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雅青(上)

(2008-01-17 17:58:20) 下一个
雅青知道自己的命不好。

6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吵吵闹闹地离了婚。据姑姑说,法庭上谁都不愿意要孩子,推推搡搡了半天,是爷爷气不过,站出来说:“谁都不要,我要!”,雅青才给判给了父亲。打那以后,雅青再也没见过母亲,父亲也只有在每次来看爷爷的时候,捎带见上一面。

雅青后来陆陆续续地听说过一些母亲的情况,结了又离了,离了又结了。雅青从来没有去找过她,甚至连见一面的念头都没有。母亲对她来说只是个名词,这个名词就象桌子,椅子,大衣柜一样代表了一样东西,别的没有任何意义。她完全不记得母亲长什么样子,也不想去记得。父亲后来也结了婚,并很快有了孩子。因为后来的妻子不喜欢雅青的存在,他来看爷爷的次数也更少了。

雅青并不恨父母,他们离婚时都还年轻,带个孩子开始新的生活不容易。她只是不明白,两个人都闹到这份上了,为什么还要把她生下来。既然生下来也没打算养活的,为什么不干脆早点扼杀掉。不过慢慢的,雅青有了结论,谁也怪不得,一切是自己的命不好。这结论是隔壁的婆婆帮雅青下的,她说雅青是个苦娃儿。雅青想,一定是这样的。

雅青和爷爷一起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白天爷爷把她托给隔壁的婆婆,自己去帮附近的学校打扫卫生。雅青很懂事,两岁多就知道疼人了。每天下午爷爷回到家,她就会给爷爷捶背捏肩膀,每次爷爷都乐得合不拢嘴。到了周六周日,爷爷就会把雅青扛在肩膀上,去公园里找老头们下象棋。在爷爷的肩膀上,雅青总是笑的特别灿烂,她觉得自己很高很特别。

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雅青常这么想。可惜到了她八岁的时候,爷爷一病不起,雅青父亲的后妻为了怕爷爷把雅青交给他们,哭闹着不让雅青父亲过来。爷爷知道儿子窝囊,临终前把雅青托付给了两个女儿。“终归是我们家的子孙”,爷爷说,“替我照顾好她”。两个姑姑不敢违背,也都觉得雅青可怜,于是商量定了让雅青在两家轮流住着,每个月月底换地方。

八岁的孩子已经能明白很多事情了,就象雅青明白自己在两个姑姑家都不受欢迎。姑姑们都已经结婚,房子住得本来就小,现在多了个雅青,自然不会很方便。雅青走路很轻,说话很轻,吃饭很轻,做什么事都很轻,轻得象空气。她也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变成空气,可是不行。无论雅青多努力地占用最小的生活空间,她总能感觉到自己和整个生活环境的格格不入。她是一个多余得让人讨厌的人,雅青从姑父们的脸色里,从姑姑们的无奈里,都能清楚地看到这点。

雅青的大姑姑有个儿子,比她小一岁。雅青开始很喜欢和他一起玩。直到有一天,玩的时候,男孩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姑姑急急地从厨房跑出来,抱着儿子又搂又亲,那一幕有些什么东西让雅青觉得不舒服。姑姑并没有责怪雅青,但是从那以后,雅青再也不和男孩一起玩了。

雅青随身有个破旧的旅行包,是爷爷留给她的,里面装着她所有的东西。她就和这个包一起,在两个姑姑家游荡。每到月底,雅青就提着这个包,走出一家,去敲另一家的门。走出的那家,门总是在她身后急急地关上;敲开的那家,开门的也总是带着满脸的不悦。

在学校里,雅青也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她的功课永远是班里的最后一名,她的个头永远是班里最矮的一个。老师让她叫家长来学校,她不知道该叫谁来,谁也没空来,谁也觉得没必要来。有一天数学老师在课上问雅青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雅青木木地站着,一句话也不说。老师一气之下说:“没父母教养的孩子就是学不好的。”下课后,本来就常欺负她的几个孩子更起劲了。他们抓她的头发,扯她的胳膊,嘴里还嚷嚷着,笨蛋,没教养,野孩子。雅青的头皮被拉的很痛,痛得让她有点想哭。周围站了很多人,但是她从他们的眼光里看不到一丝同情。雅青的眼泪流不下来,反正她的眼泪对他们也没有任何意义。

幸好时间是公平的,命好的人命不好的人,时间一样的从他们身上流过。一天天,一年年,雅青终于长到了16岁,接受完国家的义务教育,姑姑姑父们觉得他们的义务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姑姑说,我们也算对的起老爷子了。于是理所当然的,雅青开始了她打工的生涯,于是理所当然的,雅青带着她的旅行包离开了姑姑们的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