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忽悠的三境界

(2007-07-20 18:20:24) 下一个
刚在隔壁品茶,看有一篇讲男人三境界的,好象现在什么都可以搞出来一个三境界,好象品茶,有爱惜,心怡,相思三层。喝酒,一是杯盏狼藉,中间是二三知己围炉,上上是独饮。读书,王国维说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众里寻她千万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真会忽悠啊。

自己捉摸,觉得忽悠本身也可以有三境界。

一是放大风筝。
但凡放风筝,须借走风势,用一根线牵着,东扯扯,西拉拉,便升了起来。越升越高,忽线一断,便一头掉了下来,心里到头来,一片懊恼,好不是滋味,要的是惯性后的落差。以此为用。

水浒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一节,洪太尉奉皇诏,领若干随从而来,正是好风势;官员相接,道士出迎,鸣钟击鼓,可是得意,越升越高。到这后,笔调一转,从主持一句,‘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起,张天师便把他摆入一个独自登山的局。

先让他走得腿软后,搞出一只老虎,围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唬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心头‘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如果此时回去,便是洪信太弱,没意思了。还往上走。

又弄出一条大蛇,‘看了他一回’,‘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搞得洪太尉,‘三魂荡荡,七魂悠悠’后,就溜了。这时还挺得住的,十个里便也没剩下一个了。洪信却整整身上诏书和衣巾,‘却待再要上山去’。看来洪信的‘信’字,确实不是虚的了。

想是那张天师也吃了一诧,却还有一个手段,自己‘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跑了出来。想想刚才的惊悸,现在的横吹铁笛,便觉得有意思了。几句话语轻飘飘地冲着洪信的念头而来,弱了洪信的心志,‘奔下山去’。天师猛于虎,佩服。

张天师其实只是把这作个引子,要的就是洪太尉过后明白过来,寻私报复,却一切又在张天师的算中,不怕你不去挖碑,终于惹出了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

洪太尉吃了这一闪,回去途中,只能‘吩咐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 。这就是放大风筝的经典了。

二是小呼吸。
譬如喝茶,水还烫时,先口徐徐吹去,起着吹凉的作用,而后鼻息懒懒回气,心默静待,而后可用。关键在于因势利导。

水浒里面,这样的事例见于智多星身上不少。第十九回,晁盖来水泊投王伦那天夜里,林冲来探,吴用便对晁盖说,‘此人来相探,中俺计了’。谈吐之间,对林冲说,‘。。。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引得林冲的话,‘。。。王伦只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吴用又问王头领如何心地狭窄,推他一推。又说要自投别处去。那林冲也是伶俐的人,才定了火并王伦的心。这是吴用的一个小呼吸。

水浒第四十一回,宋江和一些好汉来到水泊。排座次时,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宋头领这手,表面无形,两句间却泾渭分流,比吴用又高了一筹。

这在生活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特别在一些年龄比较大,受过教育的人身上。见过老人劝人时讲话有一句没一句的让人不着痕迹的铺垫,很有用的,如果事前还不知道缘故,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就已经高高兴兴的在那条明路上轻快的走着了。应该是属于Communication Skill ,不论在北美还是国内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吧。

三是润物细无声。大相无形,攻心为上,自古知兵非好战。具体作法在于一个细腻,在于一个诚字。利在长远。

水浒里宋江初遇武二郎,是第二十三回柴进庄上,当天‘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过了几天,又‘将出些银两来与武松做衣裳’。十数日后,武松离去时,宋江和宋清两人送出近十里,又再摆酒。武二感其恩情,二人结义,就拜了他为兄长。二次是在孔明孔亮的庄上,宋江救下了醉酒的武二,武松见了那人,欢喜上来,酒早醒了五分。’。。。‘当晚宋江邀武松同榻,叙说一年有余的事,宋江心内喜悦。’到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武二和鲁达,杨志等便投了水泊。至此以后,宋江在水泊中一直甚得其力,武二也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基本力量,心无二志。

这三层中,前一二重在于一时之用,第三重却在于长远之计。第三重看是简单,作好却是大不易。又有,守为矩,变为用,故要做点事者,无一二重之变,固然竖子不足与论;无第三重境界,却是无由之因,缘木求鱼了。

忽悠者,在于做事。忽悠的好坏,先看结果,再看过程。此为心法。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