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
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达到无限的扩展,
感受内心的世界可以达到无比的深邃......
静静地听,用你的心去感受......
这片广袤的草原,这片辽远的蓝天,这片清澈的湖水。
感受美国西部的原始粗犷、纯朴真挚,一切都让人聚焦凝神。
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亲吻耳语,追寻内心的一份宁静与平和。
这是人与自然的身体、灵魂的完美融合,
让整个身心都融化在历史与自然流淌的长河;
天地无垠,荒远壮阔,
一个孤独的人,一只孤独的狼,一颗渴求的心......
豪情中有着迷离,壮阔中有心底一丝柔性的惆怅,
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感受的音乐,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漂泊,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去流浪。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体验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放逐自己,去面对千万里之外一片荒远的地方。
我知道那是值得留在自己记忆里,一个人的深夜为之倾情感叹。
电影背景介绍:
影片《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
该片长达3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是部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的大型史诗式西部片。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
凯文·斯拉特纳认为:“我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影片必须打上印第安语字幕,并且自信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三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在第63届奥斯卡评奖活动中一鸣惊人,荣获12项奖项提名,并最终夺取了,令世界为之瞩目。
凯文·斯科特纳大胆地采用了十几年来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样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
影片所表现出的多元化显现,为西部片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他复兴了一个片种,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影片虽然采用了传说的叙事式的故事结构,但与众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情调融为了一体,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异彩的艺术魅力。
而影片在拍摄技术上也有着极可称道的精彩之笔。把浑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氛与雄浑壮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丰富的摄影角度,巧妙的动态节奏和复杂而又出色的场面调度,使影片达到了极其出色的视觉效果。但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原因还应归结到其深刻的主题内涵。
随着二战的结束,人道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被提到了相当的地位。历史的反思使战争题材和西部开拓史成为电影的两大主题。
《与狼共舞》反映的就是这种极难把握和表现的西部拓进的历史和思考。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本片一反以往影片特别是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作法,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纯朴真挚和善良。
影片还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并以邓巴与苏族人和善相处体现了这种理想的自由与美好,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
这些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最终使影片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本片的配乐也堪称经典,足以跟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巴里(John Barry)的另一部得意之作《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配乐一较高下。
由于凯文·科斯纳酷爱音乐气氛,因而整部影片运用配乐的比例极大,以至于没有音乐背景的镜头也有了独特的风味。
壮美的西部大草原在这平缓而又气韵十足的音乐衬托下,令人遐想不已。狩猎野牛的大场面配乐,则彰显了本片的西部巨片气势。
剧情简介:
南北战争中的英雄邓巴中尉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骑着马西斯科来到了神奇的西部。海斯要塞的范布鲁少校把邓巴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克威克。大草原的壮美深深吸引了邓巴,他决定独自在无人的哨所住下。
但由于范布鲁少校的自杀和车夫被印地安帕尼族杀死,邓巴变得与世隔绝了。邓巴独自过着平静而单调的生活。这无边无垠的苍天原野仿佛就是他的天堂。
邓巴还和一只两条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并给它取名为“两只白袜”。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邓巴和印第安苏族人有了接触。苏族人为邓巴的到来而议论纷纷,在对如何对邓巴上起了争执。
邓巴决定主动去找苏族人。在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杀的苏族妇女“站立舞拳”,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亲人并被苏族人收养。在把“站立舞拳”交还给苏族人之后,邓巴骑马离去。
邓巴的来访极大地震动了苏族人。印第安人头领们一致同意去回访邓巴。第二天,几个印第安人来到邓巴的驻地。就这样,双方开始了缓慢而友好的接触。
渐渐地邓巴成了苏族人的朋友,他还有了一个印第安名字,叫做“与狼共舞”。在捕猎野牛时,邓巴的骑术和枪法令苏族人大为折服。他还救了一位印第安男孩。
从此以后,邓巴搬入苏族人的营地居住,开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此同时,邓巴与“站立舞拳”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在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全力,将哨所里的枪支弹药分给了苏族人,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邓巴再次成为苏族人的英雄。
所有苏族人都敬慕邓巴,他们祝福邓巴与“站立舞拳”的相爱和结合。邓巴深切地认识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地生活在苏族人中间。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之外,邓巴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
然而,就在邓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记本,永远地住到印第安人中间时,他发现那里已经驻扎了一队白人士兵。他们看到印第安人装束的邓巴就开枪射击。爱马西斯科死了,邓巴也成了囚犯。
邓巴为印第安人的辩护招来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们认定邓巴是叛徒。于是邓巴再也不说英语,而毅然说起了印第安语。驻军少校无计可施,只好派一队士兵押送邓巴回海斯要塞。苏族人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消灭了押送队,救出了邓巴。
严冬来临了,苏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来。为了不连累苏族朋友,邓巴谢绝了挽留,带着妻子“站立舞拳”离开了苏族人村落。十八年后,苏族人被迫与屏蔽签订了协议,放弃他们世代相传的土地。
专辑简介:
看过《与狼共舞》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那广阔的原野,那令人神往的大西部。原始与现实、友谊与侵略、人性与自然,毫无虚假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出自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巴瑞 之手的电影配乐更是影片中的灵魂所在。整体音乐风格就如一个巨人的低声吟唱,虽然音调始终不高,但依然让人感到气势不凡。
从热带雨林里升起的蓝色爵士、迷离感性的大量弦乐、悲壮豪情的管乐......都在约翰巴瑞的精心调配下显示得流畅惬意、浑然天成。那是一种柔美与刚性的碰撞,典雅与不羁的颠覆,听觉与思维的考验。
20世纪80年代末期,佳作不断的john barry约翰·巴瑞由于健康因素作品产量锐减甚至停顿,直到1990年才以《与狼共舞》复出,并获得了他的第4座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john barry将这部作品献给了3位帮助他渡过健康危机的医生。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史诗巨片也成为他所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配乐作品,结构上也最为复杂。
所有20段配乐,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theJohn Dunbar Theme约翰邓巴主题》、《Two Socks and the Wolf Theme两只袜子-狼主题》和《The Love Theme爱的主题》,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刚柔并济。
《The Buffalo Hunt捕猎野牛》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 John Dunbar Theme邓巴》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成为约翰·巴瑞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采用最新HDCD格式制作的本专辑,每一粒音符都清晰可闻,每一段华彩都令人浮想连篇。引领着你与电影情节的发展紧紧相扣,与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与狼共舞》与众不同的音乐另类体验,会让你的乐神经变得敏锐与新奇起来。但愿你是这款CD的受益者,收藏它,然后终生受用。
当一种事物即将消逝的时候,人们往往才会侧目于它的美丽。
听着《与狼共舞》那雄壮低沉的音乐,眼前是美国西部广袤大地;印第安人的家园和那袅袅炊烟。这一切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挥之不去。
当拓荒者抵达美洲的时候,当他们用武力迫使印第安人收缩在狭小的“保留区”内时,当白人的生活不再受到威胁时,人们才会想起去保护这种珍稀的文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埃及、希腊、玛雅,正因为它们消逝了,对我们的生活不再有任何的威胁了,我们才会选择性地欣赏它的美,尽管这种文明,曾经也一度给大地带来暴力、恐惧和黑暗。
那些即将消逝或已经消逝的,总是显得份外美丽。就像失去的东西,才倍感珍惜。特别在这个西方文明迅速扩张的时代,在这个各种物种和文明加速灭绝的时代。然而这种美丽只是供小资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如民族服饰只能是节日的点缀。
《与狼共舞》是凄美的。“风中散发”勒马于悬崖,对着即将离开的邓巴大声喊到:“你难道不相信吗?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们永远是朋友”邓巴是相信的,但他离去的一瞬间,留给观众的是深深的忧郁和莫名的惆怅。
声音回荡在山谷中,音乐悄起,雪已悄悄盖在了崇山峻岭中。很快,这里的人们离开了家园,欧洲的列强成了这里的主人,随后摩天大厦代替了印第安人的毡房,福特的“T"型车超越了印第安人的马匹......
世界在不停的改变,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和亘古不变的道理。还好,凯文·斯拉特纳为我们留下了《与狼共舞》的佳作,让我们知道了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让我们了解了一部土著人的历史。
谨以此贴问候薰衣草和快递的各位朋友,祝大家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