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经济 谢国忠

(2008-10-13 22:51:33) 下一个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结束,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加速下行,而且很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尽管美国国会勉强通过了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股市却依然下跌。投资者并未为之欢欣鼓舞,反而愈发忧虑经济下滑,甚至悲观地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核冬天”。

1997年的春天,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第二年,亚洲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两年间,亚洲的股票市场至少缩水二分之一,最低迷时甚至缩水三分之二。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也大幅贬值,有的一度贬值了二分之一。同时,亚洲国家的资产价格出现暴跌,若按美元计价,降幅高达70%至90%。由于财富受到严重破坏,1998年,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普降,幅度大约5%至10%不等。

十年前的亚洲经济危机将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指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重新上演。它们的经济可能放缓2%至5%。这比亚洲国家衰退程度要轻,因为它们有庞大的服务业和较好的社会福利。尽管如此,这三个国家自“二战”以来,从没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用“核冬天”来形容可能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并不夸张。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逾三分之一,并且这些国家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是全球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它们的经济出现衰退,对其贸易伙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欧元区已经渐露疲态,原本强健的欧元受到拖累,已经由强转弱。截至目前,弱势美元让美国有机会扩大其市场份额,稳定动荡的经济局势。美国经济衰退会减少美国对欧洲商品的需求,同时,美国却是欧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结果是,欧元区可能遭遇较大衰退。特别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由于经济对贸易依存度较高,德国将经历一次严重的衰退。

与德国相似,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也很密切。虽然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日本对中国很大一部分出口是加工贸易,加工后的商品要再出口给美国。像德国那样,日本可能也将陷入严重的衰退。

中国出口也遇到严重问题。按名义金额计算,中国的出口占GDP40%,若按出口商品附加值计算,占GDP的25%。2009年,中国出口将出现30年来首次下滑。在过去几次经济下滑中,由于中国经济总量较小,要素价格也很便宜,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增加出口。但是,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市场份额扩大的收益不再能抵消全球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了。

出口放缓已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国内资产泡沫破灭让经济的“病情”更加严重。股票市场泡沫已经破灭。由于财富效应,消费随之下滑,特别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比预期情况要严重。房地产泡沫似乎也要破灭。其负面的经济影响要比股市泡沫破灭严重得多。刺激房市反弹的政策不可能扭转局势。最后,全球经济不景气推动热钱从中国流出,加上出口放缓又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流动性。

在这轮经济周期中,出口和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我预计,2009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肯定会加速。但是,这不会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正面效果,不会抵消出口滑坡和楼市低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将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点。

这次下滑不但程度深,而且持续时间也比以往久。1999年,东亚经济经历了V型复苏,即经济衰退触底后迅速反弹。当时,美国经济强劲,东亚各国通过货币贬值,扩大了出口,从而经济迅速复苏。现在,主要的经济体都出现衰退,没有哪个国家能再以扩大出口来实现经济快速复苏。因此,货币贬值在本轮衰退中不会有所作为。

危机“解药”失效

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会有什么作用呢?市场期望它能稳定金融市场、防止经济进入衰退。也许,这个计划可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大金融机构破产。但是,它不能刺激信贷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复苏。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人们借钱消费,所以,需求旺盛,经济上行。这种方式在房价上涨时是可行的,成屋可以作为抵押品,人们能借到更多的钱来消费。现在,房价下跌,人们的财富缩水,很难想象,此时还有人愿意借钱消费。即便有人想这么做,银行也不会提供贷款,因为他们没有可靠的抵押品。因此,如果7000亿美元置换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这些资金也不会通过借贷流向实体经济。

虽然通胀依然严重,世界各国央行还是降息了。它们的理由是,降息是必要的,可以刺激需求增加,而且,经济下滑已经减轻了通胀压力。央行的理由不成立。降息若能刺激国内需求增加,应先促使企业和家庭增加借贷。当家庭的财富缩水、债务增加,降息不会发挥神奇功效。这很像十年前日元的悲剧。当家庭部门减小杠杆率、改善财务状况时,信贷需求才会复燃。然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即便家庭部门减小杠杆率,需求回落却不能像十年前的日本那样能减轻通胀压力。日本的贸易顺差很大。疲软的国内需求有助于维持巨大的贸易顺差,并使日元走强,从而缓解通胀。当时,前苏联发生需求危机,能源和食品价格都很低。其次,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中的新力量,让世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最后,通信技术刺激各个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但是,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完全改变了。首先,虽然近期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下跌,但是,由于供需两方面原因,能源和食品价格仍有继续上扬的风险。

其次,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也不会大幅下跌。需求疲软可能引起工业制成品价格下跌。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十年前,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压低了成本。现在,这个过程结束了。中国的成本开始上扬。同时,中国出口部门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将导致中国产量下滑,接着进一步推高工业制成品价格。

第三,信息技术已经充分融入到生产中。其继续提高生产力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推动娱乐业飞速发展。电子玩具成为工作中消磨时间的重要方式。所以,信息技术也在妨碍生产力提高。

因此,从供给角度,日本危机时主要的缓解通胀因素都不存在。能源供给的瓶颈可能会推高价格。从需求角度,经济减速可能会缓解通胀压力。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现在高位运行的通货膨胀会回落一些。但是,通胀不会下降如此之快,足以扭转负利率局面。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都已降息。降息速度比通胀回落速度要快。因此,实际利率会长期为负。这将使能源和黄金价格重新抬头,造成通货膨胀。

援救措施将更激进

降息会刺激股市反弹,但是效果有限。降息可以减轻借款人的压力,却不会增加信贷需求,让经济回暖。信贷需求只有在企业和家庭财务状况良好时,才会重现繁荣。美元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主要货币纷纷兑美元贬值,澳大利亚元和欧元贬值约15%、英镑贬值50%。美元反弹是因为套利交易的投资者抛售其他货币。日元对澳大利亚元迅速升值,就是最好的信号。在澳大利亚宣布降息之前,投资者在日本市场上以0.5%的低利率借入日元,再换成澳大利亚元,获得7%的利息。当澳大利亚降息,套利交易的投资者立刻抛出澳大利亚元,从而澳大利亚元迅速贬值。

美元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很大。许多投机商出巨资做多商品、做空美元。随着美元走强,他们立刻减少商品多头头寸,导致商品价格大跌。由于价格下降,企业开始减少存货,进一步迫使商品价格下跌。在众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和农产品。我认为,二者的价格在未来几年都会居高不下。正如我上面谈到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供需两方面原因让油价和粮价不会回落。

美元会继续走强六个月。美国经济衰退,进口也会下滑。它的贸易赤字会迅速减少,这支持了美元继续走强。但是,不利的一点是,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美元走弱。美联储更关心经济增长而非通货膨胀,所以,它的政策倾向于放松货币政策。2009年,美元会开始贬值。实际上,当市场注意到联邦政府债务不断膨胀时,会再次抛出美元,届时,美元危机会比上次更严重。

除救助计划和降息之外,更激进的措施还会随之而来。如果货币需求仍富有弹性,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息来完成。如果出现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可以购买政府发行的各种票据,例如国债。日本在长期的经济低迷中,就是采取这种方式。

美联储已经在讨论购买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市场已经彻底崩溃了。信贷违约互换(CDS)市场的风险溢价如此之高,企业已经无法正常运营。如果美联储直接购买这些票据,它实际上就替代了银行,成为企业的贷款人。风险溢价高说明投资者不再相信企业,因为它们看不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这时,美联储可能介入市场,承担贷款风险。

中央银行还会购买政府债券,将国债货币化。明年,财政部的收支会很糟糕。美国的财政赤字会由2008年占GDP4%的水平上升到2009年占GDP6%的水平,这还不包括救助计划的费用。财政部可能会新发行3万亿美元国债,占股市市值的30%。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新债市场可能无法消化。如果美联储介入,购买这些国债,那相当于印刷货币,为财政支出埋单。

至于判断现在是通胀还是紧缩,我们应该先想想伯南克制定政策的风格。他花了一辈子研究如何防止紧缩,也就是说找到印钞票的新方式。当他还在美联储掌舵时,我们就不用担心会出现通货紧缩,而是要担心会出现通货膨胀。

新的货币政策会出台,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它不会阻止经济衰退。因为家庭部门需要减杠杆。当财富像现在这样蒸发,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会重新繁荣。全世界股市和房市中的财富,已经损失了15万亿美元。接下来12个月,损失依然很大。财富受到如此大的破坏,消费者不会如往常扩大开支。

在衰退之后,我不认为全球经济会很快重新提速。今后很长时间,投资者不会再给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人们借钱,供其消费。这场危机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不会很快褪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