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国外保护军用航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0-07-19 12:54:19) 下一个

国外保护军用航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0年07月   来源:解放军报

受访专家

    ■海军军事法院院长 傅晓东

    ■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宋云霞

    近年来,军用航道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少数人员国防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强调局部经济利益,忽视国家安全利益;二是执法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由于航道管理涉及当地公安、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交通运输、农业(渔政)、海洋等多个部门,存在“群龙治理”的局面,导致各方协调难,执法管理难。

    放眼国外,美国的水上安全管理体制是全国统一的,海岸警卫队是该国海上惟一的执法力量,根据联邦法律的授权,在港区和航道进行安全执法,职责之一就是清除水上碍航危险物。综合统一的水上安全管理体制,避免了职责不清和各方利益的冲突。

    韩国在1996年8月,将水产厅、海运港湾厅、海洋警察厅以及科技、环境等10个政府部门中涉及海洋工作的部门合并,成立了海洋水产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职能管理。其他一些国家也通过海上执法权的统一,较好地解决了军用航道保护难题。

    保护军用航道,最首要的是整合执法管理力量,建立高效合一的海上安全管理体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军地协作机制,必要时成立清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解决军用航道占用难题。同时要加强海防安全意识的普及,进一步建立完善法规体系。



军港航道被侵占该如何应对?

工作队员清理非法养殖物。黄钲平摄

近年来,军港航道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报曾多次进行过报道,呼吁各地加强军港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军港航道被侵占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怎样打破“清理、反复,再清理、再反复”的怪圈?如何科学协调军事用海和经济用海的矛盾?

    7月中旬,记者赴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进行探访。三都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也是重要军港,一度出现过海上养殖阻碍军舰通航和战备训练的情况。宁德军地探索建立军港清障长效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老大难”,一座平安和谐的港湾护卫着海防安全。

    军港清障:标本兼治的路怎么走

  打破清障怪圈:

    科学划定9个水上军事禁区

    福建省宁德市三都岛上,至今还坐落着清朝“福海关”的旧址。这里一处处饱受炮火洗礼的遗迹,犹如一本本历史教科书,诉说着三都澳“黄金海域”早期通商的繁荣辉煌,也见证着清朝海防建设滞后,边关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辛酸。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接受记者采访时,宁德军分区司令员常进感慨地说:“这些遗迹犹如一柄时刻高悬在头上的利剑,警示着海防官兵和海洋工作者,要统筹协调好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打造海上钢铁前哨。”

    深刻的认识来自于一段曲折的经历。近年来,三都澳军港附近一些渔民在军港航道和军用锚地附近布设的渔网、养殖网箱毗连成片,不仅侵占了军港和军用航道,还时常发生渔网缠绞军舰螺旋桨等险情,给军事设施和部队正常战备训练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养殖用海和军事用海的冲突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根源。”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苏祥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附近渔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尤其是近几年海上养殖热情高涨。仅以养殖喂养鲍鱼的龙须菜为例,一亩年净利润近3万元,巨大利益使许多人不向政府相关部门申报,就擅自到海上布网养殖。

    对此,海军某部、宁德军分区曾多次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会商,也多次开展军港清障行动,但由于涉及许多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制性的清障难以长期奏效,航道清理后往往故态复萌。加上被清理设备后也能获得政府补偿,部分养殖户常常卷土重来,形成了一个清障“怪圈”。

    今年7月初,在海军和宁德市军地共同努力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相关规定,军地加大海上非法养殖清理工作,共科学划定水上军事禁区9个,使全市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划定率达95%以上,军事设施保护迈出重要一步。

  建立长效机制:

    依法治海确保军港长治久安

    7月中旬,记者乘冲锋舟驰骋在军用航道上发现:一块块军事禁区的专门电子标识牌赫然醒目,一支支专业清障队伍在海面上执法巡逻,一艘艘专业海面清障船艇穿梭游弋……

    宁德市口岸与海防办公室主任黄国坤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的海面上密密麻麻漂浮着用于种植海带、龙须菜等藻类植物的塑料泡沫和绳索,几乎看不到哪里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如今横在航道上的各类渔具、网箱撤走了,舰艇进出军港畅通无阻。

    黄国坤告诉记者:“全市在市区两级建立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由分管国防动员工作的一名副市长担任主任,海军某部副部队长、军分区参谋长担任副主任,联合公安、渔业、口岸以及边防武警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一支能够确保军事设施保护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联合组织领导力量,使军港清障有了专门机构。”

    记者走进宁德军分区司令部时,只见这里设立了“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一名专门负责清障工作的参谋,正在整理维护GPS定位系统等勘察测量设备工具。军分区参谋长谢子宏说:“我们协同地方海洋渔业部门,专门组织6名退伍军人建立海上执法队,定期参加地方军事设施保护市长专题办公会,实现军港清障办公有场所、工作有队伍、实施有装备、运行有机制的‘四有’工作目标,确保了军港清障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常态运行。”

    新机制带来新气象。前不久,海军某部接到上级紧急出动演练的命令,从受命到出航反应迅速,在最短时间抵达任务海域。为军港清障,大大提升了部队遂行战备任务的能力。

    为防止非法养殖出现反弹,军地联合相继出台了《渔业用海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清理三都澳港海域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范围内海上养殖设施及渔网鱼栅的通告》等法规性文件,对影响航道的水产养殖制定了严格控制、加强管理、限期拆迁等措施,形成了确保军港航道畅通的地方法规。

  树立双赢理念:

    开辟军地沟通合作新途径

    宁德军分区政委翁祖强对记者说:“在为军港清障、划定海上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的同时,我们与地方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做到‘两个充分考虑’:一是军事设施管理使用单位充分考虑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民生需求,做到地方经济建设与部队战备建设和训练协调共赢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宁德市军地双方在讨论划定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过程中,树立国防和经济建设“一盘棋”思想,按照“军民互助、拥军支政、军地共用、平战结合、航道畅通、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军地联席会议,把“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与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划定规划统筹结合讨论。

    今年6月,在为某军用码头划定军事禁区时,军地双方发现某旅游公司的游艇游览航线正好斜穿通过预先划定的军事禁区一侧。军地双方经过协商,科学调整划定范围,做到既确保军事禁区面积不减少、充分保证舰艇战备训练需要,又符合保密要求,实现军地互利双赢。

    在执行军港清障过程中,军地双方感到,促进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自觉保护军事设施,是促进军民团结、维护国防利益的根本途径。为此,他们在各级开展“养殖用海综合整治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将维护国防利益、保护军事设施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健全的军地协作机制成为解决难题的“法宝”。前不久,在划分某军事禁区时,因按照预先划分方式会覆盖地方航道影响地方船只通行,军地双方出现争议。双方通过协商,采取军地船只共用航道、缩减争议区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据悉,宁德市各级政府还出资数百万元,帮助各水上军事禁区建立标识和警戒装置,并责令海事部门专门成立军港航道治理领导小组,派出“护航小分队”为军舰清理航道、整治海面。经过军地双方的不懈努力,港口所在地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