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浅说忏悔业障

(2010-02-01 07:43:45) 下一个
浅说忏悔业障



果益


性本真空,纤毫无染,然一切众生,无始来今,只因一念妄动,遂起十界业缘。由惑造业,因业感报。是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复种种心生。其心不起则已,起则有业。所造之业,无量无边。牵引含识,流转六道。诚如经中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个无法更改的定律真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果报,如影随形。我们只能接受,却无法投机取巧,更无法逃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起心动念就是业。假设所造恶业有体可见、有相可睹,则广大的虚空也显得狭小,而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业障。
末法时代众生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信因果,不怕造恶业。对许多人来说,依佛法教导行十善业并且不造恶业的人,非常稀少。因此忏悔业障就成了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法门。一切众生本来具有圆满无缺的如来德相,只因为无明的遮蔽,无法显出本来面目。在修行的道路上,过去世与现在世所作的一切恶业,如此诸多恶业罪障一旦成熟,会牵引我们堕入三恶趣中受大苦恼,纵使我们也精勤修行,却难有结果,近则障碍得到人天善趣的果报,远则障碍成就声闻、独觉、菩萨、佛的解脱果。如果不能追悔厌离并陈白发露往昔所造恶业,则不能脱离三恶道。只能亲赴三恶趣中,品尝自己酿造的杯杯苦酒。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参至普贤,已是等觉之位,普贤菩萨尚令其修忏悔之愿,以达圆满佛果。由此可知忏悔的重要性,为了扫清修行上的障碍,一定要先忏悔,有句话说得好:“恶业的唯一功德是可以忏悔清除。”故此一定要追悔厌离并陈白发露往昔所造恶业。
我等愚凡学人,都希望能除业障而求忏悔,却又不明业障之义,是以不得忏悔之法,若欲真心忏悔业障的人,则一定要先见业障,然后始可以言忏悔,若是不见业障,不知何为业障,则拿什么来忏悔呢?所以必须先明白何为业障。所为业者,是心数数起之法。此法不论善与恶,或是无记,凡是足以障我成佛之路者,概名业障。然此全是自性所起之幻影,所以称幻心,幻心即是业,能不住于相,照见为空,则归于寂灭之本相,即不成障,否则就流入于恶,都是无明烦恼,都是罪恶业,乃至是无般若智慧之善业,亦终必流入于恶而成障,所以心地未明以前,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障,明心而后,则知一切是幻心所化。心既无有体相,则诸业亦无体相,一念顿空,此便是至净至捷的忏悔法。忏对过去,过去如梦,一觉便醒,并无别法,此对于果地而言。悔指未来,言未来诸恶,皆能预觉,苟一不慎,必致后悔不已,故曰悔,此则是对于因地而言。但愚人认此罪恶为实有,以为虽经忏悔而转念又至,即数数忏悔,亦难清除,皆因不知旧时之业,因数数而成,成之于习,今亦必数数而化,化除其习,由大而小,由小而空,使之无力,但用一悔字足矣。我等愚凡之人,以见理未彻,遂有此病,若能明白此根本不可得,我此数数之幻习,既无形而幻生,亦必无形而化除之,倘能于一念未起前荐起,则顿见空寂,是名真忏悔,观普贤行愿品中,于悔过法则特示办法,曰后不复造,独于忏法则不提一字,仅云恶业而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云云,由此可见忏法,全在觉知,不认其为实有,此便是无上忏法也,全在我之一念。此理至浅,一般人极容易忽略,此皆是我等由于平日用功不痛切,未明毕竟无生妙理的原故。经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若更详细点,古德依事理作法取三种忏悔:一作法忏,谓择地建坛,请戒德师,依律作法,自陈所造众罪毫不覆藏。当尔之时眼观坛仪,耳听羯磨,心无除缘,即有无作戒体表於心田。由此持则体增,犯则体坏,故忏悔后更莫造新,众罪遂可消灭。二取相忏。谓百里千里无戒德师,自於昼夜六时,以清净三业,向佛菩萨像前,五体投地,如大山崩,毕露过罪,运心观想,三年五载,乃至一生,必期亲见光华瑞相,而诸众罪遂即消灭。三无生忏。谓业从念起,但观现前一念,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三处即空,罪福无主,所谓心亡罪亦亡。是名真忏悔。而前二为事忏,后一理忏。事则别忏身口七支之罪,属小乘。理则总忏意中三毒之罪,属大乘。而利根人三俱大乘,若以一心三智照一境三谛,谛理如如,智照历历。忏一罪则圆忏,而众罪当体解脱,是为法性妙忏,即最上上根忏也。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此之谓也。
佛在经中说他的弟子中有两种勇士:一者即善护身口意,严持诸律仪,戒珠洁净无瑕。二者,虽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恶,但马上追悔勇于发露忏悔,如法还净。犯错造恶虽然不好,但能因造小恶业而生大恐怖,勇猛忏悔、洗心革面、改往修来的人如火中莲花,确实让人佩服。忏悔能培植很大的福报,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 所谓“弥天大罪,挡不住一个忏字,”确实此言不虚。
《高僧传》中记载昙策大师严净道场,专修忏悔,见到七佛现身对他授记说:“汝罪已灭,于贤劫中成佛号普明如来。”南岳慧思禅师修“方等忏”,梦见四十九位圣僧给他重新受戒,之后更加精进苦修,彻见三生之事,身倚墙时顿然开悟。智者大师在大苏山修“法华忏仪”,证得旋陀罗尼,辩才无碍,成就无量功德。
总之,忏悔可以消除烦恼、洗净业障罪垢、铲除恶报、开发心性光明自性、现前禅定智慧、获得清净律仪等,其力用无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实践,才能真实体会到。忏悔的仪轨有《礼佛大忏悔文》、《梁皇宝忏》、《大悲忏》、《法华忏》等等,对一般的修行人来说,念诵《礼佛大忏悔文》是最相应、最有力的忏悔方法。在未忏悔前,应先了解其义理,忏悔时,亦应先熟读其偈文,大凡百千力量,都从一熟字上得来,熟能生巧而已。
忏悔要忏至罪障消除,有严格的标志,称“见罪净相”。依佛经中说,见罪净相有看见和梦见佛菩萨、光明等,或梦见听闻佛法,吐污物或黑水,喝清净的甘露等等。
古人还有五种增上胜心前行方便法,若欲忏悔业障应当先发这五种增上胜心前行方便。
一惭愧心:诸佛菩萨三业清净皎如日月,我等无恶不造,又被一切贤圣所呵责,诸多鬼神天仙所指责厌弃,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既是凡夫,自然三门恒与恶业相应,这样命终之后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受无量苦,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慌恐怖呢?
  三厌离心:往昔无知愚昧造作恶业,现在罪垢缠身,当生厌烦追悔之心。又观生死之中,常被无常大火所焚,众苦连绵,不净充满,虚假无实,只如一场戏而已,如水泡速起速灭,生老病死如车轮滚动一刻不息,八苦交煎无有暂停,内观自身种种不净,九孔长流污秽。内外诸法丑恶虚假,当生厌离。
  四发菩提心:菩提心能疗一切生死重病,能烧一切障碍,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众生,严净佛国,能圆满成就如来一切功德,所以当发菩提心。
五怨亲平等: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无人我相,若不如此则妄分怨亲,以邪分别护亲伏敌,滋生贪嗔烦恼,造恶受苦。
具此五种殊胜方便,然后观想十方诸佛菩萨,或仅观一佛一菩萨。《佛名经》所云:“缘想十方诸佛贤圣,擎拳合掌,披陈至祷,惭愧改革,舒历心肝,洗荡肠胃,如此忏者,亦何罪而不灭,何障而不除。”否则悠悠缓缓,心浮气躁,身心散漫,罪业不消,一息不来,三途苦报亲身感受,求脱无期,无代受者,诸有智者当扪心深思。
《华严经》云:“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故此我等当志诚恳切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忘,心忘罪灭二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