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一文,预测美国一旦发动突然核打击,就能彻底摧毁俄罗斯和中国的核反击力量。按照两位教授的逻辑,美国领导人可能试图利用其核优势,不仅在危机中迫使对方让步,而且可能在危机紧张的情况下,真正对其核竞争者发动一次冷血的核打击。
虽然距这篇论文发表已有一年,但其造成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可以说,美国思想界对于冷战后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的地位,以及取得某些优势的美国该何去何从的激烈争论才刚刚开始。两位教授的看法似乎只是“书生之见”,但它传达的却是美国国内鹰派势力按捺不住的侵略性信号。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声音出来以后,许多人都有如临大敌的感觉的原因。尽管世界各界人士对此已评论纷纷,但我们还是认为,一个诚实而且深刻的回答仍然极为必要。冷战时期的核平衡已经被美国核优势打破了吗?占有优势的美国核力量真的更能保证当前美国的安全吗?这是美国不同的核战略思潮交锋的焦点,涉及到美国冷战后的核战略,也是中俄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两位教授为美国指出的道路非但不能保证美国的安全,反而会增加美国面临的威胁。
冷战核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不管是这两位教授还是他们的批评者,都忽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在第一次核打击方面居心何在?计划如何?
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真正的意图在于,在战时必须对苏联目标造成重度摧毁。冷战及之后一段时间,美国核战略设计者都在确保摧毁敌人四个方面(核力量、常规武器、支撑战争的工业和指挥中心)70-90%的目标。在美国的核战略设计者的设想中,俄国人在受到核打击之后还有小规模的核力量,有能力对美国进行重大的打击。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混淆“先发制人”和“以第一次核打击取胜”这两个概念。历史证据表明,“以第一次核打击取胜”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战争计划的选择,而“先发制人”战略却一直保留到80年代。战略导弹能确保消灭敌人一部分或全部的核武库至关重要。如果要对苏联进行70-90%核力量的重度摧毁,美国几乎所有的警戒力量必须在苏联向其发动进攻之前采取行动。在这种压力之下,美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必须先发制人发动攻击,要么根据战术预警,在苏联核弹头到达美国导弹发射井和轰炸基地前,通过地面和太空的预警系统侦察到苏联发射导弹情报后,迅速采取行动,即“预警发射”。如果美国领导人等待过久才下令发射核武器,那么美国就无法进行核反击了。
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美苏双方都获得了预警发射的能力,即一方能够侦测到另一方发射的弹头,并在25-30分钟的弹头飞行时间内迅速发动反击,因此,任何一方想先发制人地发动核战争都意味着自我毁灭。于是,让人汗毛倒立的“以第一次核打击取胜”的核姿态在两国的战争计划中都降低。预警发射成为两国核战略中更被青睐的选择。
可见,美国没有有意识地追求“以第一次核打击取胜”的核战略,尤其是对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核大国。不过,美国倒是一直在对包括伊朗和朝鲜等核扩散国家寻求这样的绝对核优势。
核平衡真的被打破了吗?
1992年,美国部署了精确的高吨量潜水艇导弹,增大了俄罗斯战略导弹在发射前即被摧毁的威胁。俄罗斯预警系统急剧衰落。另外,美国 “三叉戟”D-5导弹的速度也已超过了俄罗斯战略部队的反应速度。在两位教授看来,俄罗斯几乎不可能采取预警发射,冷战时期的核平衡已经被打破。
然而,美国决策者若是采用两位教授的设想,无疑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俄罗斯已经建立并大规模执行了非常适于预警发射的指挥和预警系统,能够使莫斯科总参谋部和各种预备指挥中心,通过最新的通信网络,直接发射分布广泛的核导弹。正如上文强调的,导弹射至对方的时间大约30分钟,而从一方的先发制人到另一方的预警发射和确定反击的时间间隔,仅为几分钟。虽然在这场美国导弹飞行和俄罗斯迅速反应的“时间赛跑”中,美国略有胜算,但这种优势不能给人以任何慰藉。美俄反应的时间差别仅为数秒,最多到几分钟。双方还是不能百分之百地预知谁会最先冲到比赛终点。
就算在理论上,俄罗斯已丧失了预警发射的能力,那么,难道真的没有俄罗斯核武能力在美国的先发制人核打击中幸免吗?如果美俄两国真的遭遇危机,俄罗斯势必会恢复冷战时装有洲际火箭的潜艇离开基地进行巡逻的强度,届时蜂拥般的潜艇和分散的陆地火箭,早就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先发制人或采取预警发射来对付美国了。
另外,两位教授对美国导弹的打击精确率过于自信。公开的资料显示美国导弹的误差率在30%以上,何况战时美国导弹面对俄罗斯固定目标(如导弹发射井)的击中率会急剧下降。无论如何,美国不可能在第一次核打击中摧毁俄罗斯所有的核武器。
那么,美国如果采取偷袭的方式呢?和平时期,核力量的警报和武装最少要花费12个小时,才能使首批轰炸机达到作战准备状态,随之而来的其他轰炸机又需要48个小时(部署大部分武力总共需要72个小时)。这是一项大规模的“兴师动众”的行动,容易被察觉。任何清醒的美国政治领导人或军方指挥官都不会指望对俄罗斯的突袭会达到什么惊人的效果。这种机会主义缺乏任何政治环境,是核武交换数学模型的产物,不能够当真。
两位教授还若有其事地担忧,美国的核优势将带来核军备竞赛、加剧各种危机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核战争的各种可能性。其实,冷战核平衡的变化早在十几年前最为明显,可当时却没有出现任何国际军备竞赛,也没有导致核大国关系的紧张。这一切都证明了一点:美国核优势只是一种理论摆设,对于理解现实中美国同其他核武拥有国之间的核关系毫无用处。
冷战核思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核优势的理论和分析提醒了人们,已经过时的冷战核思想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最近一年以来,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仍在加紧部署其核力量,就好像它们准备在一念之间随时决定与对方打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这两个冷战宿敌在冷战结束之后无法从过去的政策惯性中解脱。
美国核优势观点经不起仔细推敲。首先,“相互确保摧毁的时代已经随着美国单极核武霸权的崛起而结束”,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事实是,相互确保摧毁从未作为一种军事行动政策在美国或俄罗斯存在过。其次,“战略平衡刚刚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一观点也有悖于事实。这一平衡和转变在16年前苏联解体时就已经发生。第三,俄罗斯核武力突然衰落并未像两位教授的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引起强烈的不稳定。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被人忽视,即核武安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物质状态。中俄核武战略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凭借极少量能够在一次打击中幸免的核武器就能轻而易举地对美国产生威慑作用。朝鲜和伊朗这些国家似乎也开始认识到这些信念———即利用一些隐藏的核弹就能抵消美国的核主宰。美国的战略家自身似乎也接纳了这种思想。任何核武拥有国都能轻而易举地威慑美国,哪怕是最简单最小型的核武库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对手获得哪怕是一个核弹。一旦对手获得核弹,这场威慑“游戏”就会发生根本改变,损害美国的军事选择和政治力量。
对美俄核武威慑力的关注,以及使用陈旧的冷战时期稳定性理论,只会妨碍对如今真正核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的思考。美国核优势(或这方面的常规优势)很难解决弱国和恐怖组织挑起的非对称战争,这对美国而言才是更加致命的真正威胁。
如果说历史教会了我们一些事,那就是核优势并没有将美国眼中的敌人一一消灭。与军事威胁相反,军备控制和安全保证为基础的手段往往更加有效。例如,美国在建立防止核扩散体系方面的领导力、为非核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并限制了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世界在不断变化着,许多方面都变得更加危险,但是核优势是一种不相干的参考点。或者更糟糕的是,核优势是一种误导美国,甚至让美国自我毁灭的理论,会削弱美国制定最佳安全战略的能力。
(作者分别是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所长、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主编,全文英文版见近期的《中国安全》季刊。)
相关链接
美国权威刊物《外交》杂志2006年3/4月号发表了题为《美国核优势的崛起》的长文,作者是美国学者凯尔·莱伯和达丽尔·普列斯。文章称,冷战时期长期存在的核平衡僵局已被美国的核霸权彻底颠覆,“相互确保摧毁”的时代正走向终结,美国可能很快就具有通过“先发制人”式核打击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或中国核武库的能力。作者认为,世界核大国的核威慑均势之所以被打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美国对核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进;二是俄罗斯核力量急剧下降;三是中国的核力量规模始终停留在较小的水平上。由于该文的观点涉及美国未来战略决策的走向,它引起了全球战略研究专家的广泛关注。