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求财(佛教观点)(转帖)

(2010-03-01 09:03:26) 下一个
如何求财(佛教观点)(转帖)
cnorg
5位粉丝
1楼

1、勤劳不能致富。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传标语。事实上,勤劳只是致富的助缘,勤劳本身并不能致富。如果勤劳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辛苦的人应该最富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养尊处优什么都不干,却拥有大量财富。因此,‘勤劳致富’并不是究竟正确的说法,若没有布施财物造福大众的心念和行动,即便再辛苦也不会有太多的财富。真正是辛苦如山,不如积福如火星。

2、知识不能致富。社会上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时,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学习知识技能可以致富。如果知识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一些硕士博士沦落街头,一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的收入不如小学毕业生,北大毕业生在西安街头卖猪肉度日一度成为新闻;而相反的很多知识文化浅薄的人却拥有大量财富。所以靠知识致富的说法亦不究竟。

3、信仰不能致富。有些宗教说,你信仰上帝,上帝就会赐福给你;或者民间也有供养财神的传统,这些信仰也不能给大家带来财富。因为民间很多人供财神,可并不是个个都富有;信上帝的人也很多,但贫穷者也不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尔。盖茨没有供养信仰财神,但他是世界首富。因此,信仰致富也非实理。即便你信仰供养佛陀,若不能照因果的道理广种福田,亦是不能致富的。因为脱离了因果自然规律的信仰一定是迷信,迷信当然不能致富。

4、还有些人认为增长财富效益要靠智谋、拼搏、管理、团队精神……只要大家能够辩证观察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就会明白这些因素只是求财的助缘而已,都不究竟。可是很多人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助缘得到财富的,于是就误认为这些助缘就是致富的金科玉律,而忘记了根本的原因;就好象很多人认为向日葵成长靠的是阳光、水分、肥料、土壤这些助缘,而忘记了土壤中必须要有向日葵的种籽,无论你怎样浇水施肥也是没有结果的。播种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种子就是财布施。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学问中,论述解释命运问题最为详尽真实的就是佛法所示因果业力和六道轮回的学说,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学问可以解答并解决关于命运的问题,财富问题属于命运的一个方面,当然亦不能脱离因果规律的范畴。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财施是求取财富必经之道,除此之外,绝对再无其它路径可走。如果有人还想寄望于其它方法来求取财富,必然落于迷信和邪见,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亦只会无果而终的,因为违背了宇宙因果律。

2010-2-25 18:18 回复

cnorg
5位粉丝
2楼

财布施

(摘录于净空法师《认识佛教》)

‘布施’在整个大乘佛法里,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这六条再要归纳,就是布施一条。所以佛首先教我们修布施波罗蜜。‘布施’,一般人很难理解它真正的含意。往往听说布施,就赶著捐一点钱到寺庙里去。这是错解!这样的理解,布施太狭隘了!那里是菩萨修的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譬如说早晨起来,你把家人盥洗的东西都准备得好好的,早餐、茶都烧好了,你是在布施、供养你一家人啊!你在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在修普贤菩萨的广修供养。你看你心里多快乐。能这样领悟就不会说:‘哎呀!家人都把我当老妈、下女、佣人,要我天天去侍候他们。’这样天天发牢骚,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没有了。你看,念头一转,牢骚、痛苦就变成布施波罗蜜,立刻就得到佛法快乐和智慧的实益。在美国有些制度,叫人不得不布施。譬如医药保险,人人都要买。为什么呢?怕自己生病的时候,医药费付不起,所以先买保险,由保险公司替你付医药费。在每个月缴医药保险费的时候,如果是为了自己生病而做准备,如此,将来一定会生病;不生病,这些钱没有办法开销啊。如果念头一转:我是在修布施、修供养;帮助那些有病的人,供养那些有病的人。这样布施出去,你一生永远不生病。为什么呢?你修的是不生病的因啊!你布施、照顾老人,将来你就得善果!即使老了,也会有许多年轻人关怀你、照顾你、侍候你!种什么因一定结什么果报。再说一个人服务在公司行号里,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为了要多拿一点钱,或是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如果能存这样的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这个公司、是供养社会大众,加薪与升迁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萨道。以菩萨的施舍心在做工作,永远不疲不厌,会愈做愈快乐。这就是俗话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愿做又不得不去做,就会疲倦、会讨厌。反之,欢喜、高兴做的事情,会愈做愈有精神。我今天到世界各地方跟大家介绍佛法,是我欢喜做的!这是法布施啊!你们不懂的,我来教给你们,告诉你们,是希望大家都能减少烦恼、痛苦,都能得到佛法的喜乐和智慧,来充实提升生命和生活美满!我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次到洛杉矶,一下飞机,讲堂已经布置好了,马上就去讲演。一天讲九个小时,还要我站著讲,底下的人坐著听;坐著听的人累了,我讲的人不累,愈讲愈有精神,愈讲声音愈大。为什么呢?因为观念、心境不一样。假如我讲经,计算一个小时要拿多少钟点费,再看看听的人不起劲,那就会疲倦、厌倦了。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我是以无比欢喜的心把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介绍给大家。这个欢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营养。今天大家讲求这个营养那个营养,那是假的啊。看看佛门里面的‘禅悦为食’。禅是什么?心地清净;悦是心地欢喜,这才是最滋养的(最丰富的滋养),所以健康不在饮食!得欢喜心、得法喜,就会健康、长寿、年轻、不衰老。忧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脸的,容易生病,衰老也会非常之快。欢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从布施波罗蜜得来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诸位在此地,汽车都买了保险。为什么呢?发生车祸的时候有人赔偿。如果你念头一转:我这是修布施,是帮助那些出车祸的人。如此你这个车永远不会出车祸,永远有佛菩萨加持你。诸位看看,念头一转,就是菩萨;念头不转,就是凡夫!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呢?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迷者——样样为自己;觉者——样样为众生。样样为众生,自己得的好处真正不可思议,没法子想像!样样都为自己,得到的好处一点点,而且得到了就没有了。你说,谁是聪明?谁是傻瓜?所以说要念念为一切众生,不要为自己。今生,你有财富、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钱,能用在社会上,能用在大众上,这是大智慧,是真正会用钱的。假使处处为自己著想,那是很笨的,修来的一点点福报,没几天就享完了。如果能念头一转,将福报布施给众生,福报就更增盛,直至无有穷尽。布施的内涵无量无边。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修学。只要念头一转,就是行菩萨道;转不过来,就是六道凡夫。以上财布施,只是略举几个例子说明,诸位自己要多多去体会,多多去思惟,就会做得圆满。

财布施,在佛法里面又把它分为内财与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就是身体。在医学界里,有许多捐赠眼角膜或捐赠内脏者,这是内财的一种。再者,我们以体力去帮助别人,也是内财布施。如果我们给人家工作不求报酬,就是义务的工作(义工),这也是属于内财布施。由此可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做布施,就是没有那种布施的心,所以不是行菩萨道。假如我们有一颗布施的心,那么每天时时刻刻,统统是修六度,统统是修菩萨法。所以菩萨法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就是在那一念心;一念觉——为一切众生,就是佛菩萨;一念迷——为自己,就是凡夫。所以佛家善恶的标准: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为别人的都是善。这个初学的人听了很难懂!人,为什么不为自己呢?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是由两种执著障碍。第一种是我执,第二种是法执。我执要是破掉了,就证阿罗汉果;法执破尽了,就成佛。那些念念为自己的人,我执天天在增长,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长执著而已。因为执著不能破除,所以佛说这是恶。你不想出三界,那就另当别论,想出三界,一定要破我、法二执。我执就是烦恼障,烦恼的根源;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


2010-2-25 18:22 回复

cnorg
5位粉丝
3楼

三轮体空

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之应有态度。又称三事皆空、三轮清净。指布施时住于空观,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此三轮略如下述∶
(1)施空∶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无希求福报之心。
(2)受空∶指既体达本无能施之人,故对受者不起慢心。
(3)施物空∶指了达资财珍宝一切所施物品本来皆空,对所施物品不起贪惜心。
如此透悟三轮体空之布施行,最为清净,亦最殊胜。般若部经典中,随处可见此等说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大正8·749a)∶‘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宗泐、如
‘世人行施,心希果报,是为着相。菩萨行施,了达三轮体空故,能不住于相。三轮者,谓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也。佛告善现∶应如是不住于相而行施者。盖欲菩萨降伏妄心也。’
《大般若波罗蜜经》卷三九二〈成熟有情品〉谓,修布施时若起执着,则更受身,展转受大苦,因此应了达施者、受者、施物、施果本性空,而不执着;其意与上述相同。
此外,《法界次第》卷下之上载(大正46·6866)∶‘若布施时,施人、受人及财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实相正观。’或谓三轮之相有粗细,即施者于自身起慢心,对受者怀爱憎之念,对施物生惜心,是为粗三轮相;未达万法如幻之理,执有实我法而布施者,此为细三轮相。(转帖百度百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