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中国书法字的大小,兼谈帖派和碑派书法的本质的不同

(2007-08-06 07:31:29) 下一个
中国书法,或说中国传统书法,一直是被尺牍书法,即帖派统治的。帖派书法更古老,书法理论上也更系统和成熟,笔法技巧的发展上更是惊人的完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被成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以及米芾等人的千古名帖蜀素,沼溪帖等等,字都是1厘米见方左右的小行草。

有人以为大字见功夫,其实是错觉。中国书法最见功夫的,是尺牍书法,也就是帖派书法,或叫二王书风,表现的正是大王书法的精髓:技巧和难度。

小行草靠的是指碗功夫。王羲之的指碗功夫,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大的精神遗产。王羲之的伟大,是因为正是从他开始,才确立了中国书法的本质:华丽而难度极大的技巧。他的影响力跨越时空。日本书法深受二王书法的影响,古时候的很多书家,都是很正统的二王一派,如空海,藤原佐里等人的书法水平至高,简直就是中国晋唐书法的翻版。直到现在,日本人的很多书法仍很有二王的遗韵,虽然由于文字的变化,日本书法已经产生了不少变化,但日本人总说,羲之是只不死鸟。而韩国的书法,由于没有真正很好的接受过二王书法的熏陶和传承,他们的书法近千年来一直都在形式上苦苦摸索而不得出路,水平不但比中国书法相差很远,比日本书法也相差很远。

大字其实出现的很晚。明清以后,碑派才渐渐盛行,才有了大字。之前的大字,许多是放大后刻出来。

碑派的盛行,其实,是很多人在学二王书法过程中,感到难度太大,或感觉没有办法达到二王,颜,米,苏,蔡等王派大家的水平,而寻求在技巧外的捷径的结果。帖派发展到宋以后,技巧和华丽发展到了巅峰,之后的书家,很少人能和二王,颜,苏,米,蔡等人在技巧上和难度上相提并论了,技巧的高峰压得很多书家抬不起头,而正是这样情况下,才出现了碑派。

碑派相对而言,笔法简单,技巧难度低,所以大有市场。但,中国书法开始走下坡路,正是始于此。书法界对碑派书法的公识是,形式的东西多而内容少,许多二王一派的书法家都极力反对碑派,认为它是恶俗的代表,但同样,很多人却极力拥护并身体力行,我想,关于碑和帖的交锋,还会一直进行下去。但中国书法,要想继续前进,单靠形式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从宋朝以后,直到近代和现代,中国书法再没有出现巨人,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字却越写越巨大。

古人所说的,“惊四宴易,适独坐难”,就是说用大字博人惊叹容易,而把小字写出特点难。米芾等人常把一些大字,戏谑的比作“酒肆招牌”书法,以谓其俗。明清以来形成的八股书风,被人批判为没有内容,没有技巧,而徒有形式的书法,就是以“黑,大,园,亮”为代表的书法风格,大字其实用的是胳膊,更容易掌握。和中国传统书法的指碗功夫,难度上和精致上,相距千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常德浩 回复 悄悄话 写这么好的字,羡慕羡慕!
墨浅 回复 悄悄话 长见识了,以后常来学习。

不过还是觉得小揩有点扭扭捏捏,这个“黑,大,园,亮”反而听起来是褒义词。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你的书法功夫深,我得好好学。我的画你不能学,是野路子,不正规。文化走廊里有几个真的画家,那才叫一个棒!我们一起慢慢找他们学。
谢谢留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