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大使横死利比亚对中国的启示

(2012-09-15 09:15:33) 下一个

作者:宋鲁郑

“911”恐怖袭击11周年之际,美国再次迎来悲剧。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多佛·史蒂文森在利比亚之春发源地、革命圣地之称的班加西发生的一次暴力抗议中,与另外三位美国外交官被火箭弹炸死,驻班加西领事馆也被烧毁。至此,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社会长期被西方支持的专制政权强力压制下的反美情绪得以全力释放之后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潮。

本次席卷阿拉伯社会的反美风暴源自一部电影《穆斯林的无知》。这部电影不仅以"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而且特意挑选2010年烧毁"古兰经"的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牧师特里·琼斯担当这部电影的宣传,更令人敏感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以色列裔美国人。于是在埃及,愤怒的民众冲进美国大使馆,而到了利比亚则演变成了暴力袭击。

面对这一幕,西方普遍的反应是震惊和不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出这样的天问:“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拯救的城市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然而,作为美国执掌外交的最高官员,她真的是不明白吗?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一直想法设法干涉中东事务、在中东的冲突中长期偏袒以色列以及支持各专制政权,从而引发了了阿拉伯社会广泛的反美情绪。2010年年底发生阿拉伯革命之后,西方采取多种立场应对:支持中东最落后的王室世袭国家镇压革命(如沙特和巴林,不过中国的自由派群体一向回避这一点。难道他们也支持镇压阿拉伯革命?或者他们也不过是假自由派,一切要唯美国马首是瞻?)、对和自己关系友好的独裁者保持中立或者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如埃及和也门)、对于反西方国家则借革命之手除掉(如利比亚以及现在的叙利亚)。

西方以为凭此手段可以各方渔利,化解阿拉伯社会对西方的敌意。特别是阿拉伯之春发生时,民众借助的是西方价值观“民主和自由”,因此没有理由不相信,革命后的中东会改弦易辙而亲近西方。然而事实却打破了美国的一厢情愿。革命之火更点燃了反西方引信,而且这种反西方思潮更借助民主的形态而合法化、全面化。

西方一向把民主视作其核心利益,认为只有一个国家民主化了,才不会对世界也就是西方构成威胁。然而,阿拉伯之春的现实显然又打碎了这一理论说教。在迄今为止的所有选举中,曾在革命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自由派纷纷被淘汰,过去被西方视为恐怖力量的伊斯兰政党纷纷赢得选举,并开始着手实施伊斯兰变革。特别是妇女的权益和社会地位全面倒退:一夫多妻制、丧失离婚权力、外出必须戴传统服饰——在埃及也史无前例的出现了电视女主持人要戴头巾的现象。阿拉伯革命正在全力带领中东社会倒退而不是向前进步。

但对西方更重要的是,这些借助民主而崛起的伊斯兰势力都和西方有积怨,怀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甚至是仇恨,他们主导的伊斯兰化则更强化了和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冲突。这一次,埃及执政的穆斯林兄弟会就开呼吁民众集会加入抗议浪潮(其他国家还有突尼斯、摩洛哥、苏丹、巴勒斯坦)。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府学教授、凯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裴敏欣认为在中美在亚太的(有限)战略竞争中,中国将一直处于劣势。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其中一个应对之道是走民主化道路:这既可永久结束中美的战略竞争,亦可彻底打消周边的民主国家对中国的安全恐惧。只是阿拉伯革命之后,何以针对西方的攻击日益泛滥?它们的邻国以色列为什么感到更不安全?再有,俄罗斯民主化后,它的周边国家就没有安全恐惧了吗?就结束了和美国的战略竞争了吗?

利比亚极端势力(西方用语,利比亚政府称他们为抗议者)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突破美国大使馆外的重兵保护(事实上这些安全部队逃亡一空,西方怀疑是放水或者勾结),大开杀戒,也显示革命后阿拉伯国家失去秩序和陷入混乱的现实。自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未经审判即被反政府武装乱枪打死之后,目前整个国家已经基本陷入无政府状态,而且是向着国家解体的方向加速发展。革命中崛起的各派武装根本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为了地盘经常大打出手。各个部落也由于利益争夺也爆发规模不等的武装冲突。向来有独立意识、富有石油资源的东部拜尔盖地区宣布独立性质的“自治”。最令人惊骇的莫过于一群暴民(西方媒体用语,同样是这些人,以前被称为自由战士)洗劫了利比亚最高权力机关、过渡委员会总部。在洗劫之前,这些“示威者”曾把这个办公楼围困了数小时,并向大楼投掷了土制炸弹。当时的过渡政府主席贾利勒仓皇逃奔,幸免于难。不妨想想,一个连自己的最高领导人都保护不了的国家,怎么还有可能保护举国敌视对象国的大使馆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个合法产生的政府却毫无权威(自然也就丧失了治理国家的能力),甚至连国家统一都无力保证,而被认为是不具合法性的卡扎菲却享有权威,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还一直在推动国家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卡扎菲就是在革命风暴袭来时也一直都能得到广泛和稳固的支持。即使西方以强大的军事优势介入之后,卡扎菲的支持者也依然固我,坚持到最后。甚至卡扎菲死后数月、继承人其子赛义夫也被俘,没有任何领导者的情况下,卡扎菲的支持者竟然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并占领了距首都不远的拜尼沃利德。看来西方这种权威建立在合法性的理论也在现实中站不住脚。

客观来讲,利比亚现象在伊斯兰世界是普遍的。不妨看看动荡的伊拉克、阿富汗。就是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过程还绝少不经历大规模的暴力和流血。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上的一些国家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还是度过了转型期,而今天的伊斯兰社会则显然不必此列。 

整体而言,伊斯兰社会有三大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是伊斯兰国家许多是由部落组成的,而不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导的公民社会,许多别说有民主意识甚至连国家意识都不存在。而主权和民族国家是民主存在的前提。所以就是强行建立起选举式民主制度,他们会把票投给自称代表国家的政治人物吗?

二、是伊斯兰相对于基督教,没有经过宗教改革,其本质上和世俗化、西方主导的现代化是对立的。所以革命胜利以后,先要恢复一夫多妻制,建立伊斯兰银行,取消利息,法律完全依据伊斯兰教法。而在所谓的民主选举中,获胜的也仍然是这些伊斯兰政党。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过去的伊朗、阿尔及利亚都是如此。

三、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渡过民主转型期,和它们的和平、渐进式方式密不可分,而且这种制度的产生是内生性,不是靠外力强加的。但今天的利比亚,是在一场外国势力军事介入的内战后瞬间诞生民主的,整个国家自上到下均不知民主为何物——除了民主这个字眼以外,更别说具有民主素养。其实,当北约干预后,卡扎菲面对危局,曾做出妥协,承诺实行民主。这种事情 如果发生在英国,双方早就握手言和,共建国家。但在利比亚,只有置对手于死地的意识而绝无妥协之念。当然,西方非要斩草除根也是利比亚今天被民主魔咒笼罩的责任人之一(卡扎菲最后已经转投西方,也一直在打击极端伊斯兰主义。西方非要推翻这样一个人,换来的却是一个极端仇视自己的国家。如果当时能够妥协,力量平衡的双方必然争相向西方靠拢。真不知道西方精英是怎样思考的)。人类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暴力和流血产生的仍然是暴力和流血。

中国和伊斯兰社会国情不同,但假如引入一个和自己文化相异的制度,也必定会如同中东一样产生强烈的文化排异现象。

不过今天,西方也为自己的短视和自私付出代价:西方介入越深(就是希拉里所说的帮助解放和帮助拯救),则越反西方。同样是反美,西方武力介入的利比亚其暴力和激烈程度就远超西方保持中立的埃及。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一名忠于卡扎菲的士兵的悲鸣。2011年8月,反政府军在西方陆海空立体支持下攻进首都的黎波里。忠于卡扎菲的士兵在放走最后一批西方记者时,悲鸣的说了这样一句话:利比亚完了,从此将血流成河。

但西方想不到的是,这个血也有它们的份——在可预期的将来,会更多。西方是要想一想,如此血腥的袭击为什么没有发生在过去卡扎菲严密统治的西部,反而是西方支持的、起义的东部班加西呢?(今年6月英国大使也在此地遭到火箭袭击,两人死亡。美国外交人员则受到炸弹袭击,幸无人伤亡。“巧合”的是,这两起袭击都发生在美国无人机杀死基地组织2号人物之后)或许美国这位大使的命运在卡扎菲被打死、班加西升起基地旗帜哪一刻就注定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事美国做的实在是太多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人数占优的什叶派通过选举赢得政权,便立即站在伊朗一边,甚至协助伊朗洗钱以打破美国的经济制裁(部分与总理马利基关系密切的官员甚至从中获利)。最后美国不得不宣布禁止伊拉克艾法伊斯兰银行与美国银行体系交易(实际上伊朗透过中间人掌控的伊拉克银行就有至少四家之多)。

尽管今年夏天美国加强箝制德黑兰,马利基政府仍公开表示将加强与伊朗政经关系。自二○○三年美国进占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和伊朗的双边贸易迅速增加,估达每年一百一十亿美元。更令美国恼怒(和寒心)的是,叙利亚被西方制裁之后,伊拉克竟然允许伊朗使用领空运送补给到叙国(美国寒心的事太多了,当自诩建立民主制度为目的美军撤走时,面对伊拉克举国欢腾庆祝的场面,大概只有美国自己才知道是什么滋味)。

反观中国并未参与推翻萨达姆的侵略战争,但却照样凭借低成本、中立的外交手段合同照拿,收获颇丰。在北约干预利比亚时,中国继续和卡扎菲保持外交关系,但革命成功之后,利比亚却把仇恨的矛头对准了美国。阿拉伯革命兴起之时,中国许多自由派批评中国态度消极,将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难得他们也想到国家利益一回)。但事实则说明,中国政府显然远比美国看的远,更为高明(不过再回头看看当初自由派们的建议,是不是令人贻笑大方?)。

美国驻利比亚领事馆被袭和多人死亡,立即引发西方世界的强烈谴责。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主管阿什顿夫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她对这一造成包括美国大使在内,四名美国人死亡的袭击事件感到极度震惊。欧盟还呼吁利比亚立即着手把从事这些暗杀活动的负责人绳之以法。 欧洲议会主席舒尔茨言辞谴责针对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的攻击:这些美国官员在利比亚是为了帮助这个国家恢复和平、稳定与繁荣。舒尔茨要求利比亚当局竭尽全力追捕和审判这一罪行的肇事者。

西方大国法国也呼吁利比亚当局确定这一袭击事件的肇事者,并将他们绳之以法。奥朗德总统在一份声明中宣布,法兰西要求利比亚当局竭尽全力清查这一可恶的和让人不能接受的罪行,确定责任人并将他们绳之以法。奥朗德总统说,他 以最坚定的态度谴责这一袭击事件。

英国首相卡梅伦首相也于同一天宣布,英国准备向利比亚和美国提供帮助,把班加西攻击事件的肇事者绳之以法。卡梅伦还说,他已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向死难者致哀。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博特周三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德国政府强烈谴责接连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针对美国外交代表机构的袭击。

可是大家还记否,1999年美国用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时,可曾听到这些西方国家进行谴责?要求惩治肇事者? 

“911”这一天,海内外华人更关注的是日本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挑衅:国有化钓鱼岛。日本之所以胆敢如此冒险,美国的支持是原因之一。但“911”这一天发生的使馆被袭事件,又一次提醒了美国,谁才是它真正的威胁。本来经过美国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极端恐怖主义处于劣势。但在阿拉伯革命中,极端伊斯兰势力再次找到壮大和发展的机遇。再加上革命后的中东各个国家权力又落在伊斯兰政党手中,已经不可能像过去的独裁者一样配合西方了。可以想见,第二场“911”恐怕已经越来越具备条件。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又要进行战略转移了。果如是,中国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国际发展机遇期。这或许就是这起恐怖袭击事件对中国发出的最大的历史性信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