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骂人者自污

(2010-01-20 07:31:45) 下一个
骂人者自污
(文:转载)

众人皆知「祸从口出」,但未必知道「骂人者自污」的道理。

因为前者的因果关系是显性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不是马上见分晓、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祸殃的根源,很可怕呦!

据调查一些杀人的恶性案例,使人震惊的是,很多起因于一时的口角和一两句的谩骂所致。人们或亲属会为之惋惜和感叹不已。

如果不争执,如果不恶言相向,如果不恶语伤人,就不会惹来杀身之祸了!但是,一切都悔之晚矣!

问题是,当事人缺乏自我修养,恶从胆边生,习惯成自然,不让他/她骂人,那是万万不能够的。所以,在骂人成性之前,杜绝隐患,从现在做起,戒骂人、戒恶口,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在虚拟世界,在马甲笔名背后,在自己的博客里,就可以匿名痛痛快快的骂人了。

其实,在网上造的恶口业更严重!因为点击的人很多。虽然只有一句骂人,但恶劣的影响,无形中被放大、膨胀和发酵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而因果业报的定率是成正比的。

骂人恶口者不仅暴露了自己文明素质差,嗔恨心重,缺乏仁爱、宽厚的善良之心,没有口德修养。

实际上,已经在自己的八识心田里种下了污言秽语、诽谤谩骂、仇恨阴暗等种种恶业的种子。

可能骂人会给人带来一种快感和满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骂人的文化智力不断的加强和熟练,最终将会形成一种轻易造口业的习性。

习惯成自然,总有一天,得到「祸从口出」的恶报就不足为奇了。

佛教认为,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阿赖耶识如来藏。「因为无始劫以来,阿赖耶识心体亲自所受的种种熏习的原因,所以从阿赖耶识中渐次的生起了各种差别不同的功能;

这些出生各种差别不同果报的功能,以及能够配合七识而运作的一切功能,就是种子」。

「本识中能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所以,菩萨畏因,众生怕果。

「骂人者自污」,因为「恶还本身」。

佛经曰:「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

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对曰:「归矣。」(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后,遭人攻击,佛默不作声,使攻击他的人无话可说。从:对待。纳:理会、接受)

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因骂人犯了恶口的罪恶,必会招致坏的报应,「子自持祸」。)

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记得泰国的一个真实故事说,一个小姑娘看到丑陋的麻风病人,不禁掩面躲闪并骂那个麻风人真讨厌!

结果那个人气愤之下,发了毒誓,不知怎样恶搞,最终把那个小姑娘变成了自己的老婆。一句恶口,毁了自己的一生啊。

骂人者自损,还因为「尘唾自污」 。佛经曰:「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唾:吐口水。己堕:落在自己脸上。]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扬:吹、刮。坌:(音:ben笨)灰尘。]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据佛教故事说,一个路人骂另一个人挡了他的路,好狗不挡道。结果骂人的人,来世就作了一世的狗。

如此看来,骂人恶口对自己有这么多不利!所以,应当「转重令轻」才是聪明的!

不要让恶的业种如百川归海,又深又广,罪不可恕,积重难返,难以自拔。若自解知非,改恶行善,才会如同去病抽丝,罪自消。

既然骂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尘唾自污」,「恶还本身」, 所以当要骂人的时候,先咽两口唾沫消消气儿,或者先喝杯茶如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