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情报员三次救下杨靖宇
(2008-11-03 13:59:54)
下一个
“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彭真
情报员关山里三次救了杨靖宇
杨靖宇靠草根树皮充饥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城西南6公里处,地处老恶河下游的狭长沟谷,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主要建筑包括牌楼、塑像、正气亭、拱桥、纪念碑、纪念塔等。在将军纪念馆里存有大量的杨靖宇遗物。
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座建筑和众多烈士遗物,都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在此地遭日军围困,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纪念碑位于恶河边上,这里是杨靖宇殉国的具体地址。周围劲松环抱,遮天蔽日,恬静肃穆。据介绍,护碑亭一侧原有一棵直径约0.6米的扭筋槭树,别名扭筋树。杨靖宇就是以这棵树为掩体与敌人英勇搏斗直至牺牲的。后来扭筋树枯朽了,靖宇县的人又在这里栽上一棵常青树,如今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象征着英雄精神万古长青。
由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主任李伟忠指点,记者从纪念碑前向东望去,那里曾有一处地窝棚,杨靖宇将军牺牲前的最后一夜就在那里住过。
杨靖宇断粮5天多,在零下20多度的森林里露宿,坚持了20多天
1939年冬天,这里冰天雪地,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日伪军在针对抗联部队的“三省大讨伐”中,集中2.5万兵力,围剿杨靖宇将军仅3000人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1940年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加紧封锁各条道路。22日杨靖宇在三道崴子地窝棚住了一宿。23日下午,他碰到几个打柴人,请他们代买粮食、棉鞋。其中一人回村告密,‘讨伐队’迅速来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这片小树林中。”
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块至今还能看到弹痕累累的巨石被称为“将军石”。当年杨靖宇将军先是以这块巨石为掩护与敌人进行周旋,后迂回到殉国地一侧的扭筋树处,与日寇进行最后的拼杀。
1940年2月23日,他被日伪军包围在这棵树下,日伪军先是劝他投降。他毫不理会,连续射击,射中了5个敌人。最后,靖宇将军的胸膛被一颗子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5岁。令人感到格外愤懑的是,这颗子弹,是“讨伐队”中一个叫张奚若的中国人射出的。
杨靖宇牺牲前缺粮至少半月,断粮5天以上,而且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森林里露宿,仍然坚持了20多天。由于杨靖宇就义时只身一人,所以其牺牲过程都是敌人记载的。
杨靖宇的肠胃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其实在日军讨伐之前,鉴于处境越来越危险,抗联高级干部曾开会讨论过杨靖宇的安全问题,有人建议杨靖宇率部进入苏联,或带警卫部队到长白山深处隐蔽起来。但这些建议被靖宇将军拒绝了。他说:“有我在,抗联的这面旗帜就不能倒,老百姓抗日复国就有希望。”本来就生活艰苦的抗日联军遭到“讨伐”后,和外界的联系被切断,衣食无源,弹尽粮绝。
李伟忠说,当时日军凭追踪估算认为,杨靖宇能在当时那样艰苦条件下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便将身高1.9米多、胸前中了四五发子弹、鼻梁处血痕斑斑、脸上还有冻伤的杨靖宇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
当日寇将杨靖宇的肠胃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树皮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日本关东军将杨靖宇的头颅切下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例训诫部属。
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由于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李伟忠说,那时-江县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2度,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
前日本关东军士兵佐滕自述:“我在通化4年,在讨伐队一年半,我和杨靖宇打过仗,你们老百姓都把杨靖宇当作神仙,我们日本士兵也很敬佩他。”
杨靖宇余部掀起复仇怒潮,日军惊呼“打疯了”
靖宇县龙泉镇抗联老战士黄殿军说,日伪军杀害杨靖宇将军后,用飞机撒传单公布这个消息,可是百姓们看到传单后根本不信。在百姓的心里,靖宇将军英勇擅战,是不会死的。残忍的敌人又把他的头颅示众,后来又把头颅泡在药水里。当被发现时,脸上的冻伤仍清晰可见。
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3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靖宇将军的头颅后来于1958年2月23日与躯体合在一起,下葬于吉林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为了光复东北而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民族英雄终于得以安息。一张历史照片记录了安葬那天的情景:几万名当地群众胸戴白花,神情悲痛,想到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精神,不禁百感交集,失声痛哭。“不图封侯觅雪耻,愿将此身长报国。”
据了解,每年到殉国地参谒的游人达23万人次。目前,靖宇县正在争取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建设项目和3个重点遗址恢复建设项目,总投资大约为3947万元,殉国地将以崭新的面貌给参谒的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已经申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待批复。
3月23日,国家正式确定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必经线路,以及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受访者:李伟忠,杨靖宇殉国地管理处主任
采访时间:2005年8月3日
采访地点: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
她和杨靖宇以父女相称
杨靖宇,抗日战争期间,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在松原市吉林油田的家属区,住着一位叫关山里的老人,老人86岁,说自己和杨靖宇在1932年到1933年有过一段共同经历的战斗岁月。
近日,记者见到了关山里老人。说起那段岁月,老人神情都显得年轻起来,但她最遗憾的就是,自己和杨靖宇的合影在鬼子烧山时遗失了,而当年知道这段故事的人可能都不在人世了。老人还有两个心愿:想拜祭杨靖宇的陵墓,缅怀故人。见见他的孙子马继民,给他讲述杨靖宇的一些往事。
杨靖宇给她取名叫“山里” ,告诉她打跑鬼子都有书念
关山里老人生于1919年,老家在辽宁省。7岁时,随父母来到吉林省磐石县玻璃河套,投奔住在山上的三舅,父亲收购野生的山货,到磐石县城去卖。
关山里回忆说,大约在她13岁的那年冬天,家里经常来往一些陌生男子,其中带头的是个红脸膛儿的大个子叔叔,大家叫他杨靖宇,他和父亲关祥生关系很好,对她也格外关爱。那时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个小名叫“带小”。在那年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几十人,在她家吃了饭,还喝了些酒。杨靖宇说要成立抗日游击队,把鬼子打出中国去!关山里幼小的心灵里,顿时对这个杨叔叔充满了崇敬。
杨靖宇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没有个名字,我来给她取名吧,咱们山里长大的孩子,就叫山里吧。等咱们打跑了日本鬼子,也让咱的孩子们都能吃饱,都有书念!”杨靖宇还说:“山里这孩子聪明,以后肯定能帮着我们打小鬼子。”
鬼子用糖哄骗、刺刀威胁她也没有供出杨靖宇
老人回忆说,日寇对磐石县城封锁得很严密,还经常到红石砬子上山搜山,查找抗日游击队。杨靖宇无法弄到枪支,就用火药和钢铁自己制造枪支和手榴弹等武器。1933年初,制造武器的钢铁没有了,杨靖宇决定到磐石县城的铁匠铺去取,他带上了关山里作掩护,用爬犁拉着她和一些草鞋进了磐石县城。
“我们刚进了铁匠铺,一群鬼子就闯进来搜查可疑人员。有个鬼子会汉语,他见我是小孩,就哄我,‘你见到游击队的人没有,见过杨靖宇吗?说了给你糖吃。 ’我说没有见过。鬼子指着杨靖宇问,‘他是什么人,是不是游击队的?’我说,‘他是我爹,我俩到城里卖草鞋来了。’多疑的鬼子见哄骗不行,就用刺刀扎我的右腿,鲜血一下子流了下来。正巧,有个给鬼子当过翻译的人路过,他认识铁匠铺的接头人,给我们解了围。”老人说,“这个伤口后来留下了伤疤,我一看到它,就想起当年的惊险一幕。”
把情报含在嘴里救了杨靖宇一命
1933年7月,杨靖宇得知在辽源的联络点有份情报,是关于鬼子近期搜山的,他决定亲自去取,就带着关山里来到辽源的那家包子铺。在辽源的鬼子也严密搜寻杨靖宇和游击队员,他们在包子铺刚和掌柜的接上头,一大群鬼子就冲进屋搜查。掌柜的赶紧从大盆里拿出10个包子,放在桌子上,并对杨靖宇说:“你们的包子。”
“我就说:‘爹,我饿了,我要吃包子。’掌柜的从中拿出一个包子递给我,这不是普通的包子,里面有张纸条,写着鬼子搜山的情报呢!我拿起包子就吃,同时悄悄地将纸条含在嘴里。鬼子盘查了半天,没有问出什么来,就把视线转移到了包子上,他们用针一个个地扎包子。但他们忽略了我吃的包子,一无所获地离开了。我从嘴里把含了半天的情报交给杨靖宇,我的下颌都累麻了,杨靖宇将我搂在怀里,不停地夸我机智。”
喊了声:“爹,你回来了!” 又一次救了杨靖宇
关山里说,她的二爷爷关庆云在沙河子开的银匠铺,也是杨靖宇联络情报的一个据点。1933年秋天,多次搜山无果的鬼子想出了放火烧山的狠毒办法。关庆云得到了鬼子烧山的情报,杨靖宇立即组织红石砬子附近的乡亲们向山外转移。
在这次转移中,关家人把两头猪和两大垛子玉米留给了游击队,准备到离此不远的朝阳山暂避。关山里背着3岁的二弟向山下跑,她的身上还背着杨靖宇送给她的军用书包,那里面有她和杨靖宇惟一的合影。但是,烧山的鬼子上来了,还扔了不少手榴弹,她被爆炸的气浪掀倒了,起来时找不到书包了,只好背着弟弟继续跑。这些珍贵物品的遗失,使老人至今仍难以释怀。
烧山中,关庆云因转移晚了,被烧死在山上,杨靖宇心中非常悲痛,他决定亲自给转移到朝阳山的关家报丧。装扮成山民的杨靖宇在上山的路上碰上了鬼子,鬼子不相信他是当地人,押着他上山奔关家而来。关山里的父亲恰好没在家,关山里一见这种危急的情况,赶紧喊了声:“爹,你回来了!”鬼子一看果然是一家人,就放了杨靖宇。
想拜祭杨叔叔陵墓见见杨叔叔的后人
从那以后,关山里全家回到了老家,两年后又移居到长岭县。19岁时关山里出嫁了,过起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她也一直没有听到杨靖宇的消息,直到建国后的一天,她从广播里听到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才知道杨叔叔1940年为国捐躯了。那天,已经成了几个孩子母亲的她哭了一整天。
和杨靖宇的往事,关山里老人只向儿女提起过,她想让后人多了解革命英烈的事迹。老人格外怀念她的杨叔叔,所以她的后辈们才把这些情况告诉记者,希望了结老人的心事。关山里老人现在86岁,她有8个儿女,四世同堂。而且身体很硬朗,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家务活她都能干。老人还有个心愿,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她要到杨靖宇的陵墓去拜祭他,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心愿。另外,她还听说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在靖宇县任职,到时候她想见见马继民,给他讲述他爷爷不为人知的一些英雄事迹。据《新文化报》
见证人:关山里,她称当过杨靖宇的情报员,和杨靖宇以父女相称,多次出生入死掩护杨靖宇。
收藏版
杨靖宇离家前为女儿起名“躲儿”
在杨靖宇参加革命的十余年间,他在河南的老家曾经5次被抄,牲畜家具被抢光,房子也被大火焚之,四叔马鹤龄被敌人杀害。杨靖宇的母亲、妹妹、妻子和一双儿女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要东躲西藏逃避追捕。他的老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杨靖宇的妹妹、母亲和妻子先后过世,一双儿女成了孤儿。
杨靖宇的女儿出生于1928年2月,5天之后,杨靖宇才回家看望。因为当时全家正在躲避国民党的追捕,杨靖宇就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躲儿”——对于为了他而牺牲了幸福的家人,他同样怀着深深的歉疚与无奈。谁知此别竟成永诀,这之后杨靖宇再也没有回过家,再也没有给家里来过一封信。那时,他的儿子才2 岁。
杨靖宇的妻子把他生前惟一的一张照片缝在了女儿的小棉袄里,每到想念丈夫的时候就拆开来看看,看一次就哭一次。可是,直到1945年她去世的时候,丈夫依然没有回来。临终前她叮嘱儿女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们全家都在想着他啊。”——这个纯朴的农家妇女不会知道,丈夫的英魂早已永驻在了白山黑水间。
收藏版
解剖杨靖宇的日军凶手后来写道:
中国有杨靖宇,一定不会亡
杨靖宇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
据日军随军记者写的《阵中日记》记载:杨靖宇牺牲后,杀害他的凶手之一日本警佐西谷半个多小时没敢靠前,他甚至不敢相信打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当得知确实是杨靖宇时,他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
杀害杨靖宇的另一个凶手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充满困惑:杨靖宇究竟靠什么在断粮半个多月且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用军刀划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见到树皮和棉絮。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默默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
岸谷隆一郎此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也越来越深。他最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剖腹自杀。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军人,一定不会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