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红月

夕阳下山变蓝了月染红了
个人资料
正文

留守女士的变迁

(2007-10-12 23:39:34) 下一个
留守女士一词出现在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一部‘留守女士’的电影,让这个词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被人们列入了新世纪生活辞典。

留守女士是时代的产物,是指一群特别的群体,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掀起了出国留学热潮时,这些女人的丈夫男人纷纷出国去寻求抱负实现理想,留下了自己妻儿守候在国内,被称之为:留守女士。她们过着思肠寸断,孤独惆怅的生活;其中悲欢离合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

十几年二十年过去了,历史周而复始运转着,留守女士的命运也在变迁着。

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开放和突飞猛进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财富阶层,他们中许多相继成为新中国以来第一代第二代的投资移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把老婆子女移民到外国后;自己仍然坚守在国内,从此留守女士开始从国内到国外的迁徙。

另外,当年那些出国闯荡的学子,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打拼出了自己的一块天地,当刚刚享受了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不久,又被国内的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他们中许多人选择了回国发展,于是‘海归’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新一代留守女士又在异国他乡诞生了。真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命运无常。

这些被迁到异国和留在异国的两股留守势力,组成了目前新一代新型‘留守女士’强大阵容。有些人可能曾经幸运地躲过了第一留守女士的命运,可是却没能逃过第二次命运的选择

前些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温哥华被誉为当今中国留守女士的乐园。其实,目前在许多移民大国,像美国,加拿大,澳洲,在那些国际大都市里,处处可见这些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女士,需要在极正常的心理状态下,过着不正常的家庭生活。在那个也许豪华不缺乏物质财富,却显得有点空旷被叫做家的地方, 少了一份该有的温馨和吵闹, 多了一份需要掩饰的孤寂, 可能还有多了一份洋装的潇洒。可以说, 许多留守女士在许多日子里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我。

产生留守女士和引起它迁徙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包括家庭经济和国家经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经济刚刚起步,出国形式主要以公派和奖学金为主,留学者不允许也没有经济能力带家眷一同出国,因而导致了第一代留守女士的诞生;随着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发展,部分人富裕起来,投资移民的产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留守女士开始由东向西由内向外的迁徙。

虽然都是留守女士,但是昔日的留守和今日的留守无论在生活还是意义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 经济上:昔日的留守女士,经济上无助,她们要靠自己支撑着家、支撑着生活。因为那时她们的男人,正在艰苦创业,安身立命;无钱无力照管这个家,留守女人们只有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辛和清苦。而今日的留守女士,大多是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有房、有车、有钱,没有生活的压力。

2. 精神上:昔日的留守女士,是孤独情感的默默承受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了她们舒缓精神压力的许多渠道,只有鸿雁传书,千山万水,默默地守候着那份希望,明天那屡希望的曙光,就是支撑她们的精神力量。而今日的留守女士,有丰厚的经济后盾,她们可以选择用金钱来充斥精神上的空虚,借用现代的通讯手段电话、视频、电脑、网络、弥补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以健身、美容、旅游、来舒缓精神压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来满足掩饰自己不能被满足部分。

昔日的留守,是没有选择的被留下;而今日的留守,是可以选择的被选择了留下;她们可能是为了孩子,可能是为了身份,可能是还有许多其他....; 一种是无能为力;一种是无可奈何。

如果说:昔日的“留守”是一种希望,那么现在的“留守”就变成一种无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