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 作者袁黄(1533年—1606年),字坤仪,后改名了凡, 此书作于其六十九岁。作者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
- 《了凡四训》分为四篇:
- 立命之学 - 说明人的命运是可靠自己创造,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
- 改过之法 - 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
- 积善之方 - 多做善事帮助別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 谦德之效 - 与人相处,待人要谦虛,从中学习,自然便有进步。
- 影视
电影 由陈晓旭女士创立的世邦公司2001年所投资拍摄,根据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实传奇故事改编,并邀请著名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执导,由著名演员达式常担当主演
- 电视剧 全剧共23集,由净空法师出资指导,游本昌居士主拍,净宗学会发行。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里的公读生。他于明穆宗隆庆四年(
公元1570
年)
,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公元1586
年)
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
驻朝鲜军事长官)
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
参谋长)
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
了凡先生因为这件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着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后因朝廷内部斗争,了凡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非常恳切,认真地行善直到去世,过世时享年七十四岁。
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
了凡先生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了凡先生在宝坻县当县长时,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宝坻县当时常有水灾泛滥,了凡先生于是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着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泛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一道堤防。于是了凡先生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贤慧,经常帮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下所做的功德,因为她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因此用鹅毛管沾红墨水,每天在历书上做记号。有时了凡先生较忙,当天所做功德较少,她就皱眉头,希望先生能多做些善事。有一次,她为儿子裁制冬天的大袍子,想买棉絮做内里。
了凡先生问:“家里有丝绵又轻又暖和,为什么还买棉絮呢?”
了凡夫人答:“丝绵较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里的丝绵拿去换棉絮,这样可以多裁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
了凡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你如此贤德,能这样虔诚的布施,不怕我们子孙没有福报了!”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中了进士,最后以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