、一个省保安司令部、二个师部、 十一个整旅、二个总队、五个团。共毙伤俘敌八万四千多人,俘敌旅级以上 军官二十五名。另有二万多敌兵投共。
   济南战役,显示共军已熟练地掌握了炮兵、工兵等技术,有能力攻克国 军“重点设防”城市,有攻坚战经验。
   毛泽东原来预定战役打二十天,结果只用了八昼夜就攻克了济南,随即 占领山东全境。
  

 

第三十八计/能伸能缩——提前包围又拖后

时间/一九四八年七月~一九四九年四月
地点/山西太原
名称/太原战役
策略/配合全面战况,围太原而不攻陷,可取而不取
结果/封锁太原半年馀,一发动攻击,五天即攻陷

秋季攻势另一役是太原战役,那是另一场出色的攻坚战。
   太原是山西省会,位于晋中平原北部,濒汾河东岸。城南、北地形略有 起伏,城东五公里有罕山,地形复杂而隐蔽,并高出太原城五百米,可俯瞰 全城,为太原主要屏障。汾河以西六公里有石千峰一线高地。城南武宿和城 北新城有机场,是守军获取外援途径。
   当时太原阎锡山守军共有正规军十六个步兵师、三个特种兵师,还有保 安团等,总兵力十万人,火炮六百门。阎锡山利用和依靠太原有利地形,加 固工事,计划与共军决战于外围地区,固守太原。因此,在兵力部署上,除 直属部队驻守城区外,其馀部队分布在城周围各据点内,从而形成一个中心 防御点和东南西北四个外围防御体系。太原城堪称“铜墙铁壁”。
   一九四八年七月,共军华北野战部队第一兵团等逼近太原。此前,该兵 团打胜了晋中战役。
   七月十六,毛泽东致电徐向前说:“太原已形孤立,我军有提前夺取太 原之可能”,你们“全军即位于太原附近休整,并于此次休整中完成攻击太 原之准备”。
   徐向前根据毛泽东指示,加紧备战,并制定了“围困、瓦解、攻击、逐 步削弱,然后一举攻下太原”的作战方针。战役拟于十月十八日开始,争取 三个月内打完,徐向前将计划上报毛泽东。
   正在共军加紧备战之际,太原守军却集中九个步兵师,于十月二日从城 南攻出。于是,徐向前决定提前发起太原战役,首先歼灭城南出来之敌。这 一决定获毛泽东批准后,四日夜晚,共军第六十、六十一军迅速包围阎军第 四十四、四十五师。五日至六日,两个师被歼。
   毛泽东得悉后致电徐向前:“歼敌两师甚慰”、“你们现在有良好机会 可以全歼南面及东面之敌,得手后敌必震动。望你们乘胜扩张,逐一全歼外 围之敌,占领一切机场。”
   共军前线部队随后经过十一昼夜的战斗,突破敌军南面防线并向纵深推 进约六公里,完全占领南城机场,以火力控制了北机场,在东面打开敌军防 御体系缺口。
   为进一步扩张,兵团决心乘东面敌军防御体系薄弱之际夺取东山,以控 制和夺取城垣基地。
   这时,全国军事局面愈来愈利于共军,毛泽东已决定发起平津战役。为 防止北平、天津、张家口和唐山之敌逃跑,以利共军就地歼敌,毛泽东又电 示徐向前:“估计到太原攻克过早,有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自动放弃平、津、 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南撤退,增加尔后歼灭的困难,请你们考虑。再加一 二星期,将外围要点攻占若干,并确实攻占机场,即停华攻击,进行政治攻 势。部队固守已得阵地,就地休整。待明年一月上旬东北我军入关攻击平、 __津时,你们再攻太原。”
   徐向前奉命行事,暂缓进攻城垣,只继续夺占必要地点,控制南北机场。
   为彻底切断对方空中外援,共军于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占领临时 机场周围一些据点,以便火力封锁机场。至此,战役第一阶段以歼敌三万四 千多人结束。
   一九四九年三月,阎军得到空运第八十三师增援外,又将保安团、民卫 军等滥竽充数,补入正规军,并以第四十四师等残部为基础,招兵卖马,编 成“铁血”师、“坚贞”师、“神勇”师等,以壮声势。另编成第十、十五 两个兵团部,仍保留六个军部十六个步兵师和三个特种兵师,共有各种火炮 约九百门。同时,重新调整部署,划分为北、西、南、东北和东南五个防御 地域据守太原。
   一九四九年三月底,又有参加过平津战役的一批共军开到、连同久围太 原的部队共约三十万人,准备会攻太原。
   四月二十日,太原战役第二阶段攻势正式发起。
   在城东北,共军第二十兵团一个军突破丈子头,迅速西进,占领新城以 南的北机场。另有一部兵力,由兰村沿汾河西岸向南挺进,直插北机场以西 的汾河铁桥,配合由丈子头西进之军,切断了北机场以北之敌退路。
   在城西,共军第十九兵团和晋中军区部队,一路于汾河以西接连突破各 据点,迅速进至万柏林地区,与由此向南插的一个师会合,切断了汾河以西 阎军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另一路于汾河以东突破杨家堡防线,攻占东西寇 庄等地,并切断双塔寺与太原城的联系。
   在城东,共军第十八兵团主力和西北野战军第七军主力,连续攻占城东 的剪子湾、仓库区等地,进而又攻占黑土港、大东关等地。
   到四月二十二日,城周围阎军据点全部肃清,共有十三个师被歼灭。
   阎军在太原外围兵力被歼后,残部急忙调整部署,据守城垣。共军也相 应改变部署,并构筑进攻阵地。四月二十四日黄昏,共军分为十二路,在强 大炮兵火力支持下,从东、西、南、北四面同时发起总攻,仅用一个钟头时 间,十二路俱突破防线,突入市区。战斗到夜晚十时结束,全歼守敌。共军 前后封锁太原半年多矣,先是提前包围,后是延后攻城,这种战法,又是古 今中外罕见。
   毛泽东当时不在延安,自一九四八年五月起,他和周恩来等中共大员迁 到河北省西部平山县西柏坡村、继续指挥全国共军作战。
  

 

第三十九计/攻其一点——迅速争得主动权

时间/一九四八年十月
地点/锦州
名称/辽沈战役之锦州之战
策略/攻锦州以迫沈阳、长春之敌军来援,分散其主力而围歼之
结果/攻陷锦州,关闭东北大门,有利两翼作战

 看官,毛泽东要席卷神州大陆,当然得扩军备战。共军虽节节胜利,伤 亡却也不小,得时时补充兵员。新入伍者必须训练,如何解决?毛泽东名堂 多多,一九四八年春,他提出一个练兵口号——
   “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
   毛泽东对共军军官说,“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 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
   一九四八年秋,共军已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人,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 打阵地战,共区面积已占全国四分之一,人口一亿五千万。国军此时虽仍有 三百六十五万人,但第一线兵力只有一百七十馀万人,不得不放弃“全面防 御”计划,改为“重点防御”。
   当时国军有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五个战场上。
   东北战场为卫立煌集团,共五十五万兵员,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 个孤立地区。
   华北战场为傅作义集团,共六十万兵员,分布于张家口、北平、天律、 唐山、山海关等要点。
   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六十馀万兵员,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
   中原战场为白崇禧集团,共约七十五万兵员,分布于平汉南段以及汉口 为中心的地区。
   西北战场为胡宗南集团,约三十万兵员,分布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 区。
   毛泽东那时壮志凌云、气壮山河,他扬言:“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 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们每年 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 的。”
   看官,毛泽东幼时读书,算术成绩并不怎么样,这回却非常精通起来。
   他说:“过去两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一百九十一个旅,平均每年九十五个半 旅,每月八个旅弱。今后三年要求我军歼敌正规军三百个旅以上。今年(一 九四八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十五个旅左右。”
   毛泽东又将一百十五个旅的数量分配于各野战军和各兵团,计开——
   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 中原野战军担负歼灭十四个旅左右; 西北野战军担负歼灭十二个旅左右; 华北徐向前、周士第兵团歼灭阎锡山十四个旅左右; 东北野战军配合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三 十五个旅左右。
   毛泽东对比双方力量,认为共军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要大量歼敌,打下江山,共军就必须攻击对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对 方强大机动兵团作战。
   一九四八年八月,南京军事会议曾谋划撤退东北,确保华中、经营华南, 但仍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毛泽东认为,如果让国民党实现把现有兵力撤至关内或江南的计划,就 会给共军以后的作战增加麻烦。如果在国军还未决策之前,当机立断,抓住 良机,组织战略决战,就可事半功倍,消灭对方强大战略集团。
   于是,毛泽东毅然决定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用电报遥控指 挥。
   毛泽东首先选择东北战场进行大决战。
   东北敌方有正规军四十八万人,加上其他兵力共五十五万人;共军主力 连同地方武装共有七十馀万人。毛泽东给林彪、罗荣桓两共军将领发出电报:
   “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 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 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 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毛泽东为何主张先攻打锦州?而不先攻打风光明媚的长春或工商繁华的 沈阳?
   原来,共军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哪里,是关系全局的关键问题。
   当时,长春守军为共军久困,是东北战场敌方弱点,要攻城歼敌并非难 事,同时还可解除共军后顾之忧。但是,对方却企图以长春来牵制共军,掩 护沈阳、锦州守军改善态势,并且进行撤退到关内的准备工作。共军如先攻 长春,便正中对方下怀;且攻克长春,又会吓跑沈阳、锦州之敌,影响战役 和全国战局发展。
   锦州情况则不同。虽然锦州守军比长春多,但锦州至山海关段上各点的 敌军,孤立分散,攻歼取胜比较有把握;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 沈阳的敌军驰援,有利于战役发展;还可分割对方在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的 两大战略集团,华北敌军的增援则因将共军的牵制而削弱,锦州是东北敌军 通向关内的咽喉之地,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有利 共军向两翼机动作战。
   毛泽东还指出:“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 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 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四十计/奔袭运动——两翼合围奏寄功

时间/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月
地点/东北地区
名称/辽沈战役
兵力对照/七十万对五十五万
策略/先克锦州,再围歼沈阳援军,乘胜追击攻陷沈阳
结果/共歼敌四十七万馀人,占领会东北

 看官,我们说过,毛泽东的对手亦有雄才大略。当时,蒋介石一度考虑 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但权衡 利弊之后,最后仍决定固守东北,以利巩固华北,并决定采取“集中兵力, 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
   蒋介石作出具体部署——
   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二个军六个师共十万人 防守长春,牵制东北共军部分主力。
   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四个军十四个师共十五 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为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同关内的陆、 海联系。
   以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八个军二十四个师共三十万人,防守沈阳及 其附近地区,作为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支援长春、锦州。
   共军方面,根据毛泽东指示,除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 之敌外,以六个纵队和一个炮兵纵队、一个坦克营攻锦州,;另以两个纵队 配置于锦州西南的塔山、高桥地区,三个纵队配置于黑山、大虎山、彰武地 区,分别阻击由锦西、葫芦岛方向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
   锦州之战是九月十二日开始的,正当共军攻克义县,扫清锦州外围之敌 时,蒋介石飞到东北亲自指挥,并急调北宁线华北剿总的五个师和山东的两 个师来援,连同原来在锦西的四个师,共十一个师,于十月十日起向塔山共 军阵地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共军阵地。
   接着,廖耀湘兵团(国军第九兵团)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 锦州,被共军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十月十四日,共军对锦州发起进攻,经过三十一小时激战,全歼守军, 俘虏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卢濬泉以下十万馀人。
   蒋介石欲夺回锦州,打开关内外的联络,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 进。
   共军在攻占锦州后,就立即向东北方面回师,从黑山、大虎山南北两翼 合围廖耀湘兵团。十月二十六日将廖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 经两日一夜的激战,全部歼灭廖兵团,俘虏兵团司令廖耀湘,军长李涛、白 凤武、郑庭笈以下十万馀人。
   共军乘胜猛追,十一月二日攻下沈阳、营口,再歼敌十四万九千馀人。
   至此,占领东北全境。整个战役,总计歼敌四十七万馀人。
   经过辽沈战役,共军总兵力增至三百馀万人,国军总兵力下降到二百九 十万人。
   在这个战役中,毛泽中把歼灭战原则首次用于战略范围,是其兵法的又 __一发展。
   辽沈战役战场广阔,兵力众多,情况极为复杂。毛泽东从战场实际情况 出发,指教东北共军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奔袭战、攻坚战、运动战、阵地防御 战和运动防御战等战斗形式。各种战斗形式的综合运用,为以后组织实施大 型歼灭战积累了丰富经验。
   看官,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特别喜欢算术。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他 又计算出许多数目字来——
   “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两年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歼敌 二百六十四万人,共中俘敌一百六十三万人。两年主要缴获,计有步枪近九 十万支,重轻机枪六万四千馀挺,小炮八千馀门,步兵炮五千馀门,山野重 炮一千一百馀门。两年中人民解放军由一百二十馀万人增加到了二百八十万 人。其中正规军由一百一十八个旅增加到了一百七十六个旅,正规军人数由 六十一万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九万。解放区现有面积二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面积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现已有人口一 亿六千八百万,占全国人口四亿七千五百万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三;现有县城 以上大中小城市五百八十六座,占全国城市二千零九座的百分之二十九。”
   毛泽东心花怒放,认为战争进程可以大大缩短。他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十四日说: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 能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 间就可达到目的。
   毛泽东已经成为货真价实的共军最高统帅,威风八面,这时他将原各大 军区的部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将野战部队编为野战军。
   野战军以下辖兵团,兵团辖军(即原来的纵队)、军辖师,师辖团。各野战 军以其所在地区分为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各野战军所属兵团、军、师的数目,依各大战略区具体情况而 定。后来,西北野战军改为第一野战军,辖两个兵团;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 野战军,辖三个兵团;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辖四个兵团;东北野战 军改为第四野战军,辖四个兵团。华北野战军的三个兵团,直属共军总部。
   到一九四九年四月,共军是如此“排座次”的——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 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 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 副主席兼副总司令:彭德怀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叶剑英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邓小平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 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 政委:罗荣桓

 

第四十一计/中间突破——不显示主攻目标

时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地点/江苏徐州 名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
策略/动向飘忽,迷惑敌军,倏然由中央突破,割裂放军,再集中优 势兵力,逐一歼灭
结果/歼敌十个师约十万人 辽沈战役之后,共军便找寻关内对手进行决战。

   济南战役后,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开始收缩兵力,至一九四八年十月底, 其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 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力图阻止共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 署的特点是:重点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
   九月二十五日,毛泽东的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十月十一日,毛 泽东提出关于淮海战役的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对方第七兵团,完成中 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并要 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对方第十六兵团不使其东 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七兵团,并迷感敌军,使其不能迅速 判明共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 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 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七兵团。
   徐州,南屏京(南京)沪,北通冀、鲁,为华北、华中的交通枢纽,历 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蒋介石发现共军纵横驰聘津浦、陇海、平汉线之间时, 便决定把所有可能集中的兵力调到徐州地区,准备全力与共军决战。
   由于战局发展迅速,对方主力都向徐州集结,毛泽东曾经电示第一仗力 争歼灭黄伯韬、李弥等二十一至二十二个师,如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整个 形势就将改变,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近。如果敌方 不将徐州及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就可以打第二仗歼灭黄维、邱清泉,使 徐州之敌完全孤立,根据情况变化,毛泽东又调整部署,由陈毅、邓小平直 接指挥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出宿县,截断宿蚌路;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于萧 县地区从南面向黄口、徐州县攻击、以便与宿县中原野战军部队联结,如果 徐州之敌向南退却,就集中六个纵队将他们歼灭。华东野战军以三个纵队由 北向南,一个纵队由南向北,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控制徐州运河车站间 的铁路,运河以东的主力则歼灭黄伯韬兵团。这样就把对方兵力割裂开来, 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并占领徐州。
   两个野战军的主力,奉旨动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徐州东、南、 西、北几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华东野战军十三个纵队从山东境内齐向南挺 进,横扫陇海铁路北侧三百里宽广地区的敌军阵地,苏北兵团三个纵队则由 徐州东南向西北攻击。几个夜晚将敌军分割成为互不联系的好几块,东面的 黄伯韬兵团被包围。黄伯韬见大势不妙,向西撤退,打算靠拢徐州。但去路 被共军山东兵团截断。黄伯韬所率几万兵员,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被包围。
   共军根据毛泽东“必须力求调动敌人打运动战,但同时必须极大地注意 __学习阵地攻坚战术”的指示,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 部署”的战法,发扬共军擅于夜战的特点,利用夜间对壕作业,隐蔽接近敌 军,插入各村之间,加强侦察,充分准备,集中兵力兵器,逐个夺取,逐个 歼灭。
   位于包围圈西部的对方一○○军和位于南部的四十四军,战斗力比较薄 弱,经过四天战斗,即被全部歼灭。
   十九日傍晚,共军对敌方兵团司令部所在地碾庄圩发动总攻。经过一夜 激战,二十日凌晨攻占该处,歼灭敌方兵团部和二十五军军部,俘虏敌方一 万多人。黄伯韬逃至大院,顽强抵抗,仍然不敌。至二十二日黄昏,经过十 七天运动战和阵地战,黄伯韬部七个军及其指挥下的第九绥靖区一个军,共 十个师,约十万人,至此即告全军覆灭。
   为求保住战果,共军又按毛泽东指示,在徐州以东、以南进行一场阵地 防御战。
   为救黄伯韬出水火,蒋介石命令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副司令杜聿明全 力驰援,日夜兼程。于是,刘峙以其主力军邱清泉兵团,加上李弥兵团,共 五个军,在二十架飞机、百馀辆坦克,百馀门重炮的掩护配合下,沿陇海铁 路两侧向东增援。同时,以孙元良兵团增防徐州,令平汉铁路上的黄维兵团 迅速向徐州、宿县一线前进。
   共军徐州东侧阻援部队一面以三个纵队正面阻击,一面以五个纵队侧击 徐州,威胁敌方侧翼。到黄伯韬被全部围歼时,邱、李兵团虽然付出了万馀 人、三十馀辆坦克的重大代价,仍被阻在距碾庄地区五十馀华里之外。黄伯 韬本人战死。
   在两个野战军密切呼应配合下,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报捷。
   初战虽败,徐州守军仍士气如虹,为了预防重蹈黄伯韬的覆辙,迅速将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集结徐州,加强防御。
   南线李延年兵团遭到共军猛烈打击后,唯恐被歼、不敢贸然北进。这时, 黄维兵团已进入共军中原野战军预设的圈套。
  

 

第四十二计/守株待兔——绝不随便贾馀勇

时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九四九年一月
地点/江苏徐州
名称/淮海战役
策略/围困敌军二十七万人后,暂缓攻势,旨在干扰敌方主帅对战局 之判断,诱其作出错误决策
结果/淮海战役历时六十五天,歼灭敌军五十五万五千人

 毛泽东似乎有千里眼,对战局发展一目了然。他决定乘胜扩大战果,采 取南北堵截、中间围歼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为主,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 围歼黄维兵团。
   毛泽东特别指出,在黄维兵团被围之后,徐州守军可能倾巢南逃。他重 申歼灭敌军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决心,指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要对此 作出妥善的部署,以便贯彻“分割敌人,各个歼灭敌人,坚决不让敌人跑掉”
   的方针。
   十一月十五日,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完成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华东 野战军主力一部进逼任桥、固镇。蒋介石此时误以为共军可能先聚歼李延年、 刘汝明兵团,所以命令这两个兵团二十六日垦夜南撤蚌埠,据守淮河,阻止 共军继续南下,并同时命令黄维兵团向蚌埠靠拢,令徐州杜聿明放弃徐州南 下,策应其行动。他强调“守江必固淮”。
   在中原野战军合围之下,黄维兵团血肉横飞,到二十八日再也不敢突围。
   徐州守军连续七天向南猛攻,仍被共军阻滞在四堡以北地区。华东野战军另 一部追击南逃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歼其一部。
   蒋介石力逾狂澜,急召杜聿明到南京密商,要其避开共军津浦路防御正 面,从徐州西南绕道南下。同时又令徐州剿总司令刘峙飞返蚌埠,另组指挥 所,督李、刘兵团再次北犯。企图南北对进,攻击中原野战军侧背,解黄维 兵团之围,尔后一起南撤,以保存实力。
   十二月一日夜晚,杜聿明派杂牌军孙元良、李弥两兵团打头阵,以王牌 邱清泉兵团殿后,共率二十七万人马弃守徐州,向西南奔逃。
   华东野战军立即命令南线机动兵进行追击。共军对溃逃的敌军实行平行 追击,多层拦击,多处兜捕,经过三天追击,终于在十二月四日拂晓,将杜 聿明所率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全部合围在徐州西南一百三十华 里处的陈官庄地区。孙元良兵团力图突围,被共军全歼,仅孙元良只身逃去。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各围住的一大堆敌兵,都是对方精锐兵团。
   毛泽东又分析了战情,为加速战役进程,决心采取“集中兵力歼灭黄维 兵团,围住杜聿明,阻止李延年”的方针。
   六日晚至十五日,中原野战军采取紧缩俄困,“攻占一村,巩固一村”
   的打法,经过反覆争夺,连续对被围之敌实施攻击。
   经过二十多天激战,十二月十五日,黄维兵团在宿县西南被全部消灭。
   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被共军生俘。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就此打赢。
   共军如果贾其馀勇、大可迅速歼灭杜聿明部。但是,毛泽东于十二月二 十二日指示:只要杜部不大举突围,应休息到一月五日左右开始攻击,较为 __适宜。
   毛泽东为何指示围而不攻呢?原来这是毛泽东考虑全局才作出这一决 定。或可说他足智多谋,或可说他花样百出。
   当时,蒋介石在中原战场上,黄伯韬、黄维两兵团接连呜呼哀哉;而在 华北战场上,平津战役已开始,傅作义所指挥的六十多万国军,为东北赤化 所震惊,加上大沽与天津之间交通全被截断,急忙收缩兵力,企图海运南撤 或西退绥远。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于十二月二十日要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 伯从速完成江防准备,又指示刘峙部将总部不必要人员及笨重辎重适时南 运、企图将主力转运到江南预定位置,守备江防。对华北方面国军,蒋介石 打算“俾万不得已时撤回江南”,派船接运。
   在国军将要南撤而未实行时,淮海前线与华北战场部队采取“围而不攻”
   或“隔而不围”的办法,互相呼应,推迟攻击,“缓和局势”,就具有颇大 战略意义。这样可以麻痹对方,使蒋介石暂不海运平津地区军队南下,促使 他们下决心在江北苦战硬拼。这样,共军就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以便淮海、 平津战役互相配合,达到大量歼敌目的。淮海前线暂留杜聿明馀部,又好比 是扔出一块“鱼饵”,在共军歼击杜聿明战况紧急之际,李延年兵团可能再 次北上救援。届时担任南线防御的中原野战军各部,便可诱敌深入,围歼其 一部。
   杜聿明所率部队被共军围困期间,断草绝粮,饥寒交迫。后来无米断炊, 只好剥树皮、啃马骨头充饥,甚至出现人吃人状况。
   一九四七年一月初,东北华北两野战军分割包围傅作义部队,不使蒋介 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国军南下的任务已经完成,毛泽东立即命令淮海战场对 敌军发起总攻。
   从一月六日下午至十日下午,双方激战,共军终于摧毁对方最终一个孤 守点——刘集。这样,杜聿明南下兵团约二十万人全部完蛋,杜聿明被俘, 邱清泉当场被击毙,只有李弥只身伪装遁去。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五天,共歼灭对方精锐部队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 五十五万五千人。
   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村对酒当歌,绝不会感叹人生几何。
  

 

第四十三计/拦腰截断——先吃肉后啃骨头 

时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九四九年一月
地点/华北北京天津地区
名称/平津战役
策略/东西并进,拦腰截断天津守军,再分割围歼
结果/歼天津守军十三万人,收编北平傅作义部二十万守城部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后,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已成惊 弓之鸟,他错误估计东北共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采取 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方针,以观时局变化再定行止。
   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 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馀公里的铁路线 上,摆成一字长蛇阵。
   对全国战争形势观察,共军如能将傅作义兵马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 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
   为此,毛泽东决定乘傅作义还未决心南撤之前,调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 与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 义集团于华北地区。
   傅作义随时可能弃城撤兵,能否使其不撤,是战役指挥的关键。
   为此,毛泽东决定:撤围归绥,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作义谈判,迷惑 敌方。同时,毛泽东又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于十一月下旬秘密迅速入关,在 华北共军协同下,首先对敌采取抓住两线,稳住东线,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 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完成对敌的合围。
   根据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从一九四八年十 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二十一日,首先将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塘沽、 新堡安和张家口五个孤立据点上,截住其西撤南下的通路。
   十二月二十二日,共军攻克新保安。二十四日,攻下张家口,歼敌傅作 义部王牌第三十五军和第十一兵团。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共军向天津市发起总攻,十五日得手,生俘警 备司令陈长捷。
   天津东临大海,整个市区被五条河切成许多片断,易守难攻,陈长捷早 从一九四七年起即开始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增修城防。市内街垒层层,直 达核心区城,构成坚固的防御系统,环绕全城,还挖掘了水深三米、宽五米、 长近六十公里的护城河,并且把护城河和防御前沿五里的房屋完全烧毁,遍 设碉堡群。陈长捷凭借“大天津堡垒化”的工事,依靠高垒深沟、河流障碍, 再加十个正规师、四个特种兵团及地方部队共十三万守备兵力,顽强守城抗 共。
   共军在天津前线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五个纵队共二十二个师,还有大 量炮兵、坦克和工兵。
   天津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城市。陈长捷的防御特点是:北部“兵力 强”,南部“工事强”,中部“俱平常”。
   共军只要加强东、西两面的攻击力量,将守军拦腰截断,就能打乱敌方 整个防御体系,又能自由地将兵力向两翼扩展。
   __关于对天津的攻击,共军天津前线指挥部确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截断, 先南后北,然后分割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方针。
   一月十四日十时,共军向天津守军发起总攻,以过二十九小时恶战,终 于攻破这座名城,陈长捷的十三万人全部被歼。
   天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九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 下,将二十万守军包围。共军又把炮兵全部集中起来,具有强大摧毁力的一 五五大炮,对准了北平城墙。
   在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共军向北平守军发动了政治攻势,与傅作义的 代表进行谈判,想方设法使他不战出降。
   实际上,傅作义早就“通匪”,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旬,即共军包围北 平的那一天开始,傅作义的代表就和共方代表秘密接触,互送秋波。但秘密 和谈进行了一个月仍无寸进,傅作义一直敷衍应付。
   等到共军全部歼灭了平绥线的敌军之后,毛泽东于一月十四日宣布八项 和平条件。十五日,共军攻下天津,十六日,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傅作义送出 关于和平解放北平办法的通牒。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 “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直到这时,傅作义才知大势去 矣,不得不接受中共和平改编。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北平傅军部队,按照计划分别从各城门开出。到指 定地点集结。正午十二时,北平广播电台播发了傅作义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 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二十七日,守城的傅军大部分开出城外。三十一日, 共军一个师昂首阔步入城接替北平守备事宜。
   二月三日,共军耀武扬威,大模大样地举行了北平入城仪式。
   平津战役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五日开始,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结 束,历时五十六天,共歼灭和改编敌军五十三万馀人,基本上“赤化”了华 北地区。
   三大战役之后,毛泽东更是趾高气扬,一开口就嘲骂蒋介石为“战犯”。
   他在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中宣称:“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 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 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
   毛泽东宣称:“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
   谁有枪谁就有势,谁的枪多谁说话就更响亮。不到半个月,即一月十四 日,毛泽东首次以自己的大名发表声明,即纳入其雄文四卷中的《中共中央 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对国民党政府极尽其嘲讽挖苦之能事。
  

 

第四十四计/再贾剩勇——百万雄师过大江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六月二日
地点/长江南岸地区
名称/渡江战役
兵力对照/一百万对七十万 策略/乘胜追击,不予敌人喘息之机 结果/强渡长江,攻占南京、上海、杭州,歼敌四十三万馀

 看官,毛泽东胜券在握,得寸进丈,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发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重申“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的高调, 又盛气凌人地宣布要“逮捕一切估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 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
   在发布进军命令之前,毛泽东作了部署:第二、第三野战军全部二十四 军约一百万人的兵力,加上第四野战军一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统一领导,在长江下游渡江作战,夺取南京上海杭 州,围歼对方主力于南京、镇江、芜湖间三角地区。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根据毛泽东指示,决定以第三野战军第八、 第十两兵团八个军共三十五万人,组成东集团,主力在张黄港至三江营间实 施渡江;以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两兵团七个军共三十万人,组成中集团, 在裕溪口至枞阳间渡江。渡江后两集团迅速东西对进,实行钳形突击,力求 在长兴、宜兴地区封闭合围口,围歼芜湖、南京、镇江地区之敌军主力,并 继续向杭州、上海方向进攻。以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兵团九个 军共三十五万人,组成西集团,在枞阳至望江间渡江,以一部直出浙赣路, 截断敌东西两集团的联系,主力迅速东进,担任攻占芜湖、南京的任务。第 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在西集团指挥下,位于武汉正面,牵制白 崇禧集团,配合主力的作战行动。
   对手如何部署、组织长江防线呢?
   京沪杭警备总部汤恩伯集团二十五个军,约四十五万人,担任湖口至上 海段沿江防御。其中,以十八个军担任守备,以七个军配置在浙赣路及浙东 等地的战略的纵深内。华中剿总白崇禧集团十五个军约二十五万人,以其十 三个军担任宜昌到湖口段江防和守备武汉,两个军配置在长沙、南昌等地纵 深。海军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以及空军主力分别配属汤、白两集团。江防总 兵力为四十个军约七十万人,舰艇一百三十三艘,飞机三百馀架,在长江沿 线构成陆海空联合防线,阻止共军渡江南进。
   四月二十日夜,共军中集团首先在裕口至枞阳段发起进攻,二十一日拂 晓,将对方的长江防线拦腰斩断,至二十三日攻克铜陵、南陵、芜湖等地, 击溃当面之敌,并继续向宣城方向急进。
   东、西集团千二十一日夜同时渡江发起进攻,至二十三日,东集团占领 了镇江、常州;西集团攻占了青阳、高坦、至德一线。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 仁于二十二日由南京逃往广州。
   四月二十三日,共军攻占南京。
   毛泽东闻讯大喜,志满意得,立即写下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
   __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共军强力进攻下,长江防线完全崩溃。常州以东守军向上海撤退,企 图确保淞沪,组织新的防御。共军侦知后,东、中两个集团日夜兼程,于二 十七日夜在吴兴附近会师。二十九日,在郎溪、广德地区全歼南逃之敌五个 军。五月三日,第七兵团一部攻占杭州。共军两集团全力直出浙赣路和徽杭 公路,迂回汤恩伯的侧背,并乘势出闽浙赣,五月七日,控制了浙赣路义乌 至东乡段四百馀公里,粉碎了对方重新组织防御的企图,割断了汤、白两集 团的联系。
   汤恩泊所剩之八个军二十四个师二十馀万人退据上海。毛泽东指示第三 野战军“解放大上海”,第二野战军集结浙赣路休整。
   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两兵团,于五月十二日对上海发起进攻,至二十 七日占领上海,除汤恩伯率五万人乘军舰撤走外,其馀十五万人全部被捉。
   六月二日攻占崇明岛。
   在攻占上海的同时,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攻占了浙东、浙南;第二野战 军一部,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攻占了浙西、闽北、赣东北、赣中及九江、 南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两个军,于五月十五日由鄂东黄岗地区渡江,白 崇禧集团南撤。
   共军这时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五月十六日攻占汉口,翌 日攻占武昌、汉阳。
   渡江战役从四月二十日起至六月二日结束,历时四十三日,共歼敌四十 三万馀人。
   看官,共军当年强渡长江时,还有段小插曲,那是在四月二十日早晨, 英国“紫石英”号等四艘军舰闯进长江共军防线,不顾共军鸣炮警告,强行 溯江上驶,双方发生激烈炮战,“紫石英”号被击伤。
   毛泽东权充共军总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大骂英国佬。他说:“我们斥责 战争贩子邱吉尔的狂妄声明。四月二十六日,邱吉尔在英国下院,要求英国 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远东,‘实行武力的报复’。邱吉尔先生,你‘报复’ 什么?英国的军舰和国民党的军舰一道,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防区,并向 人民解放军开炮,致使人民解放军的忠勇战士伤亡二百五十二人之多。英国 人跑进中国境内做出这样大的犯罪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 府承认错误,并执行道歉和赔偿。”
   看官,毛泽东这篇声明,是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年来痛斥英 国佬的最痛快淋漓的声明,每一个被英国佬欺负过的中国人都会大叫“好 啰!”
   毛泽东这个人,平生最不怕的就是洋鬼子。反共人士也承认,自从毛泽 东席卷神州大陆,坐上民族元首宝座,洋鬼子就奈何不了我们中华民族了。
   从来没有人骂过毛泽东“民族败类”,他是天字第一号“民族胜类”呢!值 得今日许多炎黄子孙效法。
  

 

第四十五计/马不停蹄——势如破竹迫敌降

策略/继续追击,解放全中国
结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除沿海岛屿外,全国解放 渡江战役后,共军马不停蹄,继续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以 秋风扫落叶之势,挥戈猛进。

   毛泽东在共军攻占上海前夕,就发出过几条指示——
   一、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负责歼灭马步芳、马鸿逵等部及胡宗南集 团一部,解放并经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其中一部准备入 川。
   二、第二野战军主力集结于皖南、赣东、浙西地区,随时向西南进军, 在第一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歼灭由秦岭退入四川的胡宗南集团主力及西南 地方军阀部队,解政并经营四川、贵州、西康、云南四省。
   三、第三野战军向福建、浙江进军,负责经营山东、江苏、安徽、浙江、 福建等省。
   四、第四野战军向中南进军,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部,解放并经营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
   毛泽东还指教各共军将领:“我军在消灭敌人的作战中,必须实行大迂 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只有首先断敌逃路,才能彻底歼灭这些敌 人。”
   毛泽东对西南地区的作战,更有具体指示:“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 不可,对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
   毛泽东胸中真有兵马百万,驱策自如,他还有过极为具体的指示:“在 第四野战军向广西进军的同时,第二野战军主力应以大迂回大包围的动作, 从湘黔边直出贵州,进占川东、川南,切断胡宗南集团和川、康诸敌退往云 南的道路;位于陇海路西段宝鸡、天水地区的第十八兵团等部,首先抑留胡 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第二野战军主力进入川境将敌退路切断后,即迅速 入川,占领川北和成都地区,尔后两军协同,聚歼川境敌军。”
   当年负责解放大西南的就是当今鼎鼎大名的邓小平,还有刘伯承、贺龙 两元帅。
   为迷惑对方,保证对敌军实行大迂回、大包围行动的突然性,在第二野 战军进军前,第十八兵团曾对胡宗南集团发动攻势;活动于陕南、鄂西北之 第十九军也实行佯动,吸引敌军;第二野战军领率机关由南京地区乘车开经 郑州时,刘伯承司令员公开发表讲话,伪称向西进军;第四野战军进行的衡 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也掩护了第二野战军的开进和集结。这些行动都造成敌 方错觉,为第二野战军主力从川黔边突然迂回敌后制造了有利条件。
   十月底,第四野战军为支援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并策 应其主力向广西进军,决定派出九个师的兵力,由湘西北和鄂西地区向西进 击国军宋希濂集团于彭水、黔江地区,并归刘、邓指挥。据此,刘、邓决定:
   以第三兵团主力会同第四野战军的部队,由湘鄂边地区向四川迂回,首先围 歼宋希濂集团,尔后再西出江津与第五兵团协同作战;第五兵团及第十军, 以大迂回动作,直出贵州,夺取贵阳、遵义,进击宜宾,沪州,断敌逃往云 南的退路。完成上述任务后,在第十八兵团的协同下,歼灭胡宗南集团于成 都地区。
   十一月一日,共军发起了进军川、黔的作战。
   第五兵团第十兵团于十日进入贵州境内,直插贵阳、遵义。
   同时,第二兵团主力与第四野战军的部队,也突破了宋希濂集团的防线。
   共军在北起巴东、南至天柱的约五百公里的地段上,向敌实施多路攻击。
   共军这一行动,完全出敌意料之外,打乱了对方西南的整个防御部署。
   为不使宋希镰集团有计划地撤退和有组织地抵抗,共军各部按计划勇猛 急进。
   十一月十五日,共军攻下贵阳。十六日解放彭水、直逼乌江东岸,十九 日,将西逃之敌第十四兵团围歼。
   十一月二十一日,刘、邓大军前线指挥委员会指示第五兵团除留部分人 马于贵阳接管城市外,主力迅速向川南迂回,断敌退路;第三兵团主力及第 四野战军的部队,强渡乌江,力争合围敌方第二十、第十五兵团于南川及其 以东地区。强渡乌江后的共军,向南川地区之敌合击。二十四日,占领南川, 至二十八日,将对方第二十、第十五兵团大部歼灭于南川以北山区,并乘胜 夺取了重庆外围据点。
   十一月三十日,共军攻占了西南最大城市重庆。
   十二月九日,云南的卢汉,川康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国军将领 分别在昆明、雅安等地举起双手,宣布起义。
   十二月二十七日,攻占天府之国首府成都。
   共军进军西南作战,共歼敌约九十三万人,西南全境除西藏外全部得手。
  

 

第四十六计/里应外合——众卒先当偷渡客

时间/一九四九年三月~四月
地点/海南岛
名称/解放海南战役
兵力对照/一个军与木船、帆船对十万人与军舰五十、飞机三十
策略/先遣小部队偷渡,与五指山共游里应外合,再以木船、帆船渡 海大规模作战
结果/登陆一星期旋即攻下海南岛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两广战役结束,中南地区全部解放。

   看官,蒋介石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曾经说:“作战的胜负在战场上 看来,虽然是决于军队的斗争,但是斗争之上,还有战术;战术之上,还有 战略;战略之上,还有政略。我们既然知道物质比不上他人,就要在精神方 面拼命想方法求战胜敌人,这一定是可能的!如果在斗争上不能胜过敌人, 就要在战术上来取胜;如果战术上不能胜过敌人,就要在战略上来取胜;如 果战略上还不能胜过敌人,我们一定要在政略上取胜,但是战术战略政略的 运用,全靠做将领的人,尤其是统帅,能够神明变化。”
   能够“神明变化”的统帅,毛泽东当之无愧。无论斗争、战术、战略、 政略,他都棋高一着,出人头地。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毛泽东在共军攻占中南地区后,又发出命令:“准 备解放琼崖。”他特别强调,要在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
   海南岛是南中国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海南防御总司令薛岳有 十万大军,五十多艘军舰,三十多架飞机,其陆海空立体防御固若金汤。
   进攻海南,是共军第一次较大规模渡海作战。雷州半岛至海南岛最短距 离为四十里。部队登陆需要绕过暗礁及对方火力点,这样,最近距离也有一 百二十里左右。
   当时共军一无渡海作战经验,二无机械化渡海工具,三无海空军支援, 面对茫茫大海和对方陆海空立体防御,打这样的仗谈何容易。共军又多是东 北兵,不识水性,万一出师未捷先掉落大海,如何是好?
   当时毛泽东指示:“动用大量木船,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发挥人民战争 威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共军随即开展练兵运动,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那批东北兵就基本掌握 了潮水、风向的规律,学会一套海上作战技术。
   为了大举登陆,参战部队首先以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从围洲岛夺得敌军四 百只大帆船。
   薛岳发现共军准备进攻海南的意图后,一面加紧海岸设防,一面调集兵 力围剿共游五指山根据地。共军为加强海南岛内应力量,同时对海上练兵进 行一次实战检验和战役侦察,共军决定先组织一个加强营向海南岛偷渡。
   三月五日夜晚,共军八百名偷渡客分乘十四只战船,顺风扬帆,直扑海 南岛。翌日下午二时,潜渡营在海南岛西侧的白马并登陆,偷渡成功。
   三月二十六日晚,共军又以一个团的兵力组织第二次偷渡。起航时,还 算顺利。不料,后来风向突然变化,海上又起大雾。联络信号失效,大部分 船只漂流到敌军正面防御较强的地段,情况极为险恶。但是,共军武装偷渡 客们毫不退缩,以猛烈的火力回击对方军舰、飞机、陆上的三面阻击,顽强 奋战。全团上岸后,横冲直撞,先后击退对方十个营的层层堵截,毙伤俘敌 人八百多名,威风凛凛地进入五指山根据地。
   一只木船也可以开到海南岛,这事使共军恍然大悟,对方防御必有漏洞, 因此,大家认为攻占海南时机已到。
   对下一步如何打法,有两种主张:一是万船齐发,大举登陆:一是继续 组织小型偷渡。
   其实,毛泽东在下达解放海南作战命令时就有明确指示:必须集中一次, 运载一个军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的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巩固滩头阵地, 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
   四月十六日,共军千帆竟发,直捣“天涯”。船行三十馀里,薛军的飞 机、军舰发现了共军船队,以密集火力阻击。共军船队一面还击,一面急速 前进,凌晨二时,海南岛已在视线之中。
   船队离岸五、六十米,那批已学会游泳的东北兵纷纷跳下水,向岸上扑 去。薛岳精心经营了几个月的立体防线,不到一个小时就再不能立体起来。
   共军仅用四个小时,全部登陆完毕。
   共军迅速向纵深推进,很快就同接应的潜渡部队和共游琼崖纵队,可能 还有红色娘子军会师,互祝胜利。
   翌日午夜,登陆共军包围了临高城。但不见对方反抗,也不见对方机动 部队围剿。敌军主力何在?
   登陆共军对敌情作了分折:根据对方的部署和行动,薛岳极可能首先集 中主力于东线,企图歼灭共军东线部队于登陆滩头,然后各个击破。因此, 登陆共军当机立断,将临高城交给共游和潜渡部队继续围困,迫敌投降,共 军主力则东进澄迈。
   共军赶到澄迈以北,却得知敌军一个师已调往美亭,于是,共军又冒着 敌机轰炸,迅速开向美亭。
   薛岳似乎智勇双全,迅速集中四个师的兵力对共军实施反包围,共军东 线部队腹背受敌,势态非常严峻。
   西线部队当即分两路采取钳形攻势,以主力对敌军实行“反反包围”。
   双方包围、反包围,内线外线,犬牙交锗,展开了反覆的肉搏战,紧张 惊险刺激。
   双方势均力敌,打得残酷壮烈。激战持续到二十三日拂晓,薛军主力被 歼,共军东西两线部队胜利会合。
   薛岳看大势已去,急忙发出总撤退命令。自己乘飞机离去。
  

 

第四十七计/名正言顺——抗美援朝保家国

策略/打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口号,改称“解放军”为“志 愿军”,一方面在国内激发士气,一方面争取国际舆论

 看官,前文提到,毛泽东最不怕洋鬼子,不仅不怕英国佬,更不怕美国 佬,他视美国佬为“纸老虎”。
   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布中共开国,美利坚合众国心不甘情不 愿,驻南韩美军超过“三八线”,图谋先吞北朝鲜,武力封锁大陆东北边陲, 甚或有意挥军入侵中国。
   毛泽东要给点颜色让美国鬼子看,下令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出兵朝鲜 半岛,与美军一较高下。
   毛泽东对彭德怀面授机宜:“我军入朝后,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 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并以该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 至三道防线。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如敌来攻,则在阵地 前面分割歼灭之。待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 势条件之后,再配合朝鲜人民军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十月八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响亮名义为组 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命令。有云:“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 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 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 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行动。”“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
   为总后方基地。”
   看官,美利坚合众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大超级强国,经济发达, 钞票最多;毛泽东的新生“人民共和国”虽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上 却还千疮百孔、捉襟见肘,美国船坚炮利,炸弹无数;毛泽东的志愿军却还 主要以步枪为武装,机枪大炮还不多,只有手榴弹,没有炸弹,更无原子弹。
   如此强弱悬殊,毛泽东却以包天之胆,敢与美国开战,实在可歇可泣。比起 近年一些在美国佬面前低声下气,点头哈腰者来,毛泽东形象自是十分高大, 标准民族精英也!
   但是,敌军的进展比毛泽东预计的要快。就在志愿军十月十九日渡过鸭 绿江之后,亲美南韩军已攻占北朝鲜首都平壤,并迅速越过志愿军预定的防 线。
   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于十月二十一日电示志愿军:放弃原定计 划,改取从运动中歼敌的方针。“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 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 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看官,毛泽东并没有到过朝鲜半岛,但他似乎对该半岛地形了如指掌, 殊不简单。他在战役部署上指出:“我军第一仗如果不准备打东线的南首都 师,南第三师,则以第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第四十二 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南第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 壤间的铁路线,箝制元山、平壤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 主力军各个歼灭南第六、第七、第八等三个师。并要注意控制妙香山、小白 山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
   __毛泽东着重指出:“此时是歼灭南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 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
   毛泽东反覆吩咐:“敌进甚急,捕捉战机至关重要,迟则恐来不及。”
   彭德怀奉命行事,一一照办。
   十月二十二日,毛泽东电令志愿军各部:“开进路线要避开定州、博川、 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以免过早被敌发觉,使敌停止前进, 或竟缩回去。”并指出:“此次作战,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 该敌最为有利。”
   彭德怀又是一一照办,无丝毫阳奉阴违。
   十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又打电报给彭德怀,指出韩战决定于下列几点—
   —
   一、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 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南朝鲜师,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 署,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敌人将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否则形势将改为于敌 有利。
   二、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我军利用夜间 行军作战的熟练程度如何,能否在敌人大量飞机威胁下进行有利的作战。
   三、美国是否再增兵朝鲜(如五至十个师),或在美国增兵之前,我军 能否在运动战中及打孤立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个美国师及几个南朝鲜师。
   毛泽东又指示: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 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他处增调兵力到朝 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应在稳当 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看官,毛泽东将东北边防军改名“志愿军”,换汤不换药,还是共军。
   但在对内对外宣传方面,却颇有利。拒虎狼于门外,大家志愿帮助北朝鲜, 保家卫国,名正言顺。如果还用“解放军”三字,就有“解放北朝鲜”之意, 岂非等于侵略?由此亦可见毛泽东推敲文字功力深厚矣。
  

 

第四十八计/敲头斩尾——先打狗给主子看

时间/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地点/鸭绿江南岸
名称/韩战之“抗美援朝”序幕
策略/志愿军暗渡鸭绿江,猝然伏击南韩军先头部队,采拦头、截尾、 斩腰之战法围歼之 结果/历时十馀天,共歼敌一万五千徐人,将敌军由鸭绿江边赶至清 川江以南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西线“联合国军”和南韩军以师或团为单位, 汹涌而来,逼近志愿军第四十军部队,其先头部队已从志愿军侧翼前出至鸭 绿江畔楚山以南。是日凌晨,进至北镇以东的志愿军,奉命采取同敌预期遭 遇的姿态进占公路以北高地,准备伏击敌方后续部队;进至云山以北的第一 二○师也奉命进占东侧的玉女峰等高地。
   七时许,南韩军第一师先头部队,以坦克为先导,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 进,遭志愿军迎头痛击。
   十时许,又一批南韩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志愿军采取拦头,截尾、斩 腰的战法,向敌发起突然而猛烈的攻击,将敌全歼。当夜,志愿军又乘胜进 攻温井之敌,并于翌晨占领温井。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序幕。
   十月二十五日,就以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载入中共史册。
   二十五日晚上九时,彭德怀鉴于敌军以坦克汽车组成支队到处乱窜,志 愿军一仗聚歼敌军两、三个师甚是困难的情况,为了适时捕捉战机,各个歼 灭冒进之敌,决定从当日晚开始,“以军和师分途歼灭敌之一个团或两个团, 求得第一战役中数个战斗歼灭敌一、两个师,停止敌乱窜,稳定人心。”
   翌日,毛泽东电覆彭德怀,赞同分途歼敌的方针,指出“先歼灭敌人几 个团,逐步扩大,歼灭更多敌人,使我军站稳脚跟,这个方针是正确的。”
   并明确指示志愿军第一个战役以歼灭南韩第一、第六、第八三个师为目标。
   “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也就是先打狗给主子看, 然后再打主子。
   二十九日,彭德怀发现敌军虽然调整了部署,但仍处于分散状态,利于 志愿军各个击破。于是决定采取向敌后实施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割 断其南北联系,集中兵力,将敌各个歼灭于清川江以北。
   志愿军总部于十一月一日九时下达了作战命令。西线志愿军各部便陆续 开始进攻。
   二日晚,毛泽东根据战役发展情况及时电示彭德怀等人:注意以第三十 八军控制安川、军隅里、球场区域,并置重点于军隅里,确实切断清川江南 北敌之联系,歼灭美第二师由平壤北援兵力及南韩第六、第七、第八师馀部, 并尽可能向南伸出直到平壤附近。并指出“只要此着成功,即是战略上的胜 利。”此段的“全局关键,在于我三十八军全军以迅猛动作攻占军隅里、价 川、安州、新安州一带,割断南北敌人联系,其馀都是第二位。”
   被围之敌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多次突围,未能得逞。三日晚,共军乘 被围之敌疲惫之际发起攻击,将其全歼。这就是著名的云山战斗。
   云山战斗,是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 __一师第八团之大部及南韩军第一师第十二团一部,共歼敌二千零四十六名(其 中美军一千八百四十名),击毁与缴获坦克二十八辆,汽车一百七十六辆, 各种炮一百九十门等大量物资。
   在取得云山大捷的同时,在西线的志愿军其他部队也连战告捷,第四十 军歼灭南韩第八师、美骑兵第一师的炮兵各一部。第六十六军进到龟城近郊, 阻击与牵制了美第二十四师。第五十军由安东过江,进至新义州以南,准备 阻击窜至南市洞的英国第二十七旅。
   烽火漫无,恶战无日无之。十一月一日,东线战事正酣,敌方急调位于 咸兴的美陆战队第一师参战。在五十馀架飞机,四十馀辆坦克配合下,向志 愿军阵地进行连续而猛烈的攻击。志愿军于半夜三更组织反击,将敌击退。
   随后各处又有激战。
   在东线阻击作战中,志愿军同美韩军队激战十三昼夜,先后抗击了三个 师的猛烈进攻,歼敌二千七百馀名,粉碎敌军迂回江界的图谋,有力地配合 了西线作战。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与北朝鲜人民军共歼敌一万五千馀人,粉碎了美军 图于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企图,并将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 南,取得初战胜利,初步稳定半岛战局。
   看官,毛泽东一向主张,第一仗一定要打赢。在韩战中,毛泽东遥控指 挥,也打赢了第一仗。以后多次战役,毛泽东都运筹决胜,捷报频传。
   打到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与驻韩联合国军总 司令克拉克将军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至此,韩战结束。美军在韩战中 损失三十九万士兵,是美国历史上一页奇耻大辱。
   从此,美军可以在地球上其他地方作威作福,却不敢再叫嚣要打进中国 大陆。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在莫斯科各国共党代表会议上讲话时提 到韩战,他的讲话气势如虹,颇为精彩——
   “朝鲜战争,在开始的时候,美国一个师有八百门炮,中国志愿军三个 师才有五十多门炮。但是一打就像赶鸭子一样,几个星期就把美国人赶了几 百公里,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以南去了。后来,美国人集中了力量反攻,我 们和金日成同志退到三八线相持,构筑阵地。一打,整个朝鲜战争差不多打 了三年。美国的飞机像黄蜂一样,我们在第一线一架飞机也没有。双方同意 讲和。在甚么地点?他们说在一条丹麦的船上。我们说在开城,在我们的地 方。他们说:好。因为在我们的地方,他们每天开会得打着白旗子来,开完 会打着白旗子回去。后来,他们感到不好意思了——天天打白旗子。改一个 地方吧,改到双方战线的中间,地名叫板门店。我们说也可以,但是又说了 年把,美国总是不甘心签字。那么厉害、有那么多钢的美国人,也只得如此。”
   早在一九四六年八月,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 就指美国是纸老虎。但是,在具体与美国作战时,毛泽东也不敢小觑美国, 而是视为强大之敌认真对付。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会议上发表讲 话,说美帝国主义有两重性,一面,是活老虎、铁老虎、真老虎;但是,终 究会转化为纸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
   毛泽东有段话对我们在人生战场上奋斗搏杀应有启发:“从本质上看, 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 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老 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这就是 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一日于香港  

第一页 | 第二页 | 第三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