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消中长 中国崛起来势凶猛 (zt)

(2007-10-10 08:42:29) 下一个
美消中长 中国崛起来势凶猛 中国已经不是赤脚摸石头过河

中评社香港10月9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登文章,认为当今国际形势发展主要是在于一消一长。“消”是不可一世、如日中天的超强美国消耗大、下滑快;“长”是中国崛起来势凶猛。

国际形势的“一消一长”

美国成为世界惟一超强主要靠四个“全球化”:一、全球精英为其服务;二、全球资金集中美国;三、美钞成为全球货币;四、美国把保卫全球“自由世界”的责任担当起来。现在,这四个“全球化”都慢慢减弱,世界舆论对美国的极大反感与不信任变成溶解“美国梦”的硫酸。“美国梦”式微了,靠全球化起家的美国就每况愈下。

文章指出,中国的“长”来得突然,一半因为中国这些年用“拼命三郎”的精神发奋图强,另一半也是由于全球化。中国被卷入全球化和美国靠全球化起家完全不同:美国从来有恃无恐、躺在地球母亲怀中吸奶;中国却战战兢兢,一手敞开欢迎外国资本,另一手做好防守姿势。美国民情是“寅吃卯粮”,口袋里没钱也尽情消费;中国民情是“未雨绸缪”,积蓄成性,现在民间积蓄都变成建设资金。中国现在是稳定加发展、越来越富,世界却仍然有很不稳定的因素。在这种不对称的形势下,世界资金流向中国就成为必然趋势。

全球化下的竞争

经济学家公认:现代资本主义早已脱离工业生产而变成“金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是创造价值,而金融资本却是靠投机获利。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为全世界创造价值。可中国得到的报酬却不多,利润都被跨国公司的金融资本拿走了。

美国有两条街:首都华盛顿的“主街”;纽约的“华尔街”。行家说,有一天,上海和深圳的金融市场会和华尔街平起平坐,那国际形势就会与今天大不相同了,中国就会掌握工业生产和金融资本两张王牌,不会像今天这样饱受外国金融资本剥削了。

中国成就源于“一大四小A”

美国许多人把中国今天的成就和中国悠久文明联系起来。中国延续数千年可以归功于“一大四小A”。“大A”是Ability(能力),四个“小A”是 accumulationability(积累能力)、as-similationability(吸收能力)、accom- modationability(包容能力)和adaptability(应变能力)。大A由四小A形成,而且随时随地都不能离开“四小A”独立生存。中国经久不衰就靠这“一大四小A”。

这“一大四小A”是中国几千年练出来的功夫,我们可称它为“中国学问”,精通了这门学问就是“国学”。音乐家必须进入“乐境”、画家必须进入“画境”、诗人必须进入“诗境”,作学问也必须进入“学境”。可是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都必须做人处世,都有一个“处境”。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都有“文明境” 和“处境”同时存在。我们钻入国学的“学境”就是要从它那儿找到“处境”便利的窍门。

归根结底是经世处世之学

文章认为,“国学”本身也必须积累、吸收、包容、应变。要这样做就必须经常总结,吐故纳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对夏商周的“中国学问”就进行过一番经验总结并发扬光大,宋明“理学”“心学”专家朱熹、王阳明等又把佛教、道教的思想和儒家的“学境”和“处境”结合而发扬光大。美国各军校和战略司令部从朝鲜战争开始学习《孙子兵法》,2003年进军巴格达还用上了,这又是把“中国学问”发扬光大的另一范例。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赤脚摸石头过河,而是乘大龙舟在全球化的惊涛骇浪中拼搏,或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或触礁搁浅,也有可能成为“泰坦尼克”,这是最需要把“中国学问”发扬光大的时刻。中国现在的道路是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因此不仅要总结本国的经验,还要总结外国的经验与教训。

英国蒙哥马利将军说过一句话:“傻瓜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文章认为,对中国来说,美国就是最好的正反两面教材。

“中国学问”归根结底是经世与处世之学,在万花筒式的当今国际社会中,这传统的智慧仍然可以变成行动的指南。比方说,国学中的“外圆内方”“韬光养晦”“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都能帮助中国屹立不倒。

“以德报德”不难,但怎么“以直报怨”却有深刻的学问。这“以直报怨”就是要在“以德报怨”的傻瓜行为和“以怨报怨”的报复行为之间走出一条利己利人的路子。过去,中国在和苏联、印度、越南、日本的关系上都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但一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在“以直报怨”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将来,中美关系日益复杂,也会把如何灵活掌握“以直报怨”的原则提上议事日程的。这一切都要求中国学者们刻苦钻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