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刘华清:71岁被上调军委 没辜负邓小平的重托(组图)

(2011-01-26 08:00:36) 下一个
刘华清:71岁被上调军委 没辜负邓小平的重托
2011年01月   来源: 解放军报

                            1989年6月,刘华清同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基层官兵在一起。 新华社发

刘华清走了,航母梦延续

家乡老县长忆刘华清:四弟求私事遭拒 终身当农民 图

刘华清披露三个"意外":"从没想到过当军委副主席"

为了事业和国家利益,刘华清同志冒着危险,毅然拍板,使人造卫星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他对此感慨万端:“这是极不正常极不严肃的状态:一个耗资巨大的国家工程,一个将给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国家计划,干到一半,竟然无法按正规渠道找到能作决定的负责人。……”

戎马70载,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这样的军人,中国屈指可数。如此漫长的军旅生涯,肯定意味着波澜壮阔的人生。读《刘华清回忆录》,我看到了这样一位军人。

刘华清同志是我十分尊敬的前辈。曾有幸多次当面聆听过他的教诲。今天,看到他以80多岁高龄著述的这本回忆录,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油然生出更多敬意。回忆录中,他心态平和,语言质朴,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惟其如此,字里行间更能咀嚼出其大象无形的厚重人生。

时势造英雄。当年,刘华清同志是一个只读了几天私塾的湖北山区放牛娃。他不信命,不甘贫,13岁投身革命,14岁参加红军。经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建国后历任要职,览尽人间沧桑。最后成为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人生轨迹是一个奇迹,在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中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性。

尤令人惊异的是,刘华清的人生华彩乐章,竟然是在接近晚年时才真正展开。花甲之年,通常意味着一名军人该退出战斗队列了。刘华清同志却在62岁被委以重任,当了海军司令员。这个任命让他犹豫过,但他没有退缩。回忆录中,他对走进海军司令员办公室的那个时刻作了生动描述:“办公室不算大,但是,这里有一份巨大责任。我走到窗前,举目眺望,思绪万千……”海军问题成堆,局面严峻,他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保卫海防,维护国家的海洋利益,中国海军必须有一个新的面貌。想到肩上的责任,他对自己说:今后的日子,我将竭尽所能,率领海军将士,医治伤痛,强壮自己,以新的姿态走进海洋,完成国家重托。责任如山,激起他如山的壮志雄心,而且很快就发出虎啸龙吟。

上任后的一年多里,他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看到了海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海军战略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受到总部机关和军队院校的高度评价,也同时引起外部世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外军事媒体将他誉为“中国的马汉”。此后,中国海军的建设,以前瞻性的目光,大踏步地跨越到一个新的层次。

命运因其难以预测而充满神秘魅力。刘华清同志的晚年更是如此。71岁,他做好了退休的准备,邓小平同志却突然召见他。他被委任军委副秘书长,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小平同志嘱咐,他的任务“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刘华清同志和军事装备发展有不解之缘。六十年代初开始,他就参与组织领导过水上、水下、空中等各种兵器装备的研制和决策,以其拳拳报国之心,做过许多贡献。回忆录中,刘华清同志对有关人造卫星试验的几段话,读来尤为让人怦然心动。“‘文化大革命’给‘东方红一号’带来许多不应有的困扰和麻烦。我不懂卫星,也不管这项工作,到了1968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遇到了问题”,“设计人员在原方案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修改,但这一修改方案却找不到能拍板的人。”总设计师拿着方案找到他,要求他表态拍板。“我听了他的汇报,问了有关情况,心想,这事不能拖,总得有人承担责任。我对他说:‘技术上你负责,其他问题我负责,我拍板’。”

为了事业和国家利益,刘华清同志冒着危险,毅然拍板,使人造卫星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他对此感慨万端:“这是极不正常极不严肃的状态:一个耗资巨大的国家工程,一个将给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国家计划,干到一半,竟然无法按正规渠道找到能作决定的负责人。最后只能让我这样一个不懂卫星,对相关情况也缺少了解的人来拍板,古今中外,十分罕见。”还有,在“东方红”卫星的定名上,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给人们带来特殊的心理状态,有人担心,给卫星起名“东方红”,一旦卫星失败,可能就是一场“政治事件”。两种意见,定夺不下。刘华清同志支持原方案定的名字,卫星还叫“东方红”。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同刘华清同志亲切握手。 新华社发

回忆录中,类似的细节比比皆是,令人钦佩,也令人深思警醒。

时代大潮中,个人很渺小。但在有些情况下,个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他的人品素质会给事业发展留下深刻印记。刘华清同志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70多岁高龄时,他被上调军委,面对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的严峻局面,临危受命,再振雄风。

这一回,他同样没有辜负军委的期望。领受任务后,他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研究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很快就打开了装备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他又要求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借鉴外军技术,“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进速度”。虽然一波三折,但终于拉开了中俄(当时是苏联)军事技术合作的帷幕。中国军队装备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刘华清同志色彩斑斓的人生经历中,他与小平同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谊,应该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刘华清同志心中,小平同志一直是他的精神引路人。有趣的是,他们在1938年初的第一次见面,却是由他带路,护送新上任的邓小平政委去八路军第129师报到。也许这就是缘分。

刘华清同志的这次护送任务完成得并不出色。此后数十年间,他和小平同志再无任何特殊交往。但是,他却由此进入了小平同志的视线。刘华清满腔正气,一身清白,对党的事业耿耿忠心。小平同志大概对此有过长期观察,暗中认可,才会在后来关键时刻,决定重新起用刘华清。1989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小平同志在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同时,提名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

太意外了。刘华清深感责任重大,担心力不从心,当即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有关人员报告小平同志:“还是选别人好。”回话:“邓主席已定,不会改变。”小平同志的态度非常明确:“刘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事已至此,刘华清不再坚持。惟有“真诚感觉党和同志们的极大信任,下决心加强学习,依靠全军广大官兵,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负重托。”

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华清同志晚年因此再度爆发出炫目的光彩。

他身体力行。在此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间,他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重托,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给江泽民主席当好助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副主席为自己的晚年,写出了完美的一章。

回忆录中,刘华清同志用简洁的几句话,概括了自己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刘华清同志的一生令我敬仰。(刘亚洲)

    1992年12月2日,江泽民同志和刘华清同志等参加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发

    1996年4月,刘华清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到云南丽江地震灾区慰问人民群众。 新华社发

    1986年11月,刘华清同志检阅来访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编队。 新华社发

    1997年6月,新歼击机诞生,刘华清同志前往视察并表示祝贺。 新华社发

    1945年9月,刘华清同志率部攻克夏津县城后留影。 新华社发

    2008年1月26日,胡锦涛同志春节前亲切看望刘华清同志。 新华社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