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革命的名义

(2008-03-07 23:01:24) 下一个

以革命的名义

(一)

这是很久远的事了。那个时候少掌柜家里在城里经营着几处大买卖。老先生还在,在乡下有一大片瓦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闹革命,是个名震八方的人物,是辛亥革命先驱。

老先生年轻时为革命军押运银元,大洋马的车队格外耀人眼目。要知道那可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啊,沿海地区响马土匪人贩子绑票的遍地都是,一路镖车下来,有无数不怀好意的眼睛盯着,巴不得出点差错。老先生凭着一身横练的武艺,经过几番生死,硬是在地方上打出了威望。

少掌柜一手好算盘更是闻名遐迩,年关节日,十里八乡的都来找少掌柜算账。少掌柜在酒桌边一坐,长袍袖一甩,说一声“算账。”左手端着茶水,右手藏在衣袖里,主人家的管家将账目一款一款地报上来,等管家把账报完,少掌柜这账也算完了。再报一遍,又算一遍,两次结果毫厘不差。这时候,主人的饭菜也上来了,大家海阔天空地聊上一阵,这一年的账就算围好了。哈哈一笑,作个揖,就此道别,还有下一家等着呢。

(二)

少掌柜这一招叫“袖里吞金”,全是那只右手的功夫。一只手就是一个算盘,五个指头的不同部位,就是算盘的珠子,运作起来,眼花缭乱,煞是好看。就凭着这一手,在十里八乡也是“吃香的、喝辣的”了,可这并不是少掌柜的正经事。少掌柜的正经事是奔走革命,宣传革命,联络革命。

老先生运筹帷幄,少掌柜八方奔走,竟然在当地拉起了一只革命队伍。老先生的夫人也是队伍中的一员,时刻不离老先生的左右,传闻她会使双枪,至于是不是象“双枪老太婆”一样百发百中就不得而知了。这家人是铁杆的革命党,在当地也算是个大户人家,从不仗势欺人,也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那一年,押运银元时,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河滩上同响马打了一仗,有人劝老先生“趁着兵荒马乱留下两麻袋银元。”老先生哈哈一笑:“我要钱干啥。等革命胜利了,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其实这老爷子是个明白人,革命凭着一身豪气,靠的是两手清风。脑袋哪天搬家还不知道呢。有钱没人了,钱又好干什么。再说那时的革命党,一身高贵之气,何等高风亮节,怎肯做出那些贪污腐败等下作之事。

辛亥革命成功了,清王朝下台了,老先生六十多岁了,实在不想再打仗了。老先生打了一辈子的仗,看到的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心寒了。思乡心切,带着少掌柜解甲归田了。解甲归田的老爷子,戎马一生,深感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当地办教育。

(三)

而世道并没有清静下来,国共两党打了起来。国民政府想借重老先生的威望,请其出山领导一支队伍,老先生婉言谢绝了,告诫说,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可国民政府文请不成要武请,老先生只得趁着夜黑风高之时,潜逃了。国民政府的人没找到人,就没收了老先生的家产,充作军饷。共产党也想请老先生出面,组建一支队伍,老先生也婉言谢绝了,告诫说,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后来,共产党找不到老先生,就以为老先生通敌了,一把火烧了老先生的房子。

在营口藏身的老先生,得知家里发生的一切,一股火就病倒了。同志们去看他,大家感叹不已。有一位说:“如果中山先生在就好了。”老先生紧锁着眉头,深吸了一口烟,没吱声。烟雾慢慢地散开,笼罩着老先生饱经沧桑的脸。

老先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慢慢地说:“我们以革命的名义,曾许诺过天下,不计个人得失,为子孙造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