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白乎水浒·选股和识人 BY井底蛤蟆
(2008-01-19 04:03:06)
下一个
从2006年起,中国大陆火爆程度上升最快的东西是股票,指数扶摇直上,一时间股票成为老百姓的热门话题。有的股票涨幅几十倍,但也有些股票还在五六元徘徊,涨幅无几。买到好股票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买到瘟股的投资者收益自然逊色很多。对投资者来说,选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按时开盘收盘、电脑上可以看行情的只是有形的小股市,还有一个无形的大股市,就是人类生存的社会。每个人都是一只只股票,成功人士是绩优股蓝筹股,困顿失意者是垃圾股,将来会成为成功人士者是潜力股。每个人同时也是投资者,成本和收益不仅包括金钱,还有智谋心计乃至身家性命。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即是投资行为,不管是出于有意或无意,必然会对各人以后的经历产生一些影响,这就是收益,当然有可能是正或负。这是一个投入回报和风险都更高、周期也更长的股市,小股市里持股几年算长线,大股市中几年只能算短线,长线投资需要付出一生的智慧和精力。有的人是投资高手,能够慧眼选牛股,在人生这场大投资中获取不菲的收益,当然也有更多的亏损者。
《水浒传》中展现了几个投资者的投资过程,收益各不相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选股眼光。
首先上场的是林冲,林冲投资了陆谦,而且不是从二级市场上投资,林冲和陆谦自幼相交,这是从一级市场上打到的新股。按说这样的投资应该收益丰厚,但是林冲不但没有获得收益,反而差点因陆谦赔了性命。虽说林冲幼时结交陆谦并没有想得点利益的功利目的(或者说有一个自幼至长的好朋友本身就是不错的回报),但为交这个朋友而赔上性命也绝不是林冲愿意的。好比把钱存银行不图很高的利息,但也绝不希望钱少下去。林冲投资陆谦危及到了他最原始成本的底线,可以说这是一次极为失败的投资,失败的原因是陆谦这只股票的基本面太差了,林冲没有看到,失败当然在所难免。
后来林冲又做了一次投资,在王伦晁盖二者之间,林冲经过分析考虑后舍弃王伦投资了晁盖。这回林冲作了比较深入的基本面研究,王伦的基本面很差,内生外延式发展都几乎没有空间,比晁盖差得太多。这次林冲投资正确,但是收益并不很高,原因是林冲在晁盖的股东名单上实际排名很低,不如吴用公孙胜,甚至不及刘唐三阮,大股东获利总是比小股东丰厚。
吴用的投资比较成功,以做波段见长。吴用最初投资晁盖,也是一级市场上投资的新股,吴用在晁盖的股东名单中排名第一。这笔投资的收益是坐上梁山老二的交椅,颇为可观。但是吴用并不因这一次投资成功而满足,资产价值如波浪起伏,不进则退,吴用很明白这个道理。当晁盖的发展前景面临瓶颈,同时又出现了宋江这一竞争对手,吴用经过研究分析,看出晁盖的发展空间已经到了尽头,宋江的潜力却还没有挖掘,可发展的余地很大,于是吴用果断地把对晁盖的投资逢高减仓,慢慢转为对宋江的投资。事实证明吴用看得准,第二次投资决策非常正确,巩固了吴用梁山实际二把手的地位,这一换仓投资做得很漂亮。
另一个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更是投资高手,燕青的投资风格和他的为人一样潇洒。在卢府遭变之际,燕青力劝卢俊义投向梁山,可惜卢俊义不听,致有牢狱之灾。燕青没有被一时得势的李固迷惑改变投资方向,坚持卢俊义和梁山的正确投资路线,终于救出卢俊义。在梁山上,燕青没有随大流追涨明星股宋江,坚持长线投资思路。宋江的基本面虽然比卢俊义好得多,但此时涨幅已大,再去追涨成本太高,而且只能做小股东,宋江的股东名单前面已有长长一大串,排在后面的必定收益微薄,所以燕青持仓不动,继续投资卢俊义。
在梁山招安受阻时,燕青对李师师进行了一次略带投机的短期投资,燕青看准了李师师在徽宗面前的重要性,这次投资非常成功,相对于燕青的微小投入,梁山的收益非常丰厚,并且燕青出货及时,没有留下一丁点纠缠不清的套牢盘。征方腊回来以后,燕青敏锐地看到不能投资朝廷这只股票,风险远高于收益,但卢俊义没能把朝廷看得透彻,一定要向朝廷投资。既然卢俊义不能进行正确的投资,那么他也不是一只可投资的好股票,于是燕青大幅减仓卢俊义,转而投资于山水林泉,这才是燕青的最爱。
不光在小说里,在历史上这样的投资故事也不少。胡雪岩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大商人,准确识人果断投资使他从贫寒的放牛娃变成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第一个投资对象是王有龄,王原是高干子弟,做道台的老爸给他捐了个官,可惜没等正式上任他老爸先去世了,王有龄没有经费去京里报到分配,困在杭州郁闷。这时候胡雪岩在钱庄打工,看中了王有龄是只潜伏在底部的好股票,私自借了五百两银子给王有龄上京谋官。那时五百两银子相当于七品县官五年多俸禄,胡雪岩私放这笔大额贷款的代价是失业,暂时被套牢。但是胡雪岩没有看错,王有龄从慈溪、定海知县到杭州知府、浙江盐运使、按察使,最后做到浙江巡抚,可说是井喷式上涨。胡雪岩投资王有龄的收益非常丰厚:借助海运局的二十万两银子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阜康钱庄”、吸收了清廷官员将领和各地富户几百万银两的存款、用这些钱和向官府库银低息甚至无息借贷从事生丝药材经营、结识众多商界和洋行人物积蓄无形资本。十几年间,胡雪岩从一个钱庄学徒成为江浙沪商界巨头,投资王有龄是这一切的契机,而这些收益又成为以后投资的本钱。
王有龄不幸在太平军破杭州时殉职,按说胡雪岩没了这棵大树日子该难过了,不,对于有眼光的人来说机会始终存在。曾国藩保荐左宗棠成为新一任浙江巡抚,胡雪岩又抓住了这个投资机会,虽然此时的左宗棠不象当初的王有龄潜伏在底部,但处于涨势确立的拉升阶段,追入正当其时,当然成本要高得多。胡雪岩对左宗棠的投资是二十万石米,一石米的价格,清咸丰年间“胡林翼始定核收漕粮,每石不得过六千钱”“河南每石折银三两,安徽二两二钱”(《清史稿食货志二》)。钱和银的比价是“每钱二千作银一两”(同前),六千钱是三两银子,可知当时一石米的价格在二两二钱至三两之间,折中算二两五钱,二十万石米是五十万两银子,胡雪岩这次投资在左宗棠心里留下极好的印象,日后得到惊人的收益。左宗棠重视西洋火器,在他起家的楚军里全部装备先进西洋枪炮,采购军火的肥差就给了胡雪岩。左宗棠力主塞防,抬棺出征新疆,战争经费归胡雪岩筹备。胡雪岩利用洋行关系网向外商四次“西征借款”共1595万两,利息九厘多至一分五厘不等,有一次年息一分左宗棠改为月息一分,等于年息一分二厘。而据清廷驻英大使曾纪泽的了解,英国对这类款项通常取息四厘算高了,很明显胡雪岩从西征贷款的高利息中获益不浅。左宗棠到达政治生涯的高峰时,胡雪岩的财富也到达高峰,鼎盛时的胡雪岩在全国有二十多家银号,资产超二千万两银子。而这一切,都肇始于对左宗棠和王有龄的投资。
投资有做多也有做空,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勾践这只股票已经见顶,继续投资将带来亏损,就做空越王,给勾践留了句场面话自个儿跑到齐国去了。范蠡自己落袋为安后提醒老同事文种,给他写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逢高出货拍屁股走人逃了大顶,文种不听范蠡的话,还想多赚点,结果被勾践赏把宝剑自杀,老本都亏完。范蠡能适时清仓是因为看到了越王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本性,是长期和勾践相处得到的深刻认识,范蠡及时逃顶和胡雪岩及时抄底一样,都是缘于一双能识人的慧眼。
男人之间有投资,男人和女人之间更有投资,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要求投资有相应的收益,不能收益微薄或血本无归,“嫌贫爱富”则是不买垃圾股,追涨绩优股热门股。但是投资大师常常善于在底部吸纳,以获取最大收益。比如王实甫的《破窑记》里富家女刘月娥选中了吕蒙正这只当时多数人(包括刘父)看来一文不值的垃圾股,然而吕蒙正后来拜相封爵,相比栖身破窑时涨幅不知多少倍。传统戏曲中这类题材很多,比如《王宝钏》等,一般往往认为刘月娥王宝钏这样的富家小姐不嫌贫爱富,但是从她们的结局看并不那么简单,相反她们的胃口更大,获取的收益更高。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给学生们看两张财务报表,一张极好一张极差,不少学生(相信很多投资人也是这种思路)都说买入好的财务报表那个公司。其实这两张财务报表都属于波音公司,只是时间不同,好的一张是在行业景气高峰时,差的则是最不景气时。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之一就是在优质公司景气低谷时买入,等到行业景气回暖时将获得可观的收益。刘月娥正是这样,吕蒙正寄居破窑处于景气低谷,这时正好低成本投资,拜相封爵则是景气高峰,从低谷到高峰,收益想不高都不行。戏曲情节虽是虚构,但是由人编给人看,戏中人物的思想其实是编戏人看戏人的思想。东西方文化不同,但是一个识人一个选股,思路竟如此相似。顺便说下,历史上吕蒙正的夫人识人眼光怎么样不可知,吕蒙正本人却独具慧眼。吕家有个门客对吕蒙正说他十来岁的儿子想进官办的书院念书,吕蒙正同意,见到这个门客的儿子时吕蒙正大为惊讶,说了非常准确的预言:“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宋史吕蒙正传》)。这个孩子名叫富弼,又是一个拜相的人物,《宋史》称“富弼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吕蒙正识人眼光如此厉害。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扮演着投资者和投资对象的角色,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具备观察入微的眼光,只有见人所不能见,才可以得人所不能得之利,避人所不能避之害。作为投资对象,一定是越优秀越好,具有优秀的本质即使蛰伏在底部也必将喷发,人和动物一样奉行优胜劣汰的法则,当然这个优秀的定义可以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